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訊 5月24日消息,經緯CHUANG大會暨經緯中國十周年慶典近期在河北懷來天漠成功舉辦,車好多CEO楊浩湧、VIPKID創始人米雯娟、KLOOK客路旅行CEO林照圍、荔枝CEO賴奕龍以及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陞就「速度領跑者的狂歡與冷靜」為主題展開了對話。
在對話中,楊浩湧認為「快」是打造團隊的好方法。「如果把團隊逼出舒適區,逼著他去想、去做很多事情,很努力,對團隊成長有很大幫助。」但企業的戰略決策要慢慢做,在戰術層面是一定要去壓縮時間、去倒逼組織機構。
以下為對話精選,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主持人36氪總裁馮大剛:大家如何看待企業的快速增長?
楊浩湧:我們的「快」就是人漲得挺快,從1000人漲到現在2萬多人。創業10年,在我看來,「快」的背後有兩個原因:
第一、快是打造團隊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帶團隊的時候,我希望它總是處在非舒適的狀態,這樣對他們成長是最好的,可以逼著他們去想、去做很多事情,對團隊成長有很大幫助。
第二、團隊在快速前進的過程中,會暴露很多問題,就是所謂的夜行軍或者急行軍。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有意識地去壓縮時間,追求一個比較快的速度。在戰術層面我們一定是壓縮、倒逼團隊很快地、深度地去思考、做決策。但在確定戰略的新方向時,我們做決策是慢的,需要花時間來思考的。
車好多CEO楊浩湧
主持人:我最近看到一個說法:解決增長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增長本身。
米雯娟:我簡單講一講VIPKID是如何跑「快」的,
我覺得有兩點:第一、「快」是以「慢」為前提的。
我做了近20年的少兒英語教育,同時團隊裡也有非常多愛孩子、懂教育的行業專家。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去打磨產品。通過那一年半的時間,我們深刻地了解了用戶價值,孩子的需求、老師的需求是什麼、家長想要什麼,所以才有了後來這幾年的「快」。
2014年是非常焦慮的一年。當時是否投資VIPKID在經緯引起了很大的一個爭議,被否了幾次,最後是David和立雄推動了這個項目的進展。
第二、我們有「超級用戶」,也有「超級員工」和「超級老師」。
學生如果前11節課或一個月內不滿意,可以免費退全款。我們團隊的人效大約是行業平均人效的10倍。我們也把團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們有針對每一個員工的訪談,和每個人成長的路徑。此外,老師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老師的成功才是我們團隊的成功,因為好的供給決定給孩子們一個好的課堂體系。
這兩個原因是VIPKID過去幾年快速的發展的重要的因素。
林照圍:客路旅行從2014年創立到現在,對我們來說,高速增長有兩個核心點:
第一,無論是在投融資還是在業務上,我們都專注和不糾結。客路在全球有18個辦公室,覆蓋了200多個國家和城市,月活近2000萬。在東南亞、港澳臺、日韓,已經成為年輕人首選的旅遊活動預訂平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待每一個市場都是獨立的,用什麼樣的力量把所有市場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我們對供應鏈的專注性:關註上遊。有了這一點,我們在拓市場時候,不去糾結在當地發生的一些特別的事情,並向下推進;
第二,如何在供給和需求上面,產生滾雪球的協同效應。比如說在韓國的供應鏈,它能夠服務大中華區的、日本的、東南亞的遊客,也能服務韓國本地的用戶。在這樣滾雪球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進一步的快速拓展。
賴奕龍:荔枝在過去一年收入漲了10倍。我認為所有高速增長的東西都跟你的積累有關。我們做了很多積累,碰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它就爆發了。
在我看來,所有快的東西都跟你之前的積累有關係,如果沒有積累的快,我覺得很難維持。
徐傳陞:判斷一個創始人或一個創業公司,我的經驗是創業者在前面一兩年,能夠找到一個痛點或一個核心想解決的問題來破局。
米雯娟針對的是英語教育的普及化,怎麼從線下轉到線上;浩湧兩年前肯定沒有考慮自己會做二手車,直到看到這個痛點;賴奕龍抓住了做音頻的機會。如果能找到一個自己真正相信,能在這個市場上提供解決方案的痛點,並能用盡全力去把這個問題解決,就產生了一個大的機會跟變化。
此外,我覺得一個很核心的能力是聚集人才,即如何能夠像傳教士一樣,說服團隊跟著自己的理想去推演。
主持人:David能不能點評一下創始人?
