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一年做到一億

2020-12-18 電商報

義烏小商品的生意經

1993年,29歲的馬雲成立了杭州海博翻譯社,結果翻譯社的業務慘澹,最後連房租都差點付不起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這麼倒下,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去進貨,再回到杭州將這些小商品賣掉以貼補家用。

也許有人要問了:馬雲當時進的都是些鮮花、襪子、禮品之類的小商品,這些東西真的賺錢嗎?

當時同樣混在義烏的李重慶的回答是:真的能賺到錢!

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李重慶還只有十幾歲,一次機緣巧合,他遇到了一位到義烏考察的姚姓臺灣商人。

這個臺灣商人是做玩具設計的,因為工作需要,他一年中有很多時間是遊走在臺灣之外,比如說,廣州要開廣交會了,他背個相機進去拍照找設計靈感。

姚先生到義烏後,很快被義烏活躍的商業元素所吸引,用他的話說:「義烏天天都開廣交會。」

當時的中國,廣交會是中國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經濟成就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窗口之一,也是全中國經濟的風向標。廣州、深圳臨近香港,也借鑑了香港辦世界性展會的模式,這兩個地方的展會經濟在全國也是最發達的。

和廣深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相比,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義烏在基建上還十分落後,整個義烏當時還沒有一個樣的國際商貿城。

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義烏人是全中國最有做生意頭腦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義烏當地雲集了一大批工廠和手工作坊,你隨便說出一個點子,這些工廠都可以將這個點子通過作品高度還原出來。

於是,姚先生就選了一批義烏出產的有特點的商品送到廣交會上展覽,有了訂單後,再把訂單交給義烏工廠來做,就這樣,姚先生的生意慢慢做大了。

因為李重慶對義烏的當地市場比較熟悉,姚先生每次到義烏時,就會把李重慶帶在一起,兩人一起去看商品,了解流行的趨勢。

後來,姚先生把組貨、發貨之類的事交給李重慶去辦,就這樣幹了一段時間,姚先生乾脆在義烏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李重慶順理成章地成為公司的骨幹。

從逃出義烏到回到義烏

夜路走多了知道怎麼走,跟著姚先生混了這麼久,聰明的李重慶也摸清了這裡面的門門道道。

比如說,幾乎是出於作為設計師的本能,姚先生對市場的反應非常敏銳,他總是能在正確的時間將自己選好的商品投放到正確的市場並且成為熱銷產品。比如說,2000年澳大利亞奧運會期間,姚先生生產的彩帶、呼啦圈、滑板車等,都成為當時市場緊俏的商品。

李重慶還發現,雖然賣的是不值錢的小商品,但是這家公司的利潤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說,一個在義烏成本僅幾塊錢的保溼杯,出口到日本後,貼上日文說明書,市場價就達到幾百塊,很多中國人到日本旅遊,又打破了頭將這些成本幾塊錢的東西當成日本產品高價買回來。

到後來,姚先生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全球開出了70多家分公司。

2003年,李重慶辭職了,他決定自己出來好好幹一票。

但是,做生意這事,別人看起來好像不費什麼勁,一旦自己去做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

為了做生意,他向親戚朋友借了60多萬做生意。

60萬在2003年是什麼概念?2003年,在家裡每個角落都能看到不遠處大梅沙海景的萬科東海岸開盤價為6600元/平,不誇張的說,那時的60萬可以在深圳任何一個地方一套100平的房子,還是全額付款!

但是,因為經營不善,這60多萬最後還是被李重慶交了學費。

生意失敗後,為了躲避債務,他只好跑到杭州。

初到杭州時,他曾經落魄到晚上只能睡大街的地步。

為了養活自己,他先後在別人的餐館裡做過廚師,在水果店裡賣過水果,自己還賣了一輛三輪車,有時間就進一些蔬菜水果賣。

後來,他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地送了很長時間的水,就是杭州很多家庭都用的農夫山泉。

有了送水的工作經歷後,他把那些年打工的錢慢慢積攢在一起,自己開了一個水站,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經濟狀況這才慢慢的好起來。

但是他覺得,自己的根始終是在義烏,那些年在杭州,他一直做著從哪裡,就從哪裡爬起來的準備。所以,那時賺了1000塊,自己只留100塊,剩下900塊錢用於還債。

債務還得差不多後,他再次回到了義烏。

這次回來之後,他發現,做生意的商業邏輯又發生了改變:以淘寶為首的電商平臺正在帶動新一輪的線上創業浪潮。

李重慶一下子看到了商機:他此前在義烏有多年的玩具批發經驗,和包括廣東澄海在內的一些玩具廠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關係,這樣,他就可以直接從工廠拿貨給淘寶店家,從中賺取差價。

