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孩趁寢室室友不注意,
拍下對方「醜照」發在了班級群,
室友之後被診斷為抑鬱症,
將她訴至法院。
一張照片為何引發同學「反目」,
又是什麼導致了室友的抑鬱?
近日,
廣州中院對該案作出了終審判決。
打擊:「醜照」發班級群,被人笑話
曉君和小靜(均為化名)是廣州某中學高三學生,還是一個宿舍的室友。眼看著快要高考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又給緊張的高三生活添了堵。
一審法院查明,2019年2月21日中午,小靜用手機將拍到曉君穿著校服躺在床上照鏡子的照片發到班同學微信群,曉君發現後,認為小靜侵犯其隱私權,要求小靜撤回,因超過撤回時間,小靜未能撤回。
同年3月8日,曉君因頭暈到醫院急診,初步診斷為:頭暈查因;抑鬱症。
兩天後,曉君到另一家醫院治療,病歷載明:現病史患者在2月前因為被同宿舍的同學在班集群發布她私人的照片,大受打擊,稱同學發布她「醜陋的照片」,稱很多人笑話她,從此自卑、消極,在當地就診,診斷抑鬱症,3月8日服用「7片安定(具欠詳)」自殺,幸好被家人老師及時送院救治。診斷:抑鬱狀態。
道歉:毫無惡意,沒有換位思考
這之後,曉君又先後兩次到醫院治療。出院醫囑顯示:精神疾病多數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家屬應盡到監護責任及義務,患者有病情反覆的風險,維持治療可以降低復發風險等。
在這期間曉君的父親還曾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調查顯示,曉君手臂有劃傷是其自己所為,公安機關不予處理。曉君的父親又向教育部門反映情況。教育部門調查後回復,事發當天班主任得知情況後,對小靜進行了批評教育,要求小靜進行道歉,學校也多次對曉君同學進行安慰。
曉君在醫院治療期間,小靜也通過簡訊向她道歉。「那天我拍你照片的事我很抱歉,當時一個毫無惡意的無聊之舉,只是一次的無聊之舉,卻增加了你的心理負擔,是我太輕率太隨意太自我,沒有換位思考這樣的舉動會可能給你帶來多大的誤解。」小靜說,「高三不長也不短,希望你也能一起在這裡,我們共同走向高考。」
這之後,二人被學校安排在不同的宿舍居住。
庭審:她說遭遇欺凌,她稱是無心之過
雙方的矛盾並未就此化解。此後,曉君將小靜起訴到了法院。她稱,小靜經常將她的盆、桶扔到垃圾桶,反鎖宿舍門,還拍照發到班級群欺凌她。在她看來,自己遭到了小靜「三番四次欺凌」,精神上受到了壓迫。
小靜則說,曉君的盆和桶亂放,她扔過一、二次到垃圾桶,反鎖宿舍房門只有一次。而拍照片發到班群,是因為「本來想發到另一個只有2、3人的群上,但不小心按錯了,就發到班群裡了」。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曉君病歷,曉君在某醫院治療時病歷載明「既往史抑鬱症病史」,對此,曉君有抑鬱症病史,予以確認。抑鬱症是慢性疾病,小靜的種種行為對曉君抑鬱發作有刺激和觸發作用,且小靜沒有及時道歉,曉君的心理壓抑沒有及時得到釋放,小靜有一定過錯。
至於學校,曉君及家屬未將病情告知學校,學校並不知情,不構成未盡注意義務。且小靜已是成年人,應由小靜自行承擔民事責任。
一審法院判決,小靜賠償曉君醫療費、交通費3540.1元。
終審:抑鬱症病因複雜,同學承擔一半責任
曉君不服,提起上訴。她說,自己並沒有抑鬱症病史。二審中她提交了一份出具於2019年3月2日的《初診病歷記錄》,擬證明沒有家族史、既往史。二審中,小靜明確表示,同意向曉君補償人民幣10000元。
廣州中院認為,本案侵權糾紛主要是因小靜偷拍曉君的照片並公開而引發。小靜作為成年人,用手機拍攝曉君穿著校服躺在床上照鏡子的照片並發到班級微信群,屬拍攝、公開他人私密活動的行為,侵犯了曉君的隱私權。至於曉君提出小靜此前還存在將其盆、桶扔到垃圾桶以及反鎖其宿舍門的行為,鑑於該行為的影響後果較為輕微,且在本案病歷中並未提及上述誘因,故相應侵權責任在本案中不予認定。
綜合相關病歷資料,可認定小靜的偷拍行為與曉君抑鬱症發作的損害事實之間確存在一定因果關係,一審法院認定曉君有抑鬱症病史的依據不充分,不予確認。另一方面,抑鬱症的病因比較複雜,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環境因素、性格因素等對本病的發生均可能存在影響。
根據本案具體情況,考慮到曉君是在涉案事件發生後出現情緒低落而逐漸起病,該事件對發病具有一定誘發作用,再結合本案影響範圍、當事人過錯程度以及行為目的、方式、後果等因素考慮,酌定應由小靜對曉君的損害後果承擔50%的賠償責任。
根據計算,小靜應賠償8900.17元(含3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而小靜在二審訴訟期間明確表示同意補償10000元,法院予以認可。於是改判小靜向曉君支付補償款10000元。
信息時報資料圖。(圖文無關)
法官寄語
在判決書中,法官特別指出,法院的判決意義不僅在於明確當事人的民事責任,更是為了讓每個人明辨是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曉君與小靜在此次事件中雖已成年,但仍處於青春期,其心智發展有待進一步成熟。
「我們希望小靜能將這次教訓,轉化為自己成長的階梯,在向曉君真誠道歉的同時,切實吸取教訓,增強道德意識,學會明辨是非,積極善待他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和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也希望受到傷害的曉君能早日康復,不會因此次事件造成長期心理影響,以後還能豁達開朗地與他人交往,積極面對各種挫折,學會寬容、加強對自身保護。」法官指出,希望雙方都能早日走出本次事件的陰霾,儘快開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信息時報記者 何小敏
編輯: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