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城市,海魚,紫菜,海蝦等等,經過陽光、海風的沐浴,保留著最天然的海味道,轉身成為濃縮鮮味的乾貨。而這些鹹鮮乾貨也成為了旅遊者掃貨的目標。其中,瑤柱 成了大頭目。
每次旅遊,都會跟家人去海貨鋪,買上些瑤柱,送禮也好,作為廚房後勤也好。
瓶瓶罐罐中裝著的瑤柱,雖然看上去平平無奇,小小一粒,但做菜熬湯稍用下,就會鮮味無比。
大貝殼到小瑤柱
別看瑤柱小小粒,但是它生前還是很大隻的~~
這都是我們幫它瘦身的結果~
我們所看見的瑤柱,其實是貝類的閉殼肌。它可以控制軀殼的張合,從海水中過濾出自己所需要的養分供自己成長。
因此,瑤柱的嚼勁十足,肌理明顯,這都得益於閉殼肌的不斷運動。
而漁民加工瑤柱,則取肥碩鮮美的貝類,刮殼棄腮棄裙邊,只留下中間柔韌白潔的閉殼肌。經過淡鹽水煮熟,日曬和烘乾等,才轉身成為小小的黃金瑤柱。
整隻貝類的蛋白質和胺基酸,則最大量的保留在這一粒小小的瑤柱裡。因而鮮味十足。
瑤柱的品質與規格
通常來講,海水越冷的區域,瑤柱出產的品質也會越高。其中較為出名的是日本北海道瑤柱。
以北海道帆立貝為例
由於北海道位於北緯45度的寒帶,水溫較低,有利於帆立貝生長,貝類活動頻繁,同時水質優良,貝肉所能汲取的營養就更為豐富,味道上也會更加鮮美。市面上,通常將北海道瑤柱定為上品。普遍價格更是高達千元/斤以上。
越大越稀有
其實,瑤柱也是跟牛肉一樣,有分等級的。
牛肉等級,以大理石脂肪度劃分。雪花越均勻,成色越好,則等級越高;但對於不熟練的人而言,牛肉的等級,還是不好區分。
但瑤柱卻不一樣,簡單來說,瑤柱越大就越稀有,等級也越高。人們單憑外形就可以大概判斷出瑤柱的級別了。對於我們而言,這就簡易得多了~~
通常數以千計的扇貝裡只有1%可以製作成最高級的瑤柱,因此瑤柱越大,價格也越貴。
當然,單純靠大小來定義瑤柱的風味,是不太嚴謹的。不同產域的微生物、水溫對扇貝吸收的營養也有關係,因此鮮味上,也有所差異~
因此,買瑤柱並非越大越好,最好要懂如何選擇。
當然,如果送禮的話,大瑤柱還是很能撐場的~~前提是 錢包能鼓起,手機有餘額。
如何選一手至鮮瑤柱~
挑選瑤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那就是望、聞、觸。
所謂「望」,就是看瑤柱的成色
顏色的深淺與產地和存放年期有關,一般以北海道瑤柱的金黃淺棕色為佳,而我們更多購買的是國內瑤柱。更多是呈現出淺色。如果存放的年份較長,瑤柱的成色就會變深。鮮、香就會流失。
因此,不是越深色越好。
所謂「聞」,就是瑤柱的鮮香味
優質瑤柱有明顯的鹹鮮香氣,沒有腥味、過鹹的味。如果香氣雜,那就是混雜了不同程度的瑤柱。
所謂「觸」,就是瑤柱的手感
摸上去乾爽不黏手,肉質飽滿,且硬實。這是代表著瑤柱的烘乾技術好,如果是上面有一層薄薄的粉狀物,這是瑤柱內的鹽分析出的表現。也證明瑤柱風乾很久了,鮮味不如一了。
這些方法,都是老漁民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過後挑選瑤柱,可不能僅憑直覺了。學兩手,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