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雪滎陽訪「義山」
作者:季加寶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初學這首詩時我還在中學階段,十年以後,每每想起這兩句詩,心裡總有一種纏綿悱惻的感覺。作為唐代後期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的詩歌清麗雋雅且多用典故,在描寫時善於對人物情感進行細微地刻畫。吟誦李商隱的詩這麼多年,我現在才了解到詩人並非想像中離我們那麼遙遠。據史料記載,李商隱的墓有三處:一是位於博愛縣許良鎮江陵堡村西北地;二是位於沁陽市區東1.5公裡沁河南岸的覃懷辦事處廟後村南;三是位於滎陽的李商隱墓。關於鄭州滎陽這個說法,史料中有記載:李商隱早年喪父,生活十分困頓,10歲那年父親去世,隨母護送靈柩回故鄉滎陽。在守孝期間,從叔受書,在古文、書法、音韻上頗有造詣。開成二年(837年),舉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字。不料母親於該年冬去世,無奈李商隱離開秘書省又回滎陽守喪。大中十二年(858年),李商隱抱病在滎陽與世長辭,葬於檀山。此外,李商隱的叔父李俌遷滎後,也不幸早逝,並留下遺言:「自我為祖,萬世不遷。」李商隱在《祭姊文》中也說:「檀山滎水,實為我家。」因此,從這三點可以判斷滎陽是李商隱埋葬的地方。
滎陽是我國詩歌的故鄉,自古以來就有吟詩唱詞的傳統。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的《鄭風》《小雅》等諸多名篇皆描述了滎陽的風土人情。此外,王維、李白、白居易、韓愈、柳宗元、杜甫等都在滎陽留下過足跡,並創作了很多錦繡華章。因此,安眠於滎陽這片文化熱土,我想,李義山應該不會覺得孤寂。
12月中旬的第一場小雪,我和家人一起冒雪前往坐落在滎陽的李商隱公園參觀、拜訪。進入李商隱公園大門,廣場中央一座主題牆赫然入目:只見李商隱席地而坐手扶琴瑟,左面的牆壁上用鐵石鐫刻著那首最為著名的詩歌《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愛妻亡故,儘管自己滿腹才華,卻仕途坎坷,內心充滿迷惘與感傷。詩人將內心的苦楚凝聚成這首千古不朽的華章。主題牆的左下方刻有義山身居巴蜀思念遠在長安愛妻的一首《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南邊一支銅質的如椽大筆,擱在石頭砌成的筆架上。只見那筆頭正瘦,墨香四溢,好似詩人酒後一陣揮毫潑墨、直抒胸臆後,剛剛將其放下。
從公園的西南角往前行數十米,是一個小主題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塊頑石,只是稍做雕琢,便成一頭活靈活現的犀牛。犀牛的身上從右至左用紅色的字體工工整整地鐫刻著《無題》這首詩。這個廣場取名為「靈犀廣場」。顧名思義,名字的由來便是因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裡的「靈犀」二字。
靈犀廣場東南面,有一座曲折逶迤的亭廊,謂之「詠詩廊」。亭廊古色古香,被桂樹、梧桐、大葉女貞等樹木環抱。如此氛圍確實是吟詩頌詞的絕佳之地,只是不知當年義山是不是在這樣的亭廊裡吟誦出「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樣一種肝腸寸斷的詩句的。
與詠詩廊相對的是李杜廊,兩廊大同小異,意味卻不同。詠詩廊注重的是今人吟詠的詩歌,而李杜廊更有紀念價值。孟郊、韓愈、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這批中唐詩人相繼去世後,唐詩的光環開始暗淡,元和詩壇的那種活潑銳氣的詩風也慢慢褪去,正是杜牧、李商隱等一批青年詩人的崛起,才使沒落的晚唐詩壇重現生機。因此,李杜廊也算是給予李商隱和杜牧對晚唐詩歌貢獻的一種嘉獎吧。
緊鄰李杜廊,一輪用石膏雕刻的「夕陽」顯得熠熠生輝。夕陽下,相濡以沫的兩位老者在攙扶著散步。畫像的一旁鐫刻著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透過鏤空的老者像體,儘管是初冬,映入眼帘的卻是青松、紅葉。此情此景,我們感慨的不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是「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
晚晴苑裡,詩人登高遠眺覽勝,景色入目而觸發聯想,情與境相互交融,剎那間的感受融化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情感真摯自然,清新流利,全無生硬痕跡。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圍繞這首《無題》,公園裡建設了蠟燭苑和青鳥苑,有蠟燭生淚和青鳥雕塑。這首《無題》完整地刻在蠟燭的基座上,再看殷勤的青鳥,義山對她刻骨銘心的愛日月可昭。以《霜月》意之霜月亭,以《相思》意之相思亭,以《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意之雙飛亭和以李義山詩歌的隱秀特徵營造出的隱秀亭相繼散落在整個園區。無論置身哪座亭,都會不自覺地跟隨詩人的筆端吟詠酣暢。
李義山的墓園坐落在園區東北角。進入墓園,一塊花崗巖石頭上刻著「李商隱之墓」(約813—約858)五個大字,很是顯眼。陵墓高約3米,方圓百平左右一圈墓牆圍掬一抔黃土,墓頂被一些不知名的雜木環繞。墓區建設詩牆100多米,刻有毛澤東等名人書寫的義山的諸多名篇佳作。這些佳作不僅是對義山先生在詩歌史上的肯定,也是對其詩文的一種讚許。
雪後的夕陽斜照,餘暉漸漸將李商隱公園裝扮得熠熠生輝,撫摸著詩人留下的一首首詩歌不禁心生惆悵。在詩歌品評方面,有些學者認為,「義山作詩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但是,李商隱的詩歌都是自己對身世、遭遇的真實寫就,當我們真正融入到詩人的思想切實站在他本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詩時,相信會不自覺地為義山先生豎起大拇指。在晚唐詩壇史上,李商隱可謂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複雜的意念,往往會通過象徵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同時,他的這種象徵手法建築在豐富而美妙的想像基礎上,因而其筆下的意象,有時如琉璃那樣繽紛綺彩;有時像流雲走月那樣活潑空明,給人以強烈的美感。讀著李商隱的詩歌,從「忍剪凌雲一寸心」到「留得枯荷聽雨聲」,從「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到「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從「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到「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從「楚天長短黃昏雨」到「一夜芙蓉紅淚多」,從「一春夢雨常飄瓦」到「斷無消息石榴紅」,從「一杯春露冷如冰」到「童子開門雪滿松」,句句都給人以美的感受,含蓄蘊藉,飄逸俊朗,清麗溫雅,朦朧雋永,情趣神韻俱佳,令人回味無窮。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在時光飛逝間,李商隱已離開我們有1100多年。正所謂「園以詩而聞名,詩以園而傳誦。」滎陽以主題公園為基讓世人記住了李商隱,李商隱也以其深情綿邈、沉博絕麗的詩歌為中華詩壇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作者簡介:季加寶,碩士研究生,現就職於濟源傳媒。先後在《人民公安報》《中國婦女報》《河南法制報》《新消息報》等報刊、網站發表文章100餘篇,多篇文章獲獎。此外,《實驗中學賦》已被河南省濟源市實驗中學刻石。
責編 | 王芳編輯 |王世傑圖片 | 季加寶
轉載時請註明來源 | "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