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報導版面。
濱州高新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產業興市、質量強市」戰略,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新、穩中求變工作總基調,按照「12345」工作思路,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實行「社會管理」和「開發建設」兩線工作法,培育醫養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新興產業,抓實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鄉村振興戰略、「三大攻堅戰」四項重點工作,實施「工作目標責任化、黨的建設品牌化、規定動作制度化、督導考核規範化、工作痕跡檔案化」五化要求,開展「作風提升年」、「項目落地年」活動,著力打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山東康養產業培育示範區、濱州中心城區南部新區和全市科技孵化創新研發中心。
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將「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落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業之策
「雙招雙引」決定著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濱州高新區成立以來,始終將「雙招雙引」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舉全區之力招項目、引人才、促發展,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新舊動能轉換文章,落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業之策。
做好增量招引的加法。成立5支專業招商隊伍,對外分別以「招商1—5局」開展工作,重點圍繞產業園區、總部經濟、金融保險類項目進行定向招商。同時瞄準產業鏈補鏈項目和價值鏈高端項目,開展產業招商、園區招商、「鏈式」招商,洽談對接項目56個,籤約落戶魏橋鋁精深加工產業園、北太電力垂直軸風力發電、康普錫威新材料等項目8個,總投資209.3億元,校地戰略合作項目2個,引進總部經濟項目13個。大力實施人才興區戰略,設立涵蓋紡織、機械製造、新型鋁材料等8個領域的專家人才庫,引進「泰山產業領軍人才」3名。
做好存量挖掘的減法。以閒置低效用地盤活、「標準地」出讓制度改革、違法用地清理整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深化節地控稅五個專項活動為抓手,深挖土地潛力,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新動能培育騰出充足空間,累計清理盤活閒置用地560畝。
做好項目建設的乘法。緊牽項目建設的「牛鼻子」,持續加大重點項目申報力度,全區列入省重點項目1個,總投資18.6億元,市重點項目7個,總投資60.28億元。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區續建項目7個,新開工項目10個整體進展順利。其中,欣悅康復醫院中心醫療服務大樓主體封頂,創新中心生態紡織技術研究院已投入使用,無菌醫療機械車間正式投產;濱瑞機械大型高速電機製造項目車間和辦公樓主體建設完成;金鑫龍汽車新能源產業園項目車間已建設完成;山東運興金屬新材料、山東冠華新材料、山東格瑞沃特環保科技等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小區。
做好優化環境的除法。積極推進「一窗受理、一鏈辦理、幫辦代辦」,設立四個無差別「一窗受理」窗口,探索實施「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制定出臺《進一步支持雙招雙引工作的獎勵暫行辦法》、《鼓勵基金、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商貿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探索實踐「大企業領辦產業園區」,奮力打造全市產城融合的「高新樣板」
今年以來,濱州高新區積極探索實踐「大企業領辦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圍繞全市「5+5」十強產業,重點規劃建設以魏橋創業集團為龍頭的魏橋鋁精深加工產業園、以愉悅家紡為龍頭的醫養健康產業園、以新華錦、師創集團為龍頭的國際創新園、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
欣悅康復醫院項目是愉悅家紡轉型升級的大健康產業醫養聯合體項目,佔地290畝,以日本著名醫養園區「映壽會」設計理念為藍本,建設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二級甲等康復醫院。項目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投入使用後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健康體檢、中醫康複診療和醫養服務,服務區域輻射半徑達100公裡。
濱州國際創新園規劃面積1000畝,總投資30億元,重點依託新華錦集團、山東師創集團,採用平臺化、資源化、生態化的園區招商運營模式,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公共服務平臺、中韓國際創新園和綜合配套服務體,打造集創新研發、雙創孵化、金融貿易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化、集群化、生態化的特色產業園區。目前,已對接洽談入園項目10個,韓國韓星株式會社生物醫療項目和中韓跨境電商平臺項目已達成投資意向。
鋁精深加工產業園規劃面積6200餘畝,總投資180億元。產業園重點依託魏橋創業集團,藉助高端鋁產業集群納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重大機遇,依託「網際網路+」和濱州獨有的產能、成本、原料優勢,建設國家級輕質高強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目前,魏橋鋁精深加工產業園已對接洽談入園項目8個。其中,上海友升鋁業汽車輕量化項目、嘉興銀工機械鋁箔器皿設備製造項目等已達成初步意向;總投資1.5億元的山東魏橋鋁電220千伏高壓線路及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工程已完成線路鋪設。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濱州高新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科技孵化鏈條。濱州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期總孵化面積7.7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56家,在孵企業28家,畢業企業26家。二期佔地62.76畝,主要建設五層標準化廠房4棟,兩層標準化廠房4棟,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主要承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可實現輕資產初創型中小企業「拎包入駐」。
