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篇帖子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帖子記錄了百度百科上「中國十大名校」這一次詞條的編輯之爭。具體內容如下:
「十大名校」百度百科詞條由13年6月2日創建,最初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
直到今年2月份,這個詞條才被「中科大」發現,中科大憤怒地表示:十幾年來我們在國際上的排名從未低於過大陸第四!這是誰做的野榜。於是把「人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後,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5天之後,詞條再次被修改,「吉林大學」看到這個榜單極為不滿:北京師範根本就沒聽過,不懂就不要瞎排 把「北師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後,瀟灑地走了。
不料當天就被改了回來。看來「北師大」時刻熱切地關注著,這事兒比較難辦了
然而5天之後,「北師」再次被改為「吉大」,拉鋸戰進入白熱化。
2天之後.
創建者「北師大」改完僅數小時,又有人出馬把「南開」和「北師」刪掉,換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
2月24日,「南開大學」發現了這個榜單,看到自己的名字不在十大名校之列難以容忍,選擇幹掉「哈工大」
5月19日,榜單再次被修改,「南開」和「西交」被換成了「中山大學」和「武漢大學」。
半個月之後,「西交大」看到了這個榜....
期間「浙江大學」發現了這個善變的榜單!雖然它榜上有名,但並不甘於最後一位,遂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三,挑著鋤頭走了...
第二天,「武大」再次取代了「西交大」,並且告誡「西交大」尊重事實...
然後,「南京大學」看到了「浙大」修改的順序也發飆了...
5天之後,某位大神看到了這個詞條,將這個詞條重新編輯了一下,還配了圖做了極其詳細的解釋。隨後把「武大」和「中山」換成了「西交」和「華中科大」。或許是「華中科大"的高材生,把這個詞條打扮的更加漂亮了...
這位大神後來想了想還是用「哈工大」代替了「華中科大」,並且順序採用了「泰晤士」。這一次的榜單看起來終於正常了....
最新榜單「南開」取代「中國人大」,不過這人比較懶,就改了簡介上的校名…
正當大家爭得歡快之時,結果李彥宏怒了,一氣之下,把這個詞條給封了:
不過從編輯歷史來看,可看出之前爭論之激烈
以上對於「中國十大名校」的編輯之爭實際就是我們常說的「編輯戰」或「詞條之爭」。
所謂編輯戰,定義是當百科詞條的編輯者之間意見相左時,用反覆覆蓋對方所貢獻內容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心平氣和的討論。因為絕大部分編輯者的權限都是一 樣的,所以如果雙方較上了勁,這場仗在理論上可以無窮無盡地打下去。用一個更通俗的字眼——「百科攻防戰」,或許能更加生動的解釋詞義。
能夠引發編輯戰的詞條有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編輯戰可以說最先或者最多發生在維基百科,維基百科頂峰時期,全球4500萬志願者投身於此,貢獻了287種語言版本,3100萬個條目,成為世界最大的免費百科全書。也因此不同國家、不同語言民族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會有所不同,這樣更容易引發編輯戰。
就拿中國來說,學者毛向輝曾他半開玩笑說:「在大陸維基人看來,臺灣維基人親日又臺獨(只有顯隱性之分),香港維基人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在港臺維基人看來,大陸維基人都是鄉下人。」
2002年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學生Mountain無意中發現了維基網站,他隨後漢化了界面。不久後得到維基總部的承認。
不同文化、不同地區的華人都能參與編輯,而分歧也就此埋下。
