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寶寶在出生後三個月就開始寄居青島地鐵工地,如今已經十個月大的「地鐵寶寶」因為各種原因屢受刁難,奔波七個月仍難打疫苗,是誰在刁難「地鐵寶寶」,為啥不同的地方打疫苗的規定還不一樣?記者10月21日發起幫辦,前前後後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拿到了接種疫苗的相關證件,「地鐵寶寶」打針記由此畫上完美的句號。但是完美的結局背後,卻存在非常不完美的過程,記者調查,注射疫苗,到底誰說了算?
A 地鐵結緣 山區寶寶已在青島地鐵工地待了七個月肥嘟嘟的小臉,天真無邪的笑容,再加上初見記者手舞足蹈的誇張動作,10月19日,記者體驗地鐵施工的第二天 ,在哈爾濱路中鐵九局施工駐地的餐廳外,第一次見面就喜歡上了這個跟隨父親建地鐵的「地鐵寶寶」。一個十個月大的寶寶,出現在公園、商場、大街並不奇怪,但是出現在地鐵工地上著實讓記者感到意外。
「我不是青島人 ,也不是地鐵工人 ,我是地鐵工人的家屬,來工地是找孩子爸爸的。」一位看起來非常年輕的母親,邊回答記者的問題,邊用雙手逗笑懷裡的孩子,一切都顯得那麼地溫馨,但是令記者意想不到的是,十個月大的孩子,竟然已經在地鐵工地上待了七個月,真正是名副其實的「地鐵寶寶」。
「我們也沒有辦法,家裡只有一個年老的父親,孩子的爸爸又要來青島建地鐵 ,我們家是在山區裡面,條件還不如這邊的地鐵工地呢。」向記者介紹情況的是孩子的媽媽高玉娟,寧夏人,25歲。一個西北姑娘遠嫁安徽漢子,全家千裡迢迢來到青島,不能不說是因地鐵而結緣。
「地鐵工地上是允許『反探親』的,很多地鐵工人長年不放假,只能是工人家屬來工地探親,以前有專門的家屬宿舍,現在人越來越多,房子也沒有地方擴建了,很多家屬只能住在外面。」中鐵九局承建地鐵一期工程(3號線)06標段一工區的現場經理羅毅偉介紹說,「高玉娟一家比較特殊,很多家屬都是住一個月左右就走了,高玉娟帶著十個月大的孩子已經在工地上住了七個多月,估計以後也會住下去。」
B 島城遇困「地鐵寶寶」受刁難,奔波七月難打疫苗寄居外地,「地鐵寶寶」在青島遇到的第一個麻煩就是打疫苗的問題,「我們在安徽的時候,拿到的是安徽省的預防接種證,來到青島以後,這個證件醫院的醫生就不認了,需要辦青島的接種證才行,從今年三月底來到青島以後,我們的孩子已經有七個月沒有接種疫苗了。」高玉娟介紹說。
正聊著,「地鐵寶寶」的父親陳華旺滿身泥土從隧道裡面出來了,「我們走了很多地方,包括南京路和伊春路那邊的,包括哈爾濱路和鞍山路上的,最後才找到山東路附近的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是我們去的時候,說證件不行,不給辦,那我們就沒辦法了。」陳華旺很無奈,看著十個月大的寶寶,始終覺得很對不起孩子。
「孩子的健康是我們現在最大的事情了,前一段時間孩子得了疝氣,真是把我們嚇壞了,因為沒有經驗,就直接送到醫院了,花了一千多塊錢才治好,在這邊不光病難治,花費也很貴啊。」高玉娟感嘆說,「因為孩子有病的原因,剛來青島的時候,孩子不能打疫苗,但是現在孩子病好了,去哪個地方都說不行,不給打,給錢也不行。」
「真的是很難理解,有的說管不了,有的直接是冷眼。」陳華旺說到這裡,很多工友開始出來打抱不平,「我們原來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些是能辦的,但是不知道這個孩子為什麼不給辦。」工友劉師傅說。
C 記者幫辦 七個月沒辦成的接種證,一個小時辦好了解到「地鐵寶寶」的處境後,記者隨後聯繫到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諮詢疫苗接種的相關手續,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哈爾濱路和南京路路口的地鐵工地,應該在敦化路街道所屬服務中心辦理接種疫苗,辦理疫苗接種,首先需要辦理接種證,一般情況下,辦理接種證需要暫住證和孩子的相關證明就沒問題了,如果沒有辦理相關證件,也可以先給孩子接種疫苗,然後再辦理也可以。」
根據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記者和「地鐵寶寶」一家在 10月21日上午十點左右來到了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不到11點,計免科的辦公室就已經大門緊鎖,在記者和「地鐵寶寶」一家感覺很失望的時候,對面一位姓韓的工作人員又給「地鐵寶寶」帶來了希望,「我們這邊是11點下班,另外一個醫生因為有事先走了,現在我去準備一下,回來打開辦公室就可以辦理證件了。」韓醫生介紹說。
