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請點上方藍字↑↑楷書行書硬筆書法 訂閱關注
《楷書行書》 書法作品欣賞
當前,很多中小學將書法課歸屬到語文學科,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書法課的教學課時常會被「主課」擠壓,一些學校書法課形同虛設 ;在低年級的硬筆書法教學中,更是存在 執筆姿勢不正確、字跡潦草、間架結構零散等問題 。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小學生硬筆書寫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以下三方面:一、臨摹入手,把握「臨」與「摹」的火候
二、掌握書寫技巧,化「難」為「易」
1.合理利用寫字格中的輔助線
在認識字形、結構前,我們會讓學生熟悉寫字格。小學階段孩子們通常會接觸到田字格、米字格,回宮格等,其中 對田字格與米字格來說,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豎中線」這一概念 ,如「京、青」等字,利用豎中線將字左右平分,會更易於把握字的書寫結構。圖1
對於左右結構的字,偏旁要「壓」或者「緊靠」豎中線 ,在偏旁沒有壓豎中線時,右部分的起筆筆畫要壓豎中線,這樣會使左右結構的字中宮收緊,結構緊湊,如「清、桐」等字。(圖2
對於上下結構的字,上部分的收筆部分或者下部分的起筆部分要靠近橫中線,這樣既不會使上下部分脫節,也更易於表達字的整體性。 如「臺、只」等字圖3
對於有相交筆畫的字來說,要提醒學生利用「中心點」,我們要將帶有交叉筆畫字的交叉點落在中心點上,這樣字穩字正,又能將字寫在格子中間 ,如「兇、區」等字(圖4); 對於「豎彎鉤」這一筆畫 ,如「筆、電」等字, 一般豎彎鉤的「豎部」要緊靠或者緊壓豎中線。圖4
合理利用橫、豎中線與中心點這些輔助線,不僅可將字寫正,將字寫在格子中間,也更加方便低年級學生控制好字形結構,將結構之難巧妙轉換。圖5
一個字的主筆就如同一齣戲中的主角,一首歌中的高潮。一個好的主角會吸引無數觀眾、影迷,一首旋律悠揚的歌曲也會廣為流傳。同理, 一個字的主筆也是這個字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一筆,有了主筆,字便有了層次,有了節奏和美感。 劉熙載在《藝概》中提到「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餘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餘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由此可見,主筆在書寫中的重要性。除主筆之外,其餘筆畫都要服從於主筆,不可喧賓奪主,自然,主筆就要表現得舒展、開張。
當然,主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根據不同漢字的書寫規律而定。
①多橫組合時,長橫為主筆,如「三、主、重、童」字等,如圖6(1)。作畫我們講究近大遠小,寫詩我們關注主題中心,雖叫法不同,但本質相近,都講究方向性。寫字也是如此。
筆畫方向,也可叫筆畫走向,筆畫走向一旦把握到位,字形字勢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筆畫的走向:
①橫折:如「且、頁、自」字等(折畫垂直向下);如「四、中、口」字等(折畫向內微收)。
②橫折鉤:如「青、有、月」字等(折鉤垂直向下);如「力、溝、刀」字等(折畫向內微收).
③豎彎鉤:如「巴、光」字等,注意出鉤的方向(正上方出鉤)。④多橫的字需要注意橫畫走向,不可太平,亦不可太斜,如「春」字,三橫要微微向右上行筆,第三橫收筆時作重壓,以拉正字形。這樣書寫,既能突出漢字的間架結構,又能表現出漢字的書寫感與生動性。最近流傳這樣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其實這同樣適用於書法學習,尤其是硬筆。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該重複就要重複,該堅持就要堅持,書法既具體又抽象,人書俱老正是此意。 學習和鑑賞書法,對於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年輕一代來說也極具重要意義。
「字如其人」的說法自古就有,硬筆書寫跟隨我們一生,一手娟秀美觀的字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