這個預見很快就成為現實。兩岸青年在歷史文化認識上的分歧迫速凸顯。例如1945年至1949年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戰爭,就引起了「解放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定義之爭。
除了臺灣,日本也是大陸維基戰士們時刻提防的地區。至於時刻準備為什麼而「戰鬥」,大家可想而知。
以上都是歷史問題導致的編輯戰,也有因為突發事件導致「跨國編輯戰」。
比如馬航飛機失事後,一個來自全俄電視電臺廣播公司(VGTRK)的IP位址,修改了一個列舉往年空難的俄文維基條目,原文為 「這架飛機(MH17)被自稱頓涅茨克共和國的人用9K37山毛櫸飛彈系統擊落,飛彈系統來自俄羅斯。」修改之後成了簡單的「這架飛機(MH17) 被烏克蘭士兵擊落」。
更好玩的是,由於俄方曾在發布會中稱「烏克蘭政府軍蘇25攻擊機一度靠近MH17客機,並在同一高度飛行」。西方媒體就這一點開始猛烈「炮轟」俄方,認為蘇 25不可能飛那麼高。然而,發布會結束不久,就有來自俄羅斯的IP對維基百科蘇25詞條進行了修改,將蘇25攻擊機的升限拔高近50%,以「佐證」俄羅斯 官方的說法。隨後,來自西方和俄羅斯的網民就維基百科的蘇25攻擊機詞條爆發了「上甘嶺戰役」。7月21日8時46分至18時54分,各方網友對蘇25攻 擊機詞條進行了41次修改。剛開始的修改各方還較為理性,對編輯修改的描述是「試圖修正俄羅斯國防部軍官錯誤描述」。而隨著時間的推進,修改方開始使用更 具攻擊性的措辭,如:「惡意修改」,並稱呼俄羅斯IP的修改方為「普京機器人」。
當然,熱愛湊熱鬧也同樣熱愛普京的中國網友可不會閒著,此前中文維基上蘇25攻擊機的飛行高度為7000米,結果沒多久就被「重慶網友」改成12000米了,比俄羅斯版還多2000米……最終導致條目被鎖定保護。
如果一定要列舉出國家間的最出格的惡意修改,今年3月時,由於昆明暴恐事件導致的中國憤青修改「911」頁面的舉動當仁不讓。由於美國未在第一時間確認昆明 事件為「恐怖襲擊」,點燃了中國網友如2008年護火炬一般的愛國熱情,於是順手就把維基百科上911的頁面給黑了,亮點請自尋——
事後有網友感慨:「軍迷宅傻修改維基百科中文詞條洩憤的事情,讓我第一次覺得應該支持高考廢除英語考試的決定了——要是他們懂英文,就該去禍害英文版了。」
在維基百科剛剛面世之時,第一個引發編輯戰的話題,就是「進化論」。在科學領域被廣泛接受的進化論在並非「普世價值」,在許多宗教人士、神創論者眼裡依然是 「歪理邪說」。2001年「進化論」條目建立後,幾位用戶間展開了互相刪除內容的編輯戰。詞條內容改進緩慢,用戶間的編輯戰卻一再升級。
隨後,研究人員對數以百萬計的來自10個不同的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文章進行分析,找到編輯最激烈的話題。這其中的關鍵詞是——以色列、阿道夫•希特勒、大屠殺、上帝、耶穌、穆罕默德先知,以及基督教。
而在英語維基中,編輯戰最激烈的十個詞是——前總統小布希、無政府主義、穆罕默德先知、全球變暖、世界摔跤娛樂公司的職員名單、包皮環切術、美國、耶穌、種族和智力、基督教。
如果將這些詞彙分類,那麼排第一名的是政治類內容,排第二名的是國家/地理類內容,排第三名的則是宗教類內容。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處世箴言」類書籍中常有這樣的勸告:「但凡涉及信仰、血型、膚色、民族、國籍等無法或難以更改的話題,都應避免討論。」
不過目前維基百科早已過了鼎盛時期,百度百科向來被許多人「不恥」,曾經由編輯戰引發到編輯與管理員的話語權爭奪也少有人關注了。
— END —
相關閱讀:
中國十大軍校排行榜
北京十大名校王牌理科專業
C9、985、小985、211和小211高校都是哪些?
中國大學的常春藤聯盟(九校聯盟C9)
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 工科及礦物冶金材料領域
來源 | 本文綜合整理自伯通《網絡海洛因揭秘之「百科攻防戰」》、南方周末《封禁一個維基人 中文維基百科「編輯戰」背後》,轉載請註明學術中國。本文系轉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討論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