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要抵抗紫外線的傷害,需要每天防曬;為了遮蓋瑕疵,修飾膚色,又要使用粉底。櫃姐說為了上妝服帖,避免對皮膚造成負擔,還要使用隔離霜、妝前乳。這麼多產品如何搭配使用,才能達到完美的防曬、遮瑕、修色的效果呢?
防曬霜的塗抹厚度和成膜性
防曬霜要達到標註的防曬效果,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甄垚在《BB霜、粉底可以代替防曬霜嗎?》這篇文章中有詳細分析。感興趣可以翻出來看一下。
一、必須保證防曬霜的塗抹厚度。防曬指數測定,每平方釐米皮膚上要塗2毫克的防曬霜,整張臉大概需要一個1元硬幣大小的量。有些粉底、BB霜雖然有一些防曬功能,但是很難塗抹到這個量,靠粉底、BB霜防曬是不現實的。防曬,還是要靠專業的防曬產品,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
二、防曬霜要在皮膚表層形成穩定的防曬膜。如果防曬膜受到外力強烈摩擦,會破壞這層防曬膜,防曬效果會大打折扣。防曬霜和粉底搭配不當、使用方法錯誤,會破壞防曬膜,影響防曬效果。
防曬霜、隔離霜、妝前乳、粉底的使用順序
防曬霜屬於護膚的最後一個步驟,粉底屬於彩妝的範疇,很顯然,要先用防曬霜,後用粉底。在使用粉底時要注意,不能破壞防曬霜在皮膚表層形成的防曬膜。塗完防曬霜後要等5-10分鐘,等防曬霜完全成膜變幹後,再塗粉底。在塗粉底時手法要輕柔,不要大力揉搓。
隔離霜、妝前乳(這裡是指只有隔離、修色作用,沒有防曬功效的隔離霜、妝前乳)在哪個環節使用呢?有必要用嗎?這類隔離霜、妝前乳以矽油為主要成分,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光滑的膜,使後續容易上妝,上妝更服帖。
有觀點認為用在防曬霜之前,可以隔離防曬霜對皮膚的傷害,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在使用防曬前,都會使用一些滋養皮膚的精華、乳液或面霜。對皮膚已經起到滋養、保護的作用,不需要再另外加一層沒有多少營養成分的隔離霜、底乳。況且疊加層數太多,會對皮膚造成很大負擔,導致皮膚一系列問題。
如果用在防曬霜之後,主要是為了有利於後續上妝。但是防曬霜已經在皮膚表層形成了一層防曬膜,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啦,沒必要再憑空多加一層。關於隔離霜,甄垚寫過《您對隔離霜的理解,大部分是錯的》這篇文章,講的比較現象,感興趣可以翻出來看一下。
因此,甄垚認為,隔離霜、妝前乳在這裡是多餘的,根本不需要。人為增加皮膚疊加層數,給肌膚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防曬+粉底配合
市場上具有防曬功效的產品很多,除了專業的防曬產品,還有具有防曬能力的隔離霜和妝前乳(這裡的隔離霜、妝前乳和上面沒有防曬作用的隔離霜、妝前乳不同)。後面兩種防曬產品要兼顧多種功能,通常防曬能力比較低。
在炎熱的夏季或者高原地區,需要專業防曬能力的產品保護皮膚,一般選擇防曬霜+粉底搭配。在冬季或者陽光照射不強的地區,不需要防曬指數過高的產品,可以不用使用專業的防曬產品。選擇膚感比較好,具有滋潤、養膚、防曬能力的隔離霜或妝前乳+粉底液搭配。
如果在夏季,同時使用防曬霜和粉底液,有的皮膚會覺得皮膚比較悶。可以嘗試防曬霜+粉餅的組合,粉餅的遮瑕力好,只是妝感比較強,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
防曬霜的補塗
低緯度地區的冬季、陰天、室內,只要早上塗好防曬產品,不劇烈摩擦防曬膜,基本不用補塗,防曬能力已經可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
在夏季、戶外、高原地區,就要考慮防曬霜的補塗問題。任何防曬產品都存在一定「光穩定性」,達到一定時間,就會失去防曬能力,就必須要補塗才能保證皮膚不被紫外線傷害。
SPF是表示皮膚在陽光下多長時間不被曬傷的指數。人體正常皮膚在陽光下15分鐘會曬傷,SPF值是指塗上防曬產品後,可以在陽光下多長時間不被曬傷。比如SPF20的一款產品,在陽光下不被曬傷的時間是20×15分鐘=300分鐘。PA+指在陽光下2-3個小時不會曬黑,PA++指4-7個小時,PA+++指8-15個小時,PA++++指≧16個小時。可以根據自己所用防曬產品的SPF值和PA值,計算需要補塗的時間。
化了妝後,如何補塗防曬產品,成為一個難題。如果有條件,最好是卸完妝重新塗,這樣對皮膚最好。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都不允許卸妝補塗。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補塗。
在補塗前,一定要把臉上的汗擦掉,否則非常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先吸掉面部多餘的汗水和油,然後選擇質地清薄的防曬霜以按壓的方式補塗,以免花妝,最後再以散粉按壓面部就好。
如果不是戶外暴曬,可以選擇有防曬功能的粉餅補塗。防曬散粉的品牌很多,這類就不列舉啦,自己可以找找。
防曬噴霧,作為近幾年一個新興的防曬產品,也是補塗一個不錯的選擇。即輕薄又水潤,防曬效果也很好,缺點是不容易塗均勻。同樣,在補塗前,把臉上的汗水、灰塵、油脂擦乾淨。把防曬產品均勻塗在面部,用手輕輕按壓,等防曬膜完全乾了就可以啦,塗完防曬噴霧後也會對妝容有一點影響,可以再用散粉或者粉餅補一下妝。
綜上,防曬不僅僅是防曬產品,和後續彩妝產品的搭配也很重要。在補塗防曬產品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的方式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