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鐘點工,市民可能很熟悉。不過,近年來,一個基於網絡的新服務族群——網絡鐘點工開始出現,並且發展勢頭強勁。
□本報記者吳 溫
網絡鐘點工,他們或銷售自己的時間或通過網絡提供特定服務,工作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有代購的、有幫買票送票的、有代繳各種費用的,頗受年輕人的追捧。不過,由於僱傭雙方一般不籤訂正式協議,往往容易引發各種糾紛,專家也提醒交易雙方一定要謹慎行事。
網絡鐘點工市場供需兩旺
近日,記者在淘寶網輸入「網絡鐘點工」進行搜索,發現提供這種服務的店鋪有4200多家,工作種類五花八門,不但有傳統的打字員業務等,還有電影搜索下載、電視劇搜索下載、在線電腦問題諮詢等,甚至還有代打電話、代人道歉等業務。
「您的需要就是我們要做的」、「無需擁擠、無需等待、無需拋頭露面,讓您享受輕鬆生活……」在一家號稱承接多種語種打字錄入、表格製作、醫院掛號、代購商品等業務的網絡店鋪,記者在頁面顯著位置看到了這樣的「廣告」。通過與對方QQ聊天,記者獲知店鋪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單生意。「有的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有的則要花上幾天甚至幾星期;像一些文檔處理、電影下載收費都比較便宜,最低1元起。」該店主表示,像他們這類「薄利多銷」的店鋪,往往先交貨後收錢,或者是僱主先打一部分訂金,等工期結束,再結清餘款,以「周到服務」取勝。
「坐在電腦前就能賺錢」、「招聘小語種翻譯」……記者看到,一些嗅覺敏感的網站也趁機瞄準商機,專門建立專業平臺為鐘點工和客戶提供配對服務,以此賺取中間費用。一家點擊率頗高的鐘點工網站運營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的客戶和鐘點工每天都有增加,開設近一年來,業務量已相當可觀,「目前正在按照一定的標準將業務及員工進行同步分類,以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年輕人更青睞「網絡鐘點工」
「網絡鐘點工」作為一種新興職業,被很多年輕人所熱衷。據記者調查了解,省會專職做「網絡鐘點工」的人並不多,大多數是兼職人員,尤其是一些工作並不繁忙的年輕人,以及功課並不繁忙的大學生對此更是青睞。
21歲的李峰是省會某高校計算機系的一名大四學生,兼職做網絡鐘點工已近一年。幫「客戶」編寫程序、製作FLASH及課件等,最長的時候一天要幹三四個小時。他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的工作技術含量較高,回報也不錯,如果某月「活兒」比較多,收入能達到二三千元。
當然,還有很多的網絡鐘點工主要靠出售時間、做「體力活」賺取相對低廉的報酬。比如幫人打字、編輯圖片、下載音樂及電影等較為簡單的工作。「雖然工資不算高,但是很自由,想幹就幹,不想幹就不幹。」李峰表示,他們一些網絡鐘點工之間也經常會溝通,大家大多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賺錢和消費都依靠網絡。
不籤合同監管空白
雖然「網絡鐘點工」大為流行,但是記者也發現,由於僱傭雙方一般不籤訂正式協議以及相關的監管空白,以致於網絡鐘點工和僱主之間常常引發糾紛和矛盾。據李峰介紹,一般情況下,客戶不會為了小錢賴帳,但不可避免有些客戶會因一些小瑕疵而拒絕付款。他的一位朋友就曾承接過一個中譯英的業務,最終客戶卻以「文稿中兩個單詞沒有翻譯到位」而拒絕付款。不過,因為沒有籤訂任何正式協議,最終朋友「只好自認倒黴」。
河北省電子信息協會的有關專家認為,網絡鐘點工其實是生活服務行業一種特殊的就業、兼職形態,主要滿足消費者一些個性化的生活服務需求,彌補了商家服務的盲點。再加上操作門檻低、風險小,不啻為解決時下社會就業壓力的一種渠道。
與此同時,市工商局交通分局的有關人員則表示,在目前交易保障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建議交易雙方在交易之前,應儘量協商好所有服務細節,有了問題及時溝通,並且保留好相應的聊天記錄,以便在發生糾紛後能通過法律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