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糖友來說,低血糖絕不陌生,有不是糖友應該親身體驗過一次或多次低血糖帶來的不適。
事實上,大多數糖友未必真正了解低血糖,以下關於低血糖的真相可以幫助糖友更全面的來了解低血糖。
真相一、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險
糖友低血糖時,會出現飢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抖、乏力出冷汗等,嚴重時會出現幻覺、抽搐、驚厥、昏迷甚至休剋死亡。
相較於高血糖長期帶來的各種併發症來說,低血糖的危害往往更直接、更兇險、更難以預防。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大家對低血糖的危害重視度不夠,認為低血糖只要吃一點碳水就好了。
真相二、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不一樣
對於不同人群,低血糖帶來的危害並不一樣,以糖友來說,低血糖帶來的風險顯然要比正常人群更大,所以糖友的診斷標準一般在≤3.9mmol/L。正常人的低血糖診斷標準為<2.8mmol/L。
備註:老年糖友(65歲以上)、病程長的糖友、多次發生低血糖的糖友,低血糖的標準可以適當放寬一些。
真相三、飢餓感≠低血糖
飢餓感通常被視為低血糖報警信號,其實飢餓感≠低血糖。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血糖下降過快或下降幅度過大,再或者血糖波動較大,會出現明顯的飢餓感、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狀,但血糖仍在正常範圍甚至偏高。
所以糖友感到飢餓感時,應該及時監測血糖,評估自己的血糖高低,避免盲目補充食物。
真相四、低血糖也不一定有症狀
糖友的血糖≤3.9mmol/L時,有些糖友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低血糖症狀,有些糖友的低血糖症狀並不明顯,還有一部分糖友完全沒有症狀,此類「無症狀低血糖」多見於老年糖友、反覆低血糖糖友,由於沒有症狀,發病更隱蔽也更危險,「無症狀低血糖」控糖目標應適當放寬,而且要堅強全天的血糖監測。
真相五、糖友對低血糖的反應閾值不同且並非固定不變
糖友對低血糖的反應閾值不同,部分年輕糖友血糖稍低於3.9mmol/L也不會出現低血糖症狀,有些老年糖友、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友,血糖即便高於3.9mmol/L,也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症狀。
而且血糖閾值並非固定不變,年輕糖友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程的延長,低血糖閾值會出現升高的可能。反之,血糖控制穩定且達標,血糖閾值也會隨之下調。
真相六、引發低血糖的原因很多
低血糖常見於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中藥等)使用不當,但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會引發低血糖風險,如節食過度、運動量過大、空腹酗酒、心情波動劇烈等情況下,也會引發低血糖。
所以糖護士一直強調糖友需要重視科學合理的飲食、運動、血糖監測、用藥、自我管理方面。特別是長期、反覆出現低血糖的糖友,應該格外注意。
真相七、對待低血糖要靈活處理
如果糖友出現血糖偏低,但高於3.9mmol/L,但出現明顯的低血糖症狀,也應該及時補充碳水、葡萄糖等,過於死板的認為為低於3.9mmol/L,就認為不是低血糖。
低血糖因為其突發性、危險性等特徵,糖護士建議糖友們應該格外關注,以上7點真相期待可以幫助到大家。
糖護士京東旗艦店提醒糖友們:一定要記得堅持監測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