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煮葉菌在知乎上被大神邀請回答一個問題:
乍看一眼心想自己也學過好一陣德語(無比痛苦的回憶),也入過音韻學的深坑對閩南語有些膚淺的了解大概可以草草拋磚引玉一下,可等提筆細思才發覺事情並不簡單!
思來想去,三組語言裡每一組都差距懸殊,根本就很難給出結論啊!相比其他語族的語言,羅曼語之間的差距的確普遍比較小,但羅馬尼亞語是個big big例外,跟西班牙語的差距比起意法雙語跟西語的差距簡直不要太大!
好吧,那我們還是先來看看羅馬尼亞語吧!
羅馬尼亞語概況
羅馬尼亞語(Limba Română)的主要使用國家除了羅馬尼亞🇷🇴還有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國家---摩爾多瓦🇲🇩。羅馬尼亞語在摩爾多瓦被稱為「摩爾多瓦語」 (Limba Moldovenească)。兩國國旗都長得如此像,看看這一對兒對語言爭奪命名權相愛相殺的姐妹國家,就像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保加利亞-馬其頓一樣。
羅馬尼亞文化
提到羅馬尼亞,大伙兒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這位:
(著名吸血鬼始祖德古拉伯爵,常年徘徊在任天堂各種遊戲的boss房裡。最近鬧劇荒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新鮮出爐的英劇《德古拉》據說還不錯。)
不過,羅馬尼亞的流行文化其實距離我們也不算遙遠。大家小時候(暴露年齡)聽過的耳熟能詳的郭美美的《不怕不怕》,其實便是翻唱自摩爾多瓦裔羅馬尼亞樂隊O-Zone的代表作 -《Dragostea din tei》,是三個大男孩唱的,中文譯名叫《椴樹之戀》:
歌曲高潮處對應「我不怕不怕啦」的地方原作是:
「Vrei să pleci dar nu mă, nu mă iei.
Nu mă, nu mă iei, nu mă, nu mă, nu mă iei」
(你想離開但不想不想帶我走,
不想不想帶我走,不想不想帶我走)
因為這句詞,這首歌也被西方歌迷們戲稱為「Numa Numa歌」。
「扭曲」的拉丁詞彙
上面這句歌詞,如果不配中文相信用任何一種羅曼語也很難參透它的意思。現在給了中文,好像也只有"nu","vrei"和"mă"可以勉強理解。
下面是解密:
實際上除了dar的詞源不確定(但也十有八九是拉丁語源頭的),其他所有的詞都是通俗拉丁語演變而來的。
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詞彙雖然是拉丁語語源的,但是和其他主流羅曼語在語音和用法上相去甚遠,比如這limba到底是怎麼從lingua艱辛地變過去的,再比如să當做à/a/ad來使用,而pleca表示「離開」跟西葡的llegar/chegar表示「到達」在意思上竟然還截然相反。
這種南轅北轍的感覺就像漢語族今天的語言一樣,比如一個「儂」字:在現代吳語裡普遍是「你」的意思,在古吳語、溫州話和閩南話裡則是「人」的意思,而在古詩裡又是「我」的意思。顯然親屬語言演變到這種程度的時候是不能指望相互能聽懂並且引起極度舒適了。
斯拉夫語的滲透
羅馬尼亞語(後文簡稱「羅語」)事實上不光拉丁語直系詞彙跟親屬語言長得極為不像,由於長期在斯拉夫人的國家包圍中艱苦生存,語言裡也不可避免地借入了大量斯拉夫語詞彙,這些更是讓接觸羅語的其他羅曼語使用者們懵逼不已(曾經的西裡爾字母書寫形式就更不必說了)
(你還別說,過去羅語的西裡爾字母豐富度比老大俄語高出不少,這裡面不乏受教會斯拉夫語和希臘語影響產生的特殊字母,還是挺漂亮的呢)
儘管在一個世紀前拼寫從西裡爾字母改成拉丁字母前後吸收了相當多的法語、英語、義大利語借詞使得斯拉夫語源同義詞被取代,今天的羅語仍然保有大約11.5%-14.6%的詞彙是斯拉夫語源的。這個比例遠高於阿拉伯語在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的殘留,大約是英語中純法語借詞比例的一半。
這些借詞中有些是相當基本的常用詞彙比如「愛」和「朋友」:
斯拉夫語言的影響不僅僅是輸入詞彙這麼簡單,就像中國古代北方各類阿爾泰語的影響下使得北方漢語演化出了完整的排除式-包含式區分(即「我們」 vs 「咱們」)一樣,羅語內部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斯拉夫語的蛛絲馬跡。
比如:羅語借入了斯拉夫語否定前綴ne-,所以在羅語中,「誠實的」是cinstit,而「不誠實的」是necinstit。拉丁系的否定前綴顯然使用dis-和in-/im-/il-比較常見,就像英語是叫dishonest一樣。
深夜碼字,今日推送先寫到這裡。關於更多羅馬尼亞語的介紹請聽下回分解。
最後煮葉菌對開頭的知乎問題持有的觀點是:雖然今日推送中的羅馬尼亞語如此與眾不同,但西語人學羅語應該是這三組裡最簡單的了。
德語和閩南語這兩種語言,分明屬於基本無視母語相似度無差別高難度打擊的category(好了荷蘭語你坐下!)。雖然說不出到底是英語人學德語難還是普通話人學閩南語難,但是西班牙語人學羅馬尼亞語個人觀點應該是最這三個裡面最簡單的。
下面這張圖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雖然不一定權威,但是至少有一定代表性。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羅語對於英語人甚至都處於easy模式,那麼對於西班牙語人那只能是facilísimo模式了。事實上在有些版本裡,德語是處於Category II的,也就是介於Easy和Hard之間,所以這麼來看,至少英語人學德語難度是高於西語人學羅語了。
德語先不提名詞性數格還有可分動詞框架結構等等,就先說說句簡單的話連定語形容詞變尾都要在大腦裡過三張大表格(根據定冠詞、不定冠詞、零冠詞的不同再搭配陰性陽性中性+一二三四格+單數複數的組合拳),說多了都是淚,誰學誰知道,果然還是唯羅曼語不可辜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