「小女子不才」下一句這樣接龍,大家覺得怎麼樣
文·段宏剛
漢語內涵博大精深,有時,一個含蓄的短句能延伸出許多註解,讓句子的內涵無限擴大。比如,「小女子不才」就屬於此類句子。
「小女子不才」是古代女子謙卑、低調、隱忍、決絕的說辭,更像一門說話藝術,往往根據對話人當時所處的環境狀況、生活背景、心理狀態,以及對方的生活狀態和自己的人生態度來隨機應變,從而說出既讓對方滿意,又能為自己開脫的金玉良言。
如果按照這個思維角度往下挖掘,以筆者理解,大概可以延伸出以下句子。
小女子不才,讓官人見笑了。
古代,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常常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評判一個女子是否具備基本的品質和優秀的情商。一個女子若才華斐然,太有思想和主見,往往會抹殺掉丈夫的尊嚴。
因此,古代女子都會小心謹慎行事。如果女子不小心做出了讓丈夫顏面掃地的事,她會說「小女子不才,讓官人見笑了」,來表示歉意,請求對方的原諒。當然,也可以把「官人」換成「閣下」、「父親」、「哥哥」,甚至其他當事人的名字,都可以說得通,在語氣和意思上,都表示一種對自己過錯的歉意和慚愧。
小女子不才,不知閣下可有相好?
雖然在古代,傳統觀念要求女子要內斂、含蓄、矜持,但人非聖賢,豈能壓抑自己的真情實感?一個女子若真正碰到自己一見鍾情的公子,怎麼能心如止水呢?
那些大膽,性格直率的女子,常常會面對喜歡的人,在適當時機,問出這麼一句話,是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見證。
小女子不才,吾心已有所屬。
女子面對一個強烈追求自己的青年才俊,自己不喜歡,卻又無可奈何,為了不傷對方的心,就只能說出這句話來搪塞,希望對方斷了這種想法。
通情達理的追求者,往往深知「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道理,若聽到女子這樣說,看到女子心意已決,也就不再強人所難。
小女子不才,官人受苦了。
古代戰爭頻繁,一些新婚男子常常會被抓去充軍,不得不與妻子暫時分別,踏上戰場,一邊面對死亡或傷殘的威脅,一邊要忍受離別和相思的煎熬。
當戰爭結束,丈夫若有幸活著回到故鄉,女子看到憔悴蒼老的丈夫,心如刀絞,恨自己不能呆在丈夫身邊照顧,心中難免升起無限愧疚和難過,會對丈夫說起這句充滿憐惜和愛意的話。
小女子不才,我們來生再相見。
能說出這句話的女子,必定是貞女,想必是做了對不起丈夫,或者父母兄弟姐妹,或者親朋好友的事。或者是由於自己的某種過錯,釀成了無法彌補的大禍。
因此,女子心中萬分愧疚,久久難以釋然。在巨大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下,她只能以自盡來換取心中的釋然和解脫。在臨死前,她可能會說出這句話。她的死,是對自己尊嚴和聲譽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