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全線開工建設……歷時四年零八個月,隨著列車調試、公布售價、公開試乘,直至今日2020年12月26日,太原地鐵二號線一期線路終於正式開通運行,這是改變太原人出行的歷時時刻,「智慧地鐵」從此走入太原人的日常生活。
2號線正式開啟了太原人的地鐵時代……
「最強大腦」
有一棟建築內24小時不間斷運作,密切監控著太原地鐵的「一舉一動」,所有列車的一切行動都聽從於它的指令,毫無疑問是它引領了地鐵2號線的時代,它就是太原地鐵的「最強大腦」——太原軌道交通控制中心。
設計揭秘
下面讓我們為您揭秘太原軌道交通控制中心建築的核心設計……
控制中心坐落於龍城大街和長治路交叉口東北角,項目總用地面積約為1.93公頃,控制中心總建築面積為94990㎡,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為69929㎡,地下建築面積為25061㎡。
控制中心建築由控制中心運營管理樓、控制中心技術樓以及控制中心配套樓組成,其中控制中心技術樓為線網控制中心核心功能用房,包含中央調度大廳、軌道數據中心及軌道分線路系統機房。
「最強腦幹」
如果控制中心作為太原地鐵的「最強大腦」那麼位於技術樓7層的中央調度大廳則為「最強腦幹」。
「圓,幾何形中的完美形,喚起人對理想城市的和諧幻想。在當代社會的協同工作中,反映著高度組織性與監督性。——勒杜」
調度大廳採用圓廳布局形式,內直徑為57.0m,各線路調度操作區環繞中心布置,每線操作區面積180㎡;每線設置15個調度席位,調度席位設置按照全自動運行系統需求進行考慮。
調度大廳考慮了近遠期分區,空間上可做到1-4號線臨時分區使用,未來合併成為8條線的調度空間。
參照國內外地鐵的調度指揮模式,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共享原則,每條線設獨立行車調度員與行車調度臺,電力調度員、環控防災調度員、維修調度員和值班主任,每人按監控2-3條線設計;並設總體電力調度、環控防災調度、維修調度、主任值班調度臺整體把控。
調度大廳室內空間圓心部分上方採用自然採光,擬在中央採光玻璃頂下採用電動百葉系統,以避免陽光直射屏幕或造成炫光。
59米直徑的圓形控制中心調度大廳採用鋼結構,環形桁架和放射狀桁架共同組合成控制中心調度大廳屋架。
調度大廳鋼結構屋頂內部裝飾是以太原的市花菊花為設計元素,目前為止這是全國唯一一個頂部可自然採光的地鐵調度大廳,十分具有人文氣息。
「聯繫的紐帶」
赭黃色的裙房形成一條連接的「紐帶」,詮釋著交通帶給這座城市的聯繫與溝通的含義。技術樓與辦公樓兩個相對獨立的體塊由這條「紐帶」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根據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立面上進行虛實疏密的開合處理,形成有節奏感的立面肌理。
裙房立面採用裝配式一體化保溫牆板,含內牆及保溫+幕牆窗,具有安裝快捷、本地建造、施工不受氣候影響等優點,符合國家發展裝配式建築,加快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導向。
隨著太原軌道交通控制中心的建成,地鐵2號線的開通,地鐵1號線的建設以及其餘線路的規劃,太原地鐵時代已經到來,太原人的出行方式已悄然發生改變。地鐵的開通引領我們的出行,而我們的奮鬥將引領太原的未來……
太原軌道交通控制中心設計團隊
建築及景觀方案和初步設計單位:
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方案及初步設計團隊:李書雯、張釗、Cristiano Bianchi、Julien Masurel、李秀芳、李鴻志;Aurelie Igounet、Germana Isacco、Siow Yin Chan 曾曉盈
結構初步設計:季建平、李文博、周士峰
機電初步設計:管延偉、呂強男、劉雅賢、王亞華、李偉蓮
其他專業顧問:
聲學:石玉巖
幕牆:孫洲、鄭秀春
經濟:朱琳、姜夢怡
施工圖設計單位:
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梁向宏、高晨華
建築專業:高晨華、孫欣、帥計紅、李海峰、楊晶;
結構專業:李濤、劉葉、王海虹、李盤銘、王澤峰、韓宇;
給排水專業:王守仁、範永偉、陳昀、曹宇;
暖通專業:李雨鵬、武義、楊富榮、周旭雷、段雅楠;
電氣專業:王之毅;
市政設計:張慧傑、馮雨薇、呂英傑;
裝飾設計:降永陣
建築智能化:毛海斌
基坑支護:何亮、楊衛紅、閆潔民
END
撰 稿 ▎方案創作委員會
排版編輯 ▎ 許晉
本文轉自太原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僅供閱讀學習,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