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出了一批閃崩票——12月16日A股市場綜評

2020-12-20 騰訊網

指數震蕩平盤,實際上結果沒什麼意義,看黃白線就知道,失真了。創業板收漲0.06%,黃白線差距拉的更大,黃線-2.23%。個股漲跌比也比滬市要懸殊:上漲142,下跌734,滬市是上漲507,下跌1252。

普跌加接近冰點的一天,情緒和指數割裂了。

其實昨天也有點這個意思,北向+大金融異動護指數,上午的分時和漲跌家數對比也和今天雷同,只是昨天午後情緒起來,今天沒起來——所以昨天還覺得奇怪,正常來說午後該繼續往下走。

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仁東控股,昨天地天板,今天競價跌停,作為一個跌的最狠的票,它的開板意味著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和流動性的恢復,反過來這兩塊則還是有問題的。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沒那麼大作用,不過市場裡也有在意這個的,比如我。當然像我這樣的還有不少,看到競價跌停,今天就打算防守了。

仁東也確實影響了一大批票,朗博科技,大連聖亞,金力泰等等,開盤跟著跳水了。

今天又多了些新的東西,熟悉的核按鈕又出來了。小康股份昨晚還討論有二波龍頭相,開盤秒跌停。包括昨天反包的長虹美菱,醫美的悅心健康朗姿股份,趨勢加速首板的漢馬科技,常規來說,不至於這麼慘。

以及閃崩,一些沒名堂的票,粵泰股份,法獅龍,奇信股份,興業科技,濟民製藥,永和智控。。。。。。有些說法是這些是莊股出貨,這個倒未必,成交量稀少導致日K和分時看起來像莊股的也有。

超短這裡從競價就是趨弱的。

反過來今天大漲的,水下起來的白酒,擴散到食品、飲料、超級品牌,基本就是消費方向的吃喝。

兩邊對比,不是簡單的趨勢強超短弱(當然也有點關係),主要還是市場極不穩定,流動性出問題,相比昨天沒有改善還加劇了。

今天跌停幹出了21個,跌停就是流動性匱乏,風險偏好低;閃崩意味著承接極其的弱,兩者體現的實際上都是一回事。當然流動性匱乏不代表兜裡沒錢,兜裡有錢,外面也有錢,但是現在資金都是一個謹慎的態度,甚至有點過于謹慎,連開盤等一等的風險都不願意承受。

消費方向有什麼好處,沉澱大量的中線資金,籌碼結構比較穩定,白酒是最近流動性最強的品種。行情差的時候流動性不說等於賺錢效應吧,至少安全性更高一點,這個優勢也是白酒天天大長腿走強的重要原因。

這個時候很難做,包括明天,如果流動性問題沒有改善的話。也沒有什麼建議,打不過就加入白酒之類的。A股盛極而衰和向死而生是很頻繁的,動態的變換需要盤中看很難預判到。白酒天天水下起來,可能你終於決定也去水下撈就起不來了。

還是要做好倉控,等高低切換的機會,昨天講了高位的鬆動,個人覺得白酒難跨年,月底前再加上排名之爭帶來砸盤和超短的搶先手,可能還會提前,多注意盤面風向的改變。

手上有被砸的莫名其妙的,非常低位的票(當然先保證不是邊緣票),以及中線有邏輯的票,反彈預期比較強的,還是持股更好一些。前者比如註冊制次新,後者比如練就九陰真經的華天科技,都是典型。

滬市

創業板

趨勢數值

尼瑪,趨勢數值方向OK,昨天講日K不會有大問題,也確實沒啥問題,今天等於沒動窩。但是個股跌的慘啊,現在不要只看技術指標了,單一維度不夠用。資金面注意下,畢竟現在還是一個震蕩的走法,北向加成仍然重要;另外跌停數量也就是流動性指標,同樣盯著點,現在太扎眼了。

跌停數量不快速回到10以內,盤面就好做不了。一直維持20多,那麼注意下跌停爆發帶來冰點的可能。

另外明天滬市和創業板可能有分化,60分來說滬市延續走弱,創業板尾盤轉強,注意誰帶動誰。

關注方向

現在的盤面就是白酒(消費)VS其他,中間大金融(銀行、證券)出來打個醬油再砸個盤,其他題材穿插一下,昨天是風電光伏新能源,今天是有色和電力。

可以感受到白酒(消費)抱團的強大,同時資金沒有方向了,當然這不一定是壞事。

上面也說過,白酒加速階段,很難簡單說明天能不能上;前幾天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能不能繼續加速,看場內還有多少接盤資金。屁股後面有人,可能又爽一天大長腿,買完回頭一看沒人了,可能就是高位接盤。

手裡有籌碼那麼主動性非常強;沒有還想參與,儘量去低吸或者趕在分歧時。白酒從12月4日起的一波反彈新高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明顯的中陰分歧,都是開盤略微調整下就消化掉了,可以說是一致走高。中陰分歧隨時出現,但也意味著這個分歧是可以博弈的,也是相對安全的,次日至少有個反包預期在,嘗到甜頭的資金也可能回頭提供點助力:

