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有言,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北京這座高校林立的城市,就孕育了這樣一個有著光榮辦學歷史和學術傳統的高等學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櫛風沐雨五十餘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為國家和世界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也湧現出一大批治學嚴謹的翻譯大家。本期,請跟隨小編一起領略5位翻譯大家的風採吧——
李越然
著名翻譯家,曾長期我國領導人身邊擔任主要俄語翻譯。1965年調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任教務部副部長,1979年任副院長。長期負責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要文獻、報告或文件中俄文互譯的審訂工作,包括國慶五周年文件、中共八大文件、國慶十周年文件等。因其翻譯精準,成為領導人對外交往的重要倚仗。李越然不僅是一位口筆譯皆精通的翻譯家,而且還是口譯理論家、教育家,是我國翻譯界最早提出開展口譯研究和口譯標準的學者之一,是口譯研究方面的學術帶頭人。管震湖
194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先後任武漢市教職員聯合會黨組成員,武漢市文教工會書記,武漢工人出版社總經理兼總編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管理處譯員,新華通訊社編輯、翻譯,翻譯部法文組組長,新華社外文幹部學校教員。學習英語出身的他20歲即參加革命,曾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擔任議員,陪同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擔任中國代表團的翻譯。1964年二外建校時,他因機緣巧合走進了二外法語系,成為二外法語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一生翻譯了眾多作品,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周錫卿
著名愛國學者、翻譯家、社會活動家。曾擔任民革中央監委會秘書長、民革中央顧問、國務院參事等職。1973年調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至退休。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錫卿先生毅然從美國返回祖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5月受聘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赴日本東京擔任起訴日本甲級戰犯所需人證、物證等的翻譯工作。曾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北京市高校教師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1988年起,周錫卿先生先後擔任兩屆國務院參事,不顧年事已高,奔走祖國各地,調研高等教育事業,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在北二外任教時,先後主講過翻譯、精讀、泛讀、英語詞彙學、語義學、普通語言學等課程,培養了大量傑出的英語畢業生。
董樂山
著名翻譯家,作家,美國文化研究學者。1942年,董樂山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主修英國文學。1950年後歷任新華社翻譯、審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美國系主任等職,在翻譯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為新一代翻譯家中堪稱典範的代表人物。作為翻譯家,他嚴謹認真,思想內涵深邃,是一位難得的信達雅俱佳的大家,所以曾被譽為"翻譯家中的翻譯家"。
蘇琦
資深翻譯家、外語教育家,1928年出生於臺灣。1966年調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任德日語系日語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由中國翻譯協會授予全國首批"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她是新中國第一代日語播音員,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開國宣言的日語稿就是由蘇琦播出的,並被錄製成唱片播出多次。她曾翻譯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日本聽眾來信說聽後"感動得哭起來了"。
與大師同伍,向夢想而行,不是說說而已!如今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一所以外語和旅遊為優勢特色學科,文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等多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著名高校,也是中國外語、翻譯、旅遊、經貿等人才培養與研究的重要基地,小編推薦考生重點關注!
關注「大學深度解讀」,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