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2010年,電影《非誠勿擾2》播出後,人們開始知道黑色素瘤。近年來,黑色素瘤是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年增長率約為3%-5%。2020年4月15日-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癌症防治共同行動」的主題倡導人人參與、廣泛開展防癌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治意識和能力。專家表示,黑色素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容易漏診、誤診或用藥局限。正常人體表平均有色素痣15-20顆,可通過ABCDE原則觀察是否可能為黑色素瘤。
■新快報記者 梁瑜
29歲女命運波折,黑色素瘤多次復發
本是年華正好,卻命運波折。才29歲的江門人林小姐在2015年8月時確診了黑色素瘤,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然而術後沒過多久,她的黑色素瘤在2016年又復發了,這次她接受了化療。化療了一段時間後,林小姐在常規複查時又被診斷為黑色素瘤淋巴結轉移,需要再做手術。但是這次手術後沒過多久,醫生又發現她的黑色素瘤再次發生了淋巴結轉移。
得知病情反反覆覆的林小姐非常沮喪,疾病的反覆讓她無所適從。還好的是,這回她剛好遇到PD-1抗體藥物上市前的臨床試驗,便報了名加入。她從2017年6月開始服用該藥物,經過兩年的治療,目前已看不到病灶,病情很穩定,生活質量也大為提高。但醫生表示,雖然目前效果不錯,但長期效果還要繼續觀察。
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就診科室分散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研究中心張曉實教授指出,黑色素瘤在中國是罕見腫瘤,沒有具體的發病率數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發病率約為10萬分之0.5到10萬分之1。他稱,根據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報告,該院2018年全年確診黑色素瘤病人約有600例。
黑色素瘤可以發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但是80%-90%的黑色素瘤發生在皮膚,皮膚表面的黑色素瘤就表現為黑痣。張曉實指出,黑色素瘤病人比較分散,因為發病部位不同,病人就診會到皮膚科、美容科、整形科、普外科、頭頸外科、神經科等,所以病人很分散,也加大了流行病學統計難度。而不同科室、不同醫生對黑色素瘤的診治經驗不同,可能導致誤診、漏診或用藥局限。
東西方人黑色素瘤大不相同,療效有差異
在中國,黑色素瘤通常發現得比較晚,常是到了中晚期、發生淋巴結轉移了才就醫,治療效果不太好。而且,黑色素瘤對化療並不敏感。以前治療手段比較有限,黑色素瘤只要發生轉移,平均生存時間只有8-10個月;如果發生肝轉移、腦轉移,就只有6個月左右的生命。2018年7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手術或轉移性的黑色素瘤的治療,讓病人生存期大大延長。其首先開發的治療領域就是黑色素瘤,發生轉移的病人在使用PD-1抗體後,有近半病人可以再活5年以上,其五年生存率可達45%,治療效果比肺癌、腸癌更好。
中國人黑色素瘤的常見亞型和白種人不太一樣。首先,我國黑色素瘤高發於青壯年,而西方多是老年人。其次,白種人的黑色素瘤主要在軀幹,多是紫外線造成的,他們使用PD-1抗體的效果就特別好。中國人不愛曬太陽,黑色素瘤主要長在手掌、腳掌,稱為肢端型黑色素瘤,還有部分病人的黑色素瘤長在口腔、鼻黏膜、肛腸、外陰,是黏膜型黑色素瘤。這些部位的發病與曬太陽沒有關係,不少病人自述發病部位曾受過外傷,也就是黑痣曾經受刺激發生了惡變,他們用PD-1抗體的治療效果就不如白種人。
ABCDE發現法可判斷孰良孰惡
黑色素瘤,要早診早治。張曉實稱,一般人的黑痣很常見,不可能都切掉,畢竟會成為黑色素瘤的是少數。一位皮膚科專家在《非誠勿擾2》播出後幾個月內切了2000顆痣,其中是黑色素瘤的只有幾個,他切除的黑痣99%都不是黑色素瘤。那如何判斷黑痣是不是黑色素瘤?張曉實稱,判斷可用ABCDE發現法:
A是非對稱。如果黑痣是圓的且邊緣整齊就比較安全,如果痣左右或上下不對稱,就要提高警惕。
B是邊緣不規則。黑痣邊緣出現毛邊要小心了。
C是顏色不均勻、變色。良性痣的顏色均一,而黑色素瘤的顏色常常深淺不一,甚至可以出現藍、灰、白、紅色。
D是直徑較大。一般認為小於6毫米的痣比較安全,大於6毫米的痣要注意了。
E是發展變化。指上述ABCD的情況不斷發展。
「要是心裡沒數,先把痣拍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尤其是感覺痣不對了,就再拍一張,進行對比就容易看出痣有沒有變化,如果有,就趕緊就醫。」張曉實提示。
另外,痣發生癌變總有誘因,一是曬太陽,二是慢性刺激摩擦。因此,張曉實認為,會經常曬到太陽的痣要去掉,手掌、腳掌、腰部、頸部等經常磨擦部位的痣也要早點切掉。
去痣,手術切除比雷射去除更好
去痣最好不要用雷射。
身上有黑痣的人很多,但真正知道黑色素瘤的人卻不多,有的人把黑色素瘤當成雞眼,做雷射、塗雞眼膏去除,直到發生潰爛了才去醫院看,才知道是黑色素瘤。要去痣,用何種方法最好?張曉實對記者表示,最好先到皮膚科看清楚,通過皮膚鏡、皮膚CT看清楚痣的情況。如果初步評估沒有惡性風險,可以雷射點痣,但更為保障的是做個小手術完整地切掉痣,還能取得病理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