同時配合下量能,走留也比較好把握。

消費依附於白酒,白酒穩定注意日內啟動的首板和1進2,白酒調整優先考慮低吸白酒。

新能源今天被小康給帶崩了,另一邊寧德時代還好,但相關概念票顯然受市場情緒影響更大。這塊還是維持昨天的判斷,美股這邊新能源車票有企穩反彈的跡象,可以對標來看,日內或者隔日低開後的低吸,指望美股帶一下。

周期今天有色有表現,不過個人還是更看好煤炭,缺貨、限價、個別地區出現限電,邏輯更直接一些。

註冊制次新連續下跌有點超乎預計,前天剛有點起色,今天位於板塊跌幅榜前列,一些已經兩三天橫盤的票破位中陰。邏輯還是之前的邏輯,個人有信心,但是幹不過市場情緒,我動手算比較穩了,也被套住。不要逆著市場去補倉,等放量集體反彈時再補,這個還是好判斷的。

逐步往月底走,疊加年底因素,看不清楚就控倉休息。

沒提到的留言說吧。

每日堅持原創不易,免費服務廣大股友是我們的信仰!純客觀,無私貨,沒廣告,沒有軟文,清爽直接是我們的本色!

朋友們的鼓勵與支持是我們的動力,請多多點讚,轉發,分享,讓更多的股友多一些參考,少一些彎路!

