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你還想起了哪一本?
我會想起《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路遙用生命換來的著作,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感懷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讀者。
當我一遍又一遍的讀完這本書,每一次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打開豆瓣讀書的網頁,搜索《平凡的世界》,果然不出我的意料,高達9.1分!在現代社會,《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深受讀者的喜愛。
然而,就是這樣廣受歡迎的書籍,估計有很多的人卻不知道,《平凡的世界》在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之前,在評論界迎來了一片差評。當時,沒有雜誌社願意發表,圖書勉強出版後市場反應卻是十分冷淡。
《平凡的世界》曾在評論界一片差評,市場反響慘澹
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之後,原本是要在《當代》上發表,因為路遙之前與《當代》之間有著較深的淵源,路遙的成名作《人生》就發在了《當代》。並且,在《人生》之前,路遙的《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都發在《當代》上。
當時有一個年輕的編輯周昌義,領導因為他有在煤礦工作的經驗,所以讓他負責去路遙的家裡為《平凡的世界》組稿。
起初,這位編輯非常的高興,因為剛出道不久的編輯來說,能夠給路遙這樣一位著名的文學家組稿不是常有機會的。然而,興奮勁很快就消失了,當周昌義讀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書稿時,他的感受很直接:
"三十多萬字,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我感覺就是慢,囉嗦,那故事一點懸念也沒有,一點意外也沒有,全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實在很難往下看……"
就這樣,他就將《平凡的世界》拒之門外。這對路遙的打擊是巨大的。
後來,小說的第一部由不怎麼主流的《花城》第6期全文刊發,因為內部意見分歧很大,《花城》也不願再發第二部和第三部了。
路遙的無奈,只好找到當時影響並不大的《黃河》雜誌,才使《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三部得以陸續在雜誌發出。雖然是發表了,但是市場的反響非常冷淡,評論界認為這種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過於陳舊"。
經過幾次的打擊,路遙不禁開始懷疑,這本書真的是沒有閱讀的價值嗎?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打臉當時的評論界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夠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喜愛,要特別感謝這樣一位人,她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長篇連播"節目編輯葉詠梅。
1987年春天,路遙與葉詠梅相遇。葉詠梅讀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之後,決定將其錄製成廣播節目。130天的連續播放,《平凡的世界》直接受眾達到3億之多。
開播之後,不斷收到全國各地聽眾的來信,共同表達的是《平凡的世界》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感動與激勵,這樣的社會反響越來越大,這為《平凡的世界》走向文學的巔峰開啟了一扇大門。
終於,在1991年,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個獲獎既是一種崇高的榮譽,更是對路遙作品的一種極高評價,打臉當時的評論界。
現在《平凡的世界》是熱銷的書籍之一,每年的印量都穩定在100萬套以上,迄今累計印數已達到1700萬套。
《平凡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作品?讓眾多名人也追捧
《平凡的世界》所用的是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作品在出版時的種種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種寫作手法造成的,然而雖然文中講述的是窮人的故事,卻講的是不平凡的人生。
書中塑造了上百個人物,所有的人物都處於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
善良的少安,不再局限於以農為本的生活,開始開磚窯、包磚廠,追求新的致富之路;熱情的少平終於也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在生命的長河中,他們沒有守舊,而是都有勇氣改變自己,邁出自己人生中新的一步,這就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由此引起了共鳴。
地產富豪潘石屹說:"《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就讀上一遍《平凡的世界》,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馬雲說,在他艱難創業的時候,是《平凡的世界》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平凡的世界》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為普通人立傳,為奮進者揚帆。這是這部作品不斷受到讀者追捧和喜歡的原因,也是我們應該對這部作品保持敬意的理由。
裡面上百個人物中,既有農民、工人,也有學生、幹部等等,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會引發讀者的深切共鳴,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鼓勵。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能在書裡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前進的力量。
現在這一套完整的《平凡的世界》共3本只需要79元,平均下來,一本也就二十幾塊錢,一頓飯的錢,就可以找到人生的精神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