城市沒有產業支撐,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託,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轉」。今年以來,濱州高新區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同步發展」的工作思路,結合高新區產業總體規劃,積極構築城市開發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價值鏈一體化平臺。
在具體操作中,先期以醫養健康園區為試點,由管委會設立開發運營公司,與領辦企業共同承擔園區開發建設、招商引資、投資運營等功能,整合社會資源實行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專業化服務,全力打造以醫養健康產業為核心的欣悅大健康產城融合示範園區。按照「一年良好開局、兩年初見成效、三年基本成型」的工作目標,力爭用3年時間,深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形成城市、產業、人口之間互為依託、互相促動、高效優質的融合發展新優勢。同時,將試點發展模式在魏橋鋁精深產業園、濱州國際創新園、新材料產業園等園區推行,逐步實現以點帶面、全域推開,奮力打造全市產城融合的「高新樣板」。
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建立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設立政企共管帳戶方式,嚴格監督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配套最優惠的政策、最優異的環境,支持各產業園區整體規劃、同步招商、內外資共同開發建設,確保各產業園規劃區內房地產產生的利潤全部用於園區內項目後續投入和配套設施建設。
把鄉村振興融入「大高新」發展格局,堅決打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組合拳」
高新之美,美在底蘊,根在鄉村。
近年來,濱州高新區按照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濱州先行區的總體要求,把鄉村振興融入「大高新」發展格局,堅決打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組合拳」。
黃河鯉魚養殖基地。(劉剛 攝影)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組織振興基礎。以「強組織、強隊伍、強機制」為抓手,在農村積極開展「孝文化」等傳統文化為特色的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強化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狠抓軟弱渙散黨組織集中整頓,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進一步提升,社區風氣根本好轉、綜合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積極創建國家公用區域品牌,成功創建「中國黃河鯉孝文化之鄉」國家公共區域品牌。與此同時,按照「立足實際、打造特色」的原則,大力實施「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示範工程,推動「特色產業+區域文化」雙振興。先後打造了「宜居興業、魅力龍城」、「百年渡口紅色道旭」、「稻香魚肥豐收朱全」、「傳承孝道和善大孫」、「十裡驛站,醉美拾堡」、「倉儲物流中樞潘王」等10個特色品牌,鄉村振興特色化定位、精準化發展格局初步成型。
聚焦特色發展,拉長產業振興鏈條。始終將「產業興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高效現代農業,叫響了一批地域特色品牌。積極服務長深高速東青連接線、黃河大橋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區位優勢進一步放大。穩步推進豐年菊花生態園商業綜合體、山東友稻農業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新增農業投融資5200萬元,逐步實現了農業項目產業化發展。成功申報菊花和水稻2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菊花、水稻等特色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得到了有力提升。註冊「王祥店鯉魚」品牌商標,建設黃河鯉魚養殖基地600畝,引進優質魚苗16500斤。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步驟地推動整村土地流轉,實現新增流轉土地3600畝,全區規模化土地流轉率達到61.18%。藉助愉悅家紡產業轉型機遇,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吸納農村閒散勞動力,開展布料裁剪、縫製、包裝等代工項目,帶動就業1000餘人,人均增收3000元,實現了企業發展、集體增收、群眾受益三方共贏。
踐行綠色發展,提升生態振興質量。全力推進林水會戰,採用公司化造林和工程化造林模式,完成合格造林5428畝,發展林下經濟3600畝。全面實行河(湖)長制,河道管護員已全部納入省級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500萬元的大道王中型灌區配套工程項目正在準備驗收,投資500萬元的北支新河賀家橋、蠍子王橋兩座危橋重建和賀家閘維修工程全部完工。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在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數位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機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90%以上。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省級示範村1個、市級示範村2個,(B類村提檔升級A類村居6個,A類補課村7個,B類補課村7個),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逐步顯現。紮實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建設,目前15棟樓房已全部封頂,預計年底可實現搬遷入住。
注重挖掘創新,豐富文化振興內涵。近年來,濱州高新區深入挖掘整理轄區內歷史文化素材,依託宴賀臺、保駕聖井、鞭豬古道、道旭渡口等遺址,結合薄姑文化、千乘文化、黃河文化等要素,依託龍江溼地、蒲河等自然資源稟賦,積極開展各類群眾性賽事和節會,藉助半程馬拉松全國邀請賽、全國山地越野自行車團體計時賽、高新區槐花旅遊節等,積極做好文旅融合發展文章,力爭真正實現「留得住鄉愁、傳承好文化」。與此同時,依託轄區創新型企業,加強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如愉悅家紡的孫子兵法捲軸、孫子兵法絲綢畫、絲綢書、絲巾,派斯樂筆業的彩色鉛筆,實現了產業和文化的創新融合。
近年來,濱州高新區將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一項底線任務,探索構建了「四經四緯」結對幫扶責任體系,全員參與、責任清晰的大扶貧格局初顯成效。
今年以來,為探索機構改革後開發區「新時期」的民生工作新模式,破解鰥寡孤獨群體易返貧、「髒亂差」治理易反覆的難題,濱州高新區在區直、街道、衛生、教育四支幫扶隊伍的基礎上,組建了以農村黨員為主、貧困戶親屬鄰居為輔的「第五支幫扶隊伍」,319個幫扶小組成為了「永不撤離」的幫扶力量,全區18個農村社區119個網格黨支部的幫扶隊伍全覆蓋,有效彌補了日常照料幫扶盲區,實現了黨建與扶貧「雙促雙贏」。2018年,高新區扶貧辦被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