相關焦點

  • 深圳新初中生綜評方案12月10日起實施,不納入升學計分
    南方日報2020年12月9日訊 小南9日獲悉,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發《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下簡稱《方案》),確定2020年12月10日起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開始實施。對於家長關注的綜合素質評價(下簡稱「綜評」)與中考升學的關係。
  • A股市場不懼疫情:2020年逆勢突圍,2021年保持希望
    回顧2020年,從指數分析,投資者應當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上證指數2020年漲幅13.87%;深證綜指2020年漲幅35.2%;創業板綜2020年漲幅47.85%;中小板綜2020年漲幅31.55%;科創50-2020年漲幅39.3%;但實際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4140家可交易的上市公司中,僅有
  • A股市場:尾盤突然快速拉升或下跌預示著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看一下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最新消息:國家統計局12月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城市和農村地區分別下降了0.4%和0.8%。
  • 深圳初中生「綜評」暫緩:一場在曲折中摸索的教改實驗
    兩篇自媒體文章發出後,2019年12月11日,深圳市教育局宣布暫緩「綜評」填報工作;27日,又發布了《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修訂徵求意見稿)》。2020年1月6日,徵求意見結束。對於「綜評」後續結果,深圳市教育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表示暫不方便透露,下一步結果將在官方微信公號「深圳教育」上公布。
  • 低進高出!2020各高中綜評表現vs2017中考錄取分數對比!
    哪些學校低進高出,加工能力強呢?那些學校性價比特別高呢?  八大情況簡析(黃色)七寶中學復交綜評錄取率24.58%排在八大之首,總排行榜的第七位,建平中學位列第12,12.29%,南洋模範,控江中學,格致中學,復興中學依次位列13、15、16、19位。大同中學、延安中學這兩所八大本次並沒有擠進前二十。
  • 11日將發出第一批錄取通知,主要是強基和綜評批!
    2020年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先睹為快8月11日,第一批錄取通知將發出以「強基計劃」和「綜評批」為主2020年的復旦00001號錄取通知書送出這份錄取通知書的神秘人究竟是誰?還有哪些同學一起獲得了首日榮光?為什麼?謎底就在後天(11日)揭曉!
  • 綜評重大調整了,可你真正搞懂綜評了嗎?
    由廣東省教育廳出臺關於綜評的《指導意見》,各地負責制定具體落地方案。在這裡先強調一點:初中綜評檔案將作為學生中考升學的依據或參考,而不是標準。文章發布後的一個星期內,深圳市教育局連發公告,召開「綜評」工作座談會,聽取各方代表意見。最後,深圳市教育局發布公告稱暫停2019年初中綜評填報工作,並將儘快完善初中綜評方案。
  • 滬2020綜評錄取名單出爐,哪些學校表現亮眼?兩年對比數據告訴你
    下面我們通過數據看2020綜評招生大形勢。先來看2020綜評各校入圍分數線匯總(信息來源於家長分享,僅供參考)。上中依然穩居首位,復附今年綜評表現大有突破。當然綜評錄取,復附學子依然受復旦青睞,交附學子依然受交大青睞。今年官方公布上海高考分數611+共有52名。
  • 綜評不再631!查看綜評最新規則
    本期為大家帶來2020的綜評新規。  相比裸考而言,綜評的靈活性較高,同時有著較為明顯的淘汰機制來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被稱為「綜合評價招生」。綜評舊規  從2015年相關文件下發,到2016年復交試點,2017年九校綜評,時至今日,綜評志願已經陪伴了上海考生4年。
  • 2020年12月16日九江新聞
    2020年12月16日九江新聞今日要聞: 林彬楊在都昌縣調研時強調:發揮交通區位完善優勢 全力加快趕超發展步伐 前11個月上港集團城西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超去年全年總量 我眼中的「十三五」和「十四五」◆德安獲評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近日,水利部公布全國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全省三地入選,德安縣榜上有名。
  • 深圳「初中綜評」引熱議,廣東省教育廳回應:將加強對各地市指導
    有家長質疑,深圳「初中綜評」標準過高,信息管理平臺過於複雜,苦了老師、學生、家長。過去三天,深圳市教育局連續兩次回應輿論熱點。12月11日,深圳宣布已暫停2019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填報工作,並將儘快完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南都相關報導)。 「初中綜評」應如何執行?12日上午,廣東省教育廳官微發布文章《省教育廳回應「初中綜評」,將加強對各地市的指導》。
  • 綜評招生化身小強基計劃
    從江蘇省各高校率先發布的綜評招生簡章來看,招生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的評價空間有縮小趨勢,堪稱小強基計劃。日,江蘇綜評招生A類高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聯合發布公告:為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進一步統籌推進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和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經研究,現將兩校5月13日公布的《2020年江蘇省綜合評價錄取招生簡章》中規定的綜合評價成績(東南大學原為最終成績)構成比例調整為:綜合評價成績=高考成績(折算成100分)×75%+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修科目成績×10%+學校測試成績(折算成100分)×
  • 11日將發出第一批錄取通知,主要是強基和綜評批
    2020年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先睹為快8月11日,第一批錄取通知將發出以「強基計劃」和「綜評批」為主2020年的復旦00001號錄取通知書花落誰家?送出這份錄取通知書的神秘人究竟是誰?還有哪些同學一起獲得了首日榮光?為什麼?謎底就在後天(11日)揭曉!PS:隨著錄取工作的開展更多的同學將陸續收到各自的錄取通知書請耐心等待哦!
  • 深圳初中生綜評滋生多種亂象 系統錄入費時費力 有電商推代寫服務
    12月9日,深圳市教育局官方回應,稱將進一步研究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立簡便、友好、人性化的作業系統。網文質疑深圳綜評 獲超高關注12月8日,深圳一名七年級學生家長在其自媒體帳號上,發布了《籲請深圳市教育局修訂綜合測評標準及簡化信息管理平臺的公開信》,獲得極高閱讀量及廣泛討論。
  • 深圳決定暫停2019年初中生「綜評」填報工作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針對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體系問題,12月11日,深圳市教育局發布消息稱,「綜評」專班召開第二次會議,決定暫停2019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填報工作,並將儘快完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 上海高考(三)——綜評
    綜評全稱綜合評價錄取,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錄取方式(試點),隨著這幾年的逐步推廣,目前交復的綜評錄取數已經達到高考錄取數的90%,其他各個好的高校也在不斷的跟進(詳見附表),上海現在好的高校已經沒有自招錄取了,都替換成了綜評錄取。 換個角度來講,就是高校也不喜歡書呆子型的學生,也希望錄取的是情商智商雙高的孩子。你若真是只有讀書成績好,那就去裸考,必定還有一些裸考的名額。
  • 2020年上海各高中綜評狀況VS2017中考錄取分數線對比
    哪些學校低進高出,加工能力強呢?那些學校性價比特別高呢?給2021中考考生報考心儀的高中一個參考說明:這裡各校的高考成績選取的參考值,是公開數據比較完整的2020上海高考綜評錄取成績,作為一個維度來分析,僅供參考~1、2020綜評錄取總人數排行榜 第一梯隊:復旦、交大、浙大、復醫、交醫 第二梯隊:同濟、華師、上財、上外 第三梯隊:華理、上大、東華、中醫大
  • 深圳「綜評」新方案出爐!這些方面變了,家長卻說……
    12月11日,深圳宣布已暫停 2019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填報工作 並將儘快完善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12月27日晚 深圳市教育局通過官方平臺 發布了關於公開徵求 《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修訂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
  • 2020年上海復交綜評最全數據一覽
    2020年各高中復交綜評錄取數據首先來看下今年復交綜評錄取考生的高中分布情況,具體見下表:1、今年復旦交大(含醫學院)綜評批次共錄取1320人,其中復旦510人,交大630人,復醫和交醫各錄取90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交大綜評批次招生計劃為620人,實際錄取630人,相比計劃多出10人。2、錄取的1320人,除了有5名為非本市應屆生,其餘的共來自58所高中。3、大家最關注的四校+七寶,復交綜評錄取人數均超過100人,五校合計錄取634人,佔總錄取人數的48%。
  • 今天是A股的大日子:新版上證綜指+科創50指數發布,近2000億科創板...
    今日(7月22日),A股市場將迎來兩大頗為重量級的指數。一個是修訂後的上證綜合指數,另一個是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同時,科創板將有近2000億市值解禁大考。根據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當時的模擬測算,如果按照新的規則,模擬2000年以來的指數歷史行情,修訂後的上證綜指會位於4000點上方:安信證券策略團隊此前稱,隨著一批中國高科技公司陸續科創板上市、一批中概股科技公司回歸A股發行CDR,上證綜指中科技行業佔比將不斷上升,有望帶動大盤持續攀升,擺脫十年3000點的「魔咒」,帶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