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出境旅客攜帶奶粉重量進行嚴格限制後,活躍在深圳各口岸的水客一度「轉戰」至不查驗赴港通行證的鹽田中英街。但記者前往中英街現場調查發現,職業水客想在中英街「有所作為」,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中英街走私「散客」成主力
受到特殊的監管方式影響,無論深圳市民還是外地遊客,進入中英街購買港貨都不需要辦港澳通行證。因為不存在從香港出境這麼一個程序,在香港奶粉限令實施後,不少水客看準了監管政策的「漏洞」,紛紛轉戰中英街。然而,記者近日在中英街的採訪發現,職業「水客」其實過得很辛苦。
據沙頭角海關負責人介紹,進出「中英街」的人員按所持證件,分為持一次性往返證件(俗稱「藍證」)人員和持多次往返證件(俗稱「黃證」)人員。而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水客」,基本都具備了多次往返的資質。近年來,隨著中英街打私力度不斷加強,職業「水客」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今年2月份,在中英街橋頭監管現場,沙頭角海關專門在查驗區啟用了旅客信息採集系統。「只需要將身份證放在識別區,旅客一個月內的出入境次數和時間,都能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來」,海關負責人表示,信息採集系統的啟用,大大提高了海關的監管效率,「那些一天多次出入境的人員,幾乎一查一個準」。
「現在,中英街的走私,大部分是散客完成的」,海關負責人介紹,為保住走私的「飯碗」,一些水客頭常年活躍在中英街內,利用小恩小惠讓部分遊客幫忙帶貨,甚至有水客頭專門租用大巴,前往東莞、惠州等地的工廠,利用周末時間,整車整車將打工人員拖往深圳,成建制地走私。「散客已經成為走私的主力,關員查驗確實存在難度」,海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如此,這些臨時拉來走私的人,一個月最多出入兩次」。
是否走私主要看過境次數
在眾多涉嫌走私的物品中,奶粉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物品,來自沙頭角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本月1日至25日,沙頭角海關在中英街橋頭監管區共查獲違規攜帶奶粉但沒有立案的案件1500餘宗。
「事實上,深圳海關認定違規攜帶奶粉的依據,與香港海關定量化的標準不一樣」,海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深圳海關關員在執法過程中,一直是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來執行。「如果一個人半年甚至一年才來一次中英街,而且不是大量採購奶粉,即使攜帶了超過兩罐,仍有可能順利出境」,該負責人稱,關員放行的一個基本標準就是「合理自用」。
「事實上,我們認定是否走私奶粉的標準,還是基於旅客出入中英街的次數」,該負責人表示,按照現有的監管模式,一名旅客半個月內出入中英街一次,會被認定為正常行為,「不排除一些家庭是雙胞胎,奶粉的需求量比較大」。該負責人表示,深圳海關的監管原則,是既不誤傷普通市民和遊客的正常購物需求,維護中英街的持續繁榮,又要打擊有組織的走私行為。(記者/楊磊 通訊員/曹菲 徐達崴 曾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