在從工廠拿貨給淘寶大買家的同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

隱藏在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

有一次,他在韓國的一個品牌店的櫃檯上看到一個設計精巧的指甲刀——這個指甲刀直接打動他的還不是設計師的天才,而是它的成本很低。

憑著這些年多年混跡玩具市場的經驗,他當時就意識到,這隻指甲刀的成本不會超過7毛,但是櫃檯上的標價卻達到40多元,這中間的活動空間太大了。

從韓國回來後,他很快聯繫自己認識的指甲刀零件商,從他們那裡拿貨,然後租下一個十幾平米的農民房,自己買了一個注塑機,一口氣做了幾萬隻新型指甲刀。

後來,他背著樣品直接找到淘寶上的一家五金冠店鋪,「我說先送你兩三箱,你去上架,好賣了給錢,不好賣就當是送你了。」

果然,因為設計新穎,價格低廉,指甲刀在這家淘寶店上架後很快就賣瘋了,其他商家聽說後,也紛紛過來找他要貨。

李重慶後來說,「那一年差不多就賣了四五百萬個,熱度一直保持了三四年,小賺了幾百萬。」

而在隨後別人都跟風過來做新型指甲刀時,李重慶卻調整方向,做起了開箱器。

這個開箱器的成本只有一分錢,賣價只有兩毛錢,類似於我們買三隻松鼠時品牌方附贈的開殼器之類的,對用戶而言,有了這個附贈產品和沒有這個附贈產品,服務體驗完全不一樣。

結果,他設計的這款申請了專利的開箱器又一次火了,「一輛麵包車拉出去一車開箱器,你就可以換一輛比亞迪回來,就是四五萬,多暴利啊。」

誰能想得到,一個成本才一分的開箱器,工廠一年可以做一個億?

這些年,李重慶推出的一些小商品的價格都不高,成本3毛錢,賣出9毛錢的指甲刀、成本才1分錢,賣到2毛錢的開箱器——但是都無一例外的獲得了成功。

事實上,在義烏,類似這種批發價只有幾毛錢,老闆卻年賺千萬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有全世界最龐大的人口基數,有最多元的用戶需求,任何一個最細分的品類,最微小的個體,都能產生極大的價值。所以,只要將產品和服務做極致,小商品也能做出大生意!

