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3日,第二十二屆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年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舉辦。本次年會的主題為「文化·交際·世界主義」,由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主辦,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承辦,吸引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荷蘭、南非、紐西蘭、匈牙利等數十個國家、地區和國內的200多名學者前來參會。
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執行理事毛思慧教授主持了此次大會的開幕式,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博士,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會長陳國明教授,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孫有中教授,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上海分會會長陸建非教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學術事業部主任孫靜女士,以及本屆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年會組委會主席、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查明建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預祝大會順利召開。
本次年會共邀請了十位跨文化領域的傑出學者進行八場主題演講,分別在會議期間的每日上午舉行。首日上午,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會長陳國明教授首先發表了主席報告,圍繞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化和操作性進行了詳細的梳理總結,之後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Sandra L. Bermann教授細緻地分析和闡述了比較文學和翻譯理論的關係與影響。次日上午,來自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的Keyan G Tomaselli教授、汕頭大學的毛思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孫有中教授和來自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Robert N. St. Clair分別就文化政治研究、澳門的東方形象、跨文化教學方法、交際理論的生物學原理進行了主題發言。最後一日上午,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遲若冰、張紅玲、顧力行三位教授對他們的慕課課程的發展和理念進行了回顧和介紹,英語學院院長査明建教授則從比較文學的視閾下對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發表了獨到見解。
除了主題演講之外,在會議前兩日下午分別進行了26場不同主題的小組討論,圍繞「跨文化語境下的文學閱讀」、「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翻譯研究」、「跨文化的傳播、接受與反思」、「語言學與翻譯實踐」、「後現代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際實踐」、「語言、媒體與跨文化傳播」、「空間、身份與認同的政治」等主題進行了激烈充分的學術討論。
此外,本次年會還設有「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傑出論文青年學者獎」,經過專家學者的嚴格篩選,在二十多位候選者中產生六名入圍青年學者。會議期間,六位入圍者分別對其論文進行了角逐答辯,由安然、Joanna RADWANSKA-WILLIAM、毛思慧、Margaret D』 Silva和吳東英五位教授進行嚴格評審,最終由來自荷蘭的Nguyen, Phuong Mai博士奪得一等獎,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陳鈺馳和安徽大學的王菲獲得二等獎,宣奔昂、陳沁寒、張可卿獲得三等獎。
閉幕式上,在各分組論壇代表分別對小組發言進行總結之後,評審主席和英語學院院長査明建教授、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主席陳國明教授分別對獲獎學者頒發證書。隨後,由陳國明教授對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做出貢獻的學者頒發貢獻獎牌,並為承辦此次年會的英語學院院長査明建、副院長王欣兩位教授頒發特別貢獻獎,對本屆年會的順利成功召開表示感謝。安然教授與Joanna RADWANSKA-WILLIAM教授還朗誦了她們就此創作的詩歌,靈動的辭藻和優美的韻律引發了全場的陣陣讚嘆。承辦下屆年會的澳門理工大學的代表也在閉幕式上對該校和澳門進行了簡要介紹。最後,在陳國明教授的詼諧精煉的總結陳詞中結束了本屆年會。
此次年會是國際跨文化交際學會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行,來自全球各國的學者在中國上海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和探討跨文化交際的發展和未來。作為承辦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為會議的順利召開提供了良好平臺和周到的服務,贏得了與會者的一致讚譽。此次會議的召開,對於擴大的上海外國語大學乃至英語學院的國際影響力、加強我校的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上海語言學通訊】公眾號由新浪微博@珞賓王 電話13917738016負責更新。主要收集發布1全國範圍內英語語言文學的學術會議、研修班訊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語語言文學的學術講座;3學術期刊和學術觀點推送。我們也可以協助各地外國語學院邀請專家來講學和科研指導。歡迎大家在平臺留言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歷史消息」學習是一種美德
分享是一種快樂
感謝關註上海語言學通訊
我們組成了上海語言學通訊微信群探討學術問題,分享學術資料,尋找合作同道。
我們組成了讀書小札編輯部,閱讀文獻、探討問題,寫作札記,分享心得【讀書活動】上海語言學通訊公眾號讀書小札招募小編
我們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上海語言學通訊|語言學前沿論叢,促成學者將專著出版,擴大影響,宣傳觀點【徵稿出書】語言學專著出版徵集令(上海交大出版社)
我們與上海交通大學馬丁適用語言學中心、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材教法研究中心等機構合作,推廣學術觀點,宣傳學術培訓訊息
我們粗略統計了一下,上海語言學通訊發布了國內外學術會議、研修班68條,學術講座101條,讀書小札27條,學者觀點20條,博士、博士後招生訊息10條……
本年度的第2個學期結束了,暑假期間我們公眾號不定期更新內容。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