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園裡的罪證
——縣公安局交管大隊破獲一起死亡交通事故逃逸案紀實
靈山是著名的「中國荔枝之鄉」,有村必有荔枝樹。新圩鎮洲塘村有一個面積一百多畝、樹齡百年以上的荔枝園,每年6月採收完荔枝後就極少有人光顧。而在猴年農曆正月十二上午,幾輛警車頻繁地出入荔枝園,民警對園裡的一輛中型麵包車進行勘查,招來了村民群眾的圍觀和議論:「是誰把麵包車開到這裡?這車到底怎麼啦?……」大家七嘴八舌,寧靜多時的荔枝園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村裡正月濃濃的年味添了一份不祥的神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
冬夜血案 人死夢碎
2016年1月下旬,受強冷空氣襲擊,靈山大地最低氣溫降至0.5 ℃,出現雨夾雪及雪,是近幾十年來少有的寒冷天氣。由於年關將至,不少人都想賺多些錢過年,在新圩鎮經營沙石場的勞老闆也不例外。勞老闆以場為家,一家人都住在沙石場。場址位於新圩鎮洲塘村委會辦公樓前三叉路口南側。正值壯年的勞老闆打拼多年,經營有方,沙石場生意紅紅火火,購置了多輛貨車及一輛高級小轎車。他剛建好一幢小洋樓,並選擇1月24日喜遷新居。
21日晚21時許,忙碌了一天的勞老闆象往常一樣將轎車開到家對面的加油站內停放後,打算橫穿過公路回家休息。當他剛踏上公路時,一輛自東往西行駛的白色小轎車疾駛而來將其撞飛上車頂後重重地摔落路面上。駕駛人停車下來瞅了一眼摔在路上動彈不得的傷者後,就快速開車逃離現場,而隨後過往的車輛都能避開躺在路面上的勞老闆。六分鐘後,一輛與白色肇事車同方向行駛的麵包車快速駛來,從勞老闆的身驅上軋過後又疾駛而去,消失在夜幕裡。兩次事故的發生,導致勞老闆當場死亡,也徹底地阻斷了他回家的夢、碾碎了他兩天後搬新居的夢……以上事故發生的經過,剛好被「天網」工程一個攝像頭完整地記錄下,案發時間定格在21日晚10時45分。
圖片來源網上
快速出警 啟動預案
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到報案後,立即指令新圩派出所出警維護現場,指令交管大隊出警前往處置。交管大隊立即啟動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預案:一是請求指揮中心指令對肇事車有可能逃往的鄉鎮所在的交警中隊、派出所馬上設卡攔截;二是立即組織勘查小組對事故現場進行勘查;三是組織幾個追捕小組往肇事車逃逸的方向跟蹤追擊,並沿公路線進行排查;此外,向周邊兄弟縣市發出協查通報。
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各項偵破工作迅速而有序地鋪開了。迫於法律的威嚴及公安機關強有力的工作措施,肇事者劉某(男,33歲,浦北縣北通鎮人)於案發當晚12時左右駕著肇事轎車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並如實地供述了案發經過。但是,第二輛肇事車沒有歸案,民警高興不起來。直至黎明,現場勘查小組除了收集到第一輛肇事車碰撞行人後留下的痕跡物證外,其他一無所有,各個追擊小組及設卡組所傳來的消息也都令人沮喪。
案情分析 分工合作
撞死人後逃逸的交通事故,對於辦案的交通民警來說每起都是一個挑戰。22日上午一上班,交管大隊大隊長黃永選,教導員寧芝發就馬上召集各破案小組召開案情分析會。分析認為:此案沒有直接見得清楚的見證人,痕跡物證甚少,「天網工程」視頻看不清第二輛肇事車的號牌……要偵破此案,談何容易!「現場無明顯特徵痕跡物證,但是天網拍下的第二輛肇事車的視頻或許就是突破點。」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寧芝發教導員一句話使大家茅塞頓開,並很快形成了新的偵破思路:儘快對僅有的幾秒視頻資料進行研判,確定肇事車型,以車找人;從犯罪嫌疑人能逃過所有公安機關所設的卡點來看,說明我們的工作還存在漏洞,也說明犯罪嫌疑人對案發現場周邊的道路網絡,視頻探頭的設置相當熟悉,排查重點應放在案發現場周邊的幾個鎮。確定了偵查方向後,當即成立由寧芝發教導員和事故處理中隊長梁軍為正副組長的專案組,下設視頻圖像組、現場走訪組、車輛排查組、資料收集組等。連續作戰了一夜的民警當場發誓:不破此案,絕不罷休。
圖片來源網上
艱辛偵破 壓力重重
半個月過去了,案件還未偵破,縣委政府及縣公安局主要領導多次過問,死者家屬每天均召集十多個人不斷地到各部門糾纏、上訪、鬧訪,甚至用懷疑的目光打量和用難聽的語言質問辦案民警,不少媒體不負責的炒作鋪天蓋地,各色各樣的目光、疑問、壓力匯集到專案組成員身上,重重地壓壓在他們心上,令其寢食難安。
