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花樣少年,命喪東林」的長文在網上流傳開來……關於學生的死因,網上出現多個版本。真相究竟如何?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東林中學進行採訪。
根據當天的監控錄像,記者還原了事件發生的時間線。
事件還原
練習400米跑時生不測他倒地45秒後被發現心肺復甦搶救隨即進行
從東林中學了解到,11月25日下午,該校初三學生小趙在體育課練習400米跑後出現雙手支撐雙膝後趴伏在地面的情況。學校陳校長表示,由於事發突然,小趙倒地時周圍同學並未察覺異常,不少學生以為是他剛跑完趴在地上休息,一名同學還上前坐在他屁股上嘗試開玩笑。然而平時活潑好動的小趙卻沒能直起身來和同學嬉戲,「看到跟他開玩笑也毫無反應,才有同學意識到可能有情況」,陳校長表示,一名學生隨即上前查看小趙,發現他的臉上磕出了血,才意識到小趙出現了特殊情況,於是呼喊體育老師。
「任課的女體育老師立即和三個男生一起把小趙抬進了醫務室」,陳校長說,校醫和一位接受過急救培訓的體育老師立即對小趙進行了心肺復甦、人工呼吸,並迅速撥打了120電話。「心肺復甦我們一直做到120醫生到達為止。」
經全力搶救,醫院在徵得家長同意後放棄了施救。「另外一位校長以及學生的班主任、體育老師、校醫在搶救過程中一直陪在醫院裡。學生走了,我們也非常痛心」,陳校長表示,在本周一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就帶著學生一起為小趙進行了默哀悼念,「我們也對小趙的同班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屬於心源性猝死
家長質疑學校搶救不力
據了解,小趙為心源性猝死。昨天上午,記者撥通了小趙父親的電話,他表示目前非常悲傷。「我們只希望能找出真相、學校能承擔責任。」趙爸爸表示,他從監控錄像中看到兒子在跑完400米後出現了不適,並慢慢倒在了地上。「我們覺得學校是有責任的」,趙爸爸認為,孩子趴在地上後一時無人監管,學校也沒有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搶救方式,「應該是原地搶救,而不是抬到校醫務室後再進行心肺復甦」。
記者了解到,正是帶著上述質疑,趙爸爸委託他人代筆寫下了在網絡上流傳的網文。「我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認為學校第一次和我們溝通時,對孩子在操場上發生的情況有所隱瞞,而且學校不願承擔責任。」
校方則表示,只有等警方的調查結果出來,才能進行責任判定。陳校長表示,給孩子上課的體育老師在醫院裡泣不成聲,「我們去了四個老師陪著體育老師,怕這位老師想不開。不幸的是,小趙終究還是未能被救回來。
官方回應
關於成立趙某某非正常死亡事件聯合調查組的通告
11月25日下午2點左右,東林中學初三學生趙某某在學校體育課跑步鍛鍊後昏迷,後由120送至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經全力搶救無效身亡。按照《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第二十八條之規定要求,經梁溪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教育、公安、安監、衛計委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展開聯合調查。11月29日下午,調查組成員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相關調查報告將儘快完成。
延伸閱讀
學生運動性猝死事件頻發
2016年10月20日,四川南充市營山縣湧泉小學一名15歲的初三女生體育課後死亡。當地教育局通過監控調查發現,死者是與全班同學一起慢步繞籃球場跑7圈。學校稱,這7圈總長不到400米。
2015年3月17日,甘肅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學生在學校操場上進行跑步訓練時,突然倒地休克,後因搶救無效死亡。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方回應稱,該學生平日身體素質好,屬突發性死亡。猝死的學生是該校汽車與築機工程系大一學生。有知情學生稱,由於臨近運動會了,很多報名參加運動會的學生加大了訓練強度,甚至還有一些學生背著東西在跑步。但死者是否是由於訓練強度大而引起的休克,不得而知。
2014年9月15日,寧波的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裡,一名男生在參加1000米跑步測試中發生意外,最終倒在跑道上。出事男生發生意外前正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進行前幾個項目時身體並無不妥,到了最後一個項目——1000米跑時,他突然昏倒。現場的體育老師立即報120,並進行心肺復甦施救。幾分鐘後,120救護人員趕到,將男生送往附近的寧波市第七醫院搶救。晚上7點16分,院方宣布男生身亡。
遇運動性猝死
急救要抓住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
運動性猝死是一種運動性病症,是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即出現了相關症狀,最終發生非創傷性死亡。運動性猝死多因心肺功能問題造成。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心肌肥厚等。
有統計顯示,每年我國猝死病人達50多萬,近80%發生在家中,20%發生在路上或公共場所。其中青少年約佔30%,男性多發,約為女性的4倍。
一旦發現有意識喪失的病人時,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同時儘快與120急救取得聯繫。只有對心臟驟停的病人進行及時、正確的搶救,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猝死發生4分鐘內搶救,約50%的人可以存活,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下降10%。超過8分鐘,大腦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即便搶回來也很可能變成「植物人」。超過10分鐘,可以說回天無力了。
青少年猝死有很多種原因,心臟猝死是其中的一個最常見的猝死表現形式。
導致青少年心臟猝死的主要元兇就是心肌病。心臟一晝夜大約跳動10萬次,搏擊5-8噸的血液,其動力來源於心肌。心肌受損所致的心臟病統稱為心肌疾病,常見的心肌疾病有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病造成的猝死很少能早期發現。
青少年猝死的原因是什麼?
運動過少
中小學階段,大部分時間被坐在教室或者家裡看書學習佔用了,而很少能走進運動場,運動的習慣不僅沒有養成,而且很多家長還會認為「體育會影響學習」。
熬夜太多
目前學習競爭的壓力不斷增加,青少年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經常熬夜,根據醫學研究,人體在白天與夜間的生理節律有明顯的不同。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經活動和物質代謝的分解過程為主,而夜間則以副交感神經活動和物質代謝的合成過程為主,所以紊亂的作息時間會擾亂人體生物鐘的正常運作,長久以往導致猝死。
長時間玩電子設備
長時間玩手機和電腦以及身體鍛鍊意識差是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教育機制不夠重視
課業緊張和教育體制的不重視也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猝死的預防措施
善待自己,定期檢查不可少
猝死與過度勞累、壓力太大及平時不注意愛惜身體等有關,定期做健康體檢是預防猝死的關鍵一步,很多人都是通過檢查進而規避了猝死的風險。
飲食合理,勞逸結合
飲食以「多纖維、低鹽、高蛋白、低糖、低脂」為原則,同時應控制體重、戒菸限酒,避免不當運動,以步行、騎車、慢跑、遊泳等有氧運動為宜。
患有心血管疾病及時就醫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塞、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往往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預防猝死我們要及早到正規醫院治療心血管疾病。
身體有異樣要及時就醫
猝死前往往有疲勞、昏昏欲睡、自我感覺心力不濟、經常感冒等,如果此時認識到危險正在襲來,及時去看醫生、調整心理狀態或休息,就可能避免。
「魔鬼時間」注意防範
臨床發現,上午6時至12時被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70%到80%的心腦血管病患者發生猝死。因此,心腦血管患者尤其要注意防範。
拓展視頻:與原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