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記者帶來的「地鐵寶寶」在出示暫住證和安徽省的預防接種證之後,韓醫生很快就辦理出了山東省衛生廳出具的預防接種證,前前後後不到一個小時。「下一次接種的時間是10月25日,接種的項目是脊灰疫苗和百白破,需要帶一個小勺子過來。」韓醫生顯得非常和氣。
D 一波三折 誰在刁難「地鐵寶寶」?「真的沒想到今天會這麼順利,原來我拿著同樣的證件去辦理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醫生,說法都不一樣,有的說是需要長期的居住證明才可以,有的說還要準生證。」「地鐵寶寶」的父親陳華旺質疑說,「怎麼會這麼亂呢?」
在 10月21日辦理預防接種證期間,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韓醫生介紹說:「疫苗接種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實很麻煩,也很累,在社區內的幾百個孩子都要到服務中心這邊來打疫苗,一個孩子帶一位家長,整個大廳都裝不下了。」
對於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規定的現狀,韓醫生介紹說:「疫苗接種分屬衛生和預防接種等不同的部門,各個區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很多地方的要求是不同的。」
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也解釋說:「在不同的街道社區,所遇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社區建築工地比較多,另外還可能遭遇超生的問題,這樣可能規定就比較多一些。」
對於「地鐵寶寶」之前到過的南京路和伊春路路口的服務中心以及哈爾濱路和鞍山路路口的社區機構,記者在隨後進行了探訪。
記者和「地鐵寶寶」首先來到了哈爾濱路和鞍山路路口的社區機構,不到五百米遠的距離,之前曾經讓「地鐵寶寶」的父親陳華旺找了幾個月之久,「我之前來過哈爾濱路和鞍山路路口的這個社區機構,我就問坐在門口的那個人,態度很不好,去哪辦也不給說。」陳華旺說。
記者走進該處的社區機構後,並沒有找到坐到門口的工作人員,一位姓孫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這邊屬於街道辦的一個部門,接種疫苗這邊不負責。」對於南京路和伊春路路口的服務中心,該工作人員介紹說:「那邊的服務中心和山東路上的是一家,那個是一個分院,具體負責還是應該在山東路這邊的敦化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寶寶求助 在青島住了七個月旅館希望能給孩子安一個家無論過程如何艱難,「地鐵寶寶」在記者的幫辦下最終拿到了預防接種證,10月25日就可以在青島接種第一針疫苗,「我們從來到青島至今,一直就是住在工地旁邊的旅館裡,也方便孩子的父親照顧孩子。」高玉娟介紹說。
「旅館條件很不好,就是幾平方米的小屋子,裡面有一張床,一個電視機,其他就沒有了,這樣的條件還要600塊錢每個月。」高玉娟解釋說,「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自己肯定不會在外面住旅館的,肯定住的條件會更差。」
小夫妻倆對於未來的盤算很模糊,「現在孩子就是我們的一切,地鐵工人我也不知道會做到什麼時候,但是現在考慮要租一個便宜點的房子,可以自己做飯,乾淨點就可以,這樣孩子的環境也可以變一變,不然老是在工地上,在旅館裡,人員太雜,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好。」高玉娟和陳華旺並不奢望在青島安家,但是為了孩子需要一個臨時的家。
由此,記者發起幫辦,如果有在哈爾濱路和南京路路口附近的居民出租單間房子的,可以撥打信報幫辦熱線80889088,信報幫辦感謝您的參與。文/圖 記者 郭振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