為儘快確定肇事車的型號,視頻圖像組的辦案人員夜以繼日,以隊為家,梁軍反覆地觀看僅有的幾秒視頻,截圖、放大、比對……困了,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打個肫;餓了,就泡包快餐面打發;眼睛看紅、痛了,滴幾滴眼藥水稍作休息後繼續觀看……通過兩晝夜的工作,終於確定車輛特徵:「九座中型麵包車,淺色,左車門噴有字,小燈橫向設置,安裝有高位尾翼,上剎車燈不亮,車頂部有加強筋……有可能車保險槓中下部有損壞」通過過硬的業務知識和查找有關資料,調來相關車型車輛比對,最終確定肇事嫌疑車輛為一輛九座、淺灰色江淮瑞風牌中型麵包車。同時,排除了嫌疑車案發後通過多個重要卡口的可能性。現場走訪組走訪了案發現場周邊的住戶和公路沿線群眾百餘人,但沒有查找到直接見證人;車輛排查組對縣城及案發地周邊幾個鎮大大小小上百家修理廠,4S店進行走訪排查,沒有發現有嫌疑車輛進廠修復的情況。對全縣百餘輛在冊的江淮瑞風牌中型麵包車進行大範圍排查,做到見車見人。
2月7日除夕當天下午,辦案民警在排查完本縣在冊江淮瑞風系列的最後一輛中型麵包車也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此時,大家的心情下一子降到了冰點。隨著除夕夜的降臨,意味著專案組成員過的2016年春節是個不平凡,不平靜的節日。
調整思路,抽線剝繭
匆匆地吃罷年夜飯,稍作休息的專案組成員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和家人、親友團聚,面對壓力及家人的質疑,漫罵,他們不多解釋,想的是責任和使命。2月8日大年初一早上,案情研判分析會如期進行,大家認為,下一步要對收集回來的私人視頻資料進行研判,進一步從時間上、空間上對嫌疑車輛逃逸方向及路線逐步收縮,以本地人開掛外地牌照江淮瑞風牌中型麵包車為重點。因為靈山縣是一個勞動力輸出大縣,務工人員都有過完元宵就外出務工的習慣,一旦嫌疑車隨著民工流離開本縣,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證的消失,破案就會變得越來越渺茫。
2月18日傍晚,偵查人員發現一個安裝在事故現場附近衛生室門前探頭捕捉到了這樣一個鏡頭:案發後幾分鐘,一輛嫌疑麵包車從與第二輛肇事麵包車相反方向駛過事故現場幾百米後左拐入路邊的村莊。寧芝發教導員決定次日親自前往該一帶村莊一探究竟。2月19日上午,寧教導員帶領調查組花了兩個多小時走遍嫌疑車輛拐入的村莊中大小路口,在沒有發現異常,準備撤離時,一條彎彎曲曲、兩旁均是房屋的小路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條路通往哪裡?能通車嗎?」寧教導員親自駕車在免強能通過一輛小車的小路上前行百來米時,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濃密荔枝園,坐在副駕駛員位置的民警容向升突然大聲叫了起來「就是那輛車,停在前面的那輛車!」抬頭望去,只見幾十米外的荔枝樹底下停著一輛粵BQ4939號淺灰色的江淮瑞風牌中小型麵包車。
經初步勘查,發現車底下粘附的血跡及疑似人體附著物,基本上肯定此車就是他們苦苦追蹤了近一個月的嫌疑車輛。隨後,刑技人員對痕跡物證進行固定、提取,於是便出現了本文開頭的情景。
圖片來源網上
廢寢忘食,巧破難題
找到肇事嫌疑車,必須要找到肇事嫌疑人。按車牌號查到的機動車註冊地為廣東深圳市,車主則為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人餘海。如何又快又準地找到車主及肇事者呢?「視頻!還是靠視頻!」寧教導員突然想到能把車開到如此隱蔽的荔枝園內停放的肯定是本地人,出事前該車在周邊行走時肯定經過公路防控體系的卡口……。想到這裡,寧教導員立即布置辦案人員查找該車進出卡口的圖像資料,並請案發地洲塘村委的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幫助辯認。19日14時許,當村支書接過一張卡口拍攝的肇事車輛經過卡口的照片,立即叫來兒子幫助辯認,很快就認清車上前排三個年青人均系本村人。三個年青人證實,停在荔枝園內的肇事車系本村青年寧俊海所購買,案發當晚也是他本人所開。此時,專案組所有人員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也開始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該去吃飯啦」民警陸傑東的一句話,大家才開始感到飢腸轆轆,此時已是下午三點鐘。
當天下午17時,經過村幹部的敦促和規勸,迫於各種壓力的寧俊海(男,23歲),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到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投案自首,並如實地供述了案發經過:當晚他無證駕駛粵BQ4939號江淮瑞風牌中型麵包車從新圩鎮洲塘村的家中往靈城鎮方向行駛,當車途經案發現場軋過被撞傷躺在路面的勞老闆後往前逃逸了幾百米停車下來稍作察看,並收拾因碾過傷者而脫落備胎架後;為避開前面的幾百米外的攝像頭,他當即調轉車頭折返經過事故現場,然後將車開入村邊的荔枝園內停放。此案經專案組民警近一個月的努力,最終得以告破,為死者家屬討回了公道,而等待兩名肇事駕駛人的將是法律的審判,此案的事實也印證了一句古話:「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楊本忠 謝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