作者:電商君

相關焦點

  • 隱藏在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一年做到一億!
    李重慶還發現,雖然賣的是不值錢的小商品,但是這家公司的利潤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說,一個在義烏成本僅幾塊錢的保溼杯,出口到日本後,貼上日文說明書,市場價就達到幾百塊,很多中國人到日本旅遊,又打破了頭將這些成本幾塊錢的東西當成日本產品高價買回來。到後來,姚先生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全球開出了 70 多家分公司。
  • 義烏商人生意經:15元的指甲刀,成本不到7毛錢,工廠年入一個億
    一位義烏商人卻說,單個指甲刀的成本,其實不超過3毛錢。在義烏,那些被很多人看不上的低價小商品背後,隱藏著的是絕大多數難以想像的財富。工廠老闆算了一筆帳,「平均銷售價在每支8釐-8.5釐錢,其中原料成本50%,勞動力成本15-20%,設備折舊等費用15%多,純利潤約10%。」也就是說,賣一支吸管,工廠差不多隻賺8毫錢——要賣1000支,才能賺8角錢。但就是這麼一家不起眼的工廠,如今卻成了全球最大的吸管生廠商,伊利、蒙牛、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都是它的客戶。
  • 義烏小商品真的物美價廉嗎?背後的利潤讓你驚嘆!
    說到浙江義烏,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小商品市場。沒錯,浙江義烏市就是靠著小商品銷售的推動而發展壯大的一個縣級市,並且由於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了名的物美廉價美深受各大階級的喜愛。同時由於義烏的快速發展,義烏也成為亞洲最大的小商品基地,廣大的商機也引發廣大的創業人士前來創業。
  • 「二房東」轉租價離譜 小商品城攤主利潤遭鯨吞
    「二房東」轉租價離譜 小商品城攤主利潤遭鯨吞 上海證券報
  • 一根吸管0.0008元的利潤,他竟做成了全球第一
    一根只賺0.0008元,賣100多根才能賺幾分錢。但它的員工餐廳一張餐桌價值一萬五,用餐統統免費。屬於邊緣產業,使用以附贈為主,滿大街都在做的事,它做成了世界第一。0.0008元的利潤,它竟然挺過了亞洲金融危機,又安然度過了過了全球金融危機。這都只靠一根小小的吸管。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旁邊一位貌不驚人、50來歲的先生認出了他的手機,於是倆人一番攀談。交談中得知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喝飲料用的那種塑料吸管,平均賣100根才能賺幾分錢。當時刀哥那位朋友內心的想法是,您這賣多少吸管才能坐得起頭等艙,燒包啊。
  • 4.9元3支護手霜包郵、一單快遞倉儲成本0.3元背後的淘工廠生意經
    現在發一單物流1元多,人員倉儲包裝等都省了。」除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商品銷量上來之後,採詞的護手霜生產線從9個工人一天罐裝8000支,升級成了機器自動旋蓋、灌裝和分類,2個人就能生產2萬支。何朝算了一筆帳,在淘工廠直營店的零售價比傳統的經銷批發價提高了將近30%,綜合下來每支護手霜的利潤多了20%;另外一端,不算郵費,消費者購買一支護手霜的價格降低了50%左右。
  • 近7000家工廠「合夥」開店吸粉一億人 到底什麼來頭?
    年活躍購買用戶突破1億、平均每天誕生6個月銷萬單的新爆款,12月15日,低調孵化8個多月,被稱作「爆款製造機」的淘工廠直營店正式亮相。上淘寶搜索「淘工廠直營店」,你會發現這家超級網店,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平,貨源來自全國近7000家工廠。在業內看來,作為以產業帶C2M商品為核心供給的線上工廠店,淘工廠直營店預判銷售趨勢,反向指導工廠開發新品和定價策略,幫助工廠用更小的成本擁抱數位化。
  • 中國「血汗工廠」真相?成本5元玩具,售價400元,工人只賺5分錢
    但隨著2006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蔓延,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效應: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許多承接對外加工、依靠廉價勞動力取得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大批工廠倒閉……國內民營企業為了能接到國外的訂單,在競爭中超過同行,只能拼命壓低價格,壓縮利潤。
  • 北京現代1號工廠暫停,大規模員工轉崗離職,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最近被一條消息給震驚了:「現代汽車考慮暫停北京1號工廠生產」。北京的現代工廠是韓系車最早、最老的生產裝配工廠,突然宣布這條消息,不得不引發廣大消費者和用戶的關注。背後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小編根據廣大媒體發布的消息整理之後,對這條消息深度分析,歡迎閱讀!
  • 假工廠製售冒牌香皂 成本5毛利潤翻10倍
    成本僅幾毛,零售利潤翻10倍……近日,重慶警方通報破獲一起特大製售假冒日化品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假冒品牌香皂23萬餘塊,涉案金額約2.5億元。2018年1月,重慶巴南區公安分局接到群眾舉報稱,轄區一批發市場經營者張某涉嫌售賣假冒品牌香皂,隨後開展調查,發現這個案子涉及的金額比較大。
  • 8分錢複印之痛
    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打字複印社,靠著基礎辦公設備賺取著高額利潤,沒人願做多元化經營,因為根本沒必要。今非昔比,打字複印業競爭加劇,在成本抬高和市場需求銳減的背景下,經營進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落後的技術無法分享市場蛋糕。在市場規律的衝擊下,複印價格一跌再跌,從1元錢、5角錢、3角錢、2角錢,再到眼下噴血的8分錢。長春打字複印業何去何從?惡性競爭究竟給這個行業帶來什麼?
  • 降低製造業成本,要做到八大浪費的管控!
    ;說到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做到高質量、合理成本,只有高質量的企業才有高利潤,合理成本的企業才能開拓更大的市場。其中包括材料的損失、產品報廢損失、設備、人員和工時的損失,追加檢查的損失、降價處理產品的損失、延期交貨期導致工廠信譽下降的損失。
  • 「暴利」背後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常見的鏡片折射率主要有1.56、1.60、1.67、1.74四種。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鏡片的折射率越高,同等度數下,鏡片的邊緣就越薄。江蘇天潤光學鏡片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浩宇:一般普通鏡片折射率相對低一些,同樣度數的鏡片會厚一些,高檔鏡片材料更貴,做出來的鏡片更加美觀,比較薄、比較輕。工廠生產成本,一副在10元到50元左右。
  • 義烏蛻變:從貧瘠縣城到世界小商品之都
    攝影/吳貴明經過十年發展,到了199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已經更新換代到第四代,設置的新攤位達7100個,是十年前第一代市場的十倍,再加上老攤位,一共接近1.4萬個,即便如此規模,仍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最後通過抽籤、公證分配攤位。就在這一年,樓仲平回到義烏,決定安下心來扎紮實實做一門營生,不輕易放棄。
  • 蘋果貼膜成本8毛價格10元 手機配件利潤驚人
    「賣一臺蘋果水貨iPhone 4S只賺100元~150元,而賣一張薄薄的蘋果貼膜則可以賺到80元左右,蘋果的保護外殼利潤更高,一個成本50元的外殼,可以賣到500元,現在賣手機還不如賣配件的利潤高。」在深圳華強北做了10多年手機生意的黃強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 淘工廠直營店用戶破億背後 阿里C2M幫扶7000家產業帶工廠換道超車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從天天特賣工廠店孵化而來,以產業帶C2M商品作為核心供給的淘工廠直營店,於12月15日正式亮相。「我們用8個月的時間從0做到了1個億的消費者。」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給出了淘工廠直營店上線至今的運營數據。
  • 小米10 Ultra首發評測:一億像素沒錯,放棄是為國產正名!
    小米10至尊紀念版擁有亮銀、陶瓷黑、透明探索版三種機身設計,正面依然是熟悉的左上角單攝挖孔曲面屏設計,背部的攝像頭模組面積更大,更加驚人,最終該機售價僅5299元起,可以說是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但是,細細品來,小米10 Ultra能賣這麼便宜是有原因的。放棄一億像素,就代表著方向錯了嗎?
  • 成本僅幾毛,零售利潤翻10倍……
    成本僅幾毛,零售利潤翻10倍…… 原標題: 近日,重慶警方通報破獲一起特大製售假冒日化品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假冒品牌香皂23萬餘塊,涉案金額約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