徐傳陞:我覺得浩湧的決策特別麻利。在溝通時,他話不多,但在判斷上非常到位,而且也非常堅決,這在創始人裡比較少見。
米雯娟極其會溝通,我們投她的時候,她堅決地說這個事情能改變中國英語教學、數學教學。其實我們當時內部還是有爭議的,可是就是覺得她信心太足了,感動了我們,讓我們雖然有爭議但還是義無反顧地投了。
林照圍是我見過少數做資本、做投行出身的創業者,真正達到身體力行,非常了解用戶痛點。
賴奕龍是我見過的「最老文青」,充滿了理想。創業前兩三年,他經歷過很多痛苦,但他從來沒有放棄,直到找到了自己的賽道,最後迎來爆發。
馮大剛:高速增長是所有企業希望的狀態,但它潛藏著風險,甚至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速度一般的時候,企業碰到問題可以隨時解決,但速度非常快的時候,僅僅是一個路邊的石子,就能把車整個都弄翻。
這要求團隊非常的冷靜,一邊保持非常高速,一邊非常冷靜,這很不容易。各位創始人如何面對這個挑戰?David你覺得對這種高速發展的公司,有什麼樣的建議和需要警惕的東西?
楊浩湧:我在趕集的時候經歷過高速增長,後來就遭遇過相應的風險。因此第二次可能會更小心一點。我總結了兩點創業者可能比較容易會犯兩個錯誤:
第一,盲目擴張與高速增長是兩回事。很多人因為融資增長很快,帳面上的錢比上一輪的錢可能多了好幾倍,就總是能看到非常多的好機會,會做很多自己團隊不應該去做的事情,這很危險。
第二,花錢一定要特別小心,錢是永遠不夠花的。我第一次創業做趕集的時候一度相當失控,內部採購、招人、很多開銷開始變得比較放縱。仔細看財務報表,惡化得很厲害。雖然說銷售額在增長、人員在迅速擴張,但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增長。
米雯娟:我們團隊有好多人早上起床電話是聽頭一天的用戶投訴的錄音。我自己是6點半聽。我們一直在問自己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在發展很快速的時候,讓我內心裏面非常焦慮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對我們來講,每一個孩子,每一堂課,他的課上得好不好,從老師、內容、技術上來說,是不是一個最完美的體驗?
我們自己都當過學生,可能這堂課就決定了你喜不喜歡這個學科,決定了你自己是不是有自信心,決定了很多事情。當我們每個月有幾百萬節課時,這個焦慮感非常非常強。
問題二:當邊界拓展的越來越遠,比如除了中國小朋友,還有外國小朋友在用,以及現在有幾萬個美國老師了,但是我們的組織和團隊,怎麼樣永遠處於第一天?
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在業務上創新、怎麼樣在未來的產品上創新,以及我們怎麼樣滿足越來越大的市場中越來越多樣的需求。這兩個問題讓我一直非常焦慮,也是促使我們團隊每天努力前行的動力。
VIPKID米文娟
林照圍:其實我每一天都在焦慮的狀態中,在速度快的時候,對公司而言,我們一直在兩個點層面做了比較多的調整。
第一,招聘的速度,我們一直是趕不上業務成長的速度。這裡面一直要求公司做組織架構的調整,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時候,讓組織更有效率。我們的解決方式是把團隊打散到很多小隊,並且能夠在一個很好的中心化架構上,把每個市場的當地運營權利下放,讓他們更快的產生協同效應,並且通過中心化的整體性支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第二點,如何平衡中心化和區域拓展上面的架構的焦慮。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思考,現在最新的狀態是把團隊分成兩條實線、虛線,如何很好地讓各個區域之間有一個有效溝通的渠道。
對客戶來說,所有問題的根本性原因都是溝通的問題,就算你的原則、策略定好,但是它沒有有效的溝通,並且通過有效的架構把它分散出去的話,還是無效的。我們在溝通上面做了非常的調整,我做夢都在想,如何進一步跟團隊和部門之間進一步進行更好的溝通。
賴奕龍:中國的創業者大部分非常喜歡高速,大家恨不得今天創業,明天融10億美金,後天上市。當然投資人也很希望投一個項目增長很快。我一直覺得長得很快的東西其中會有問題。
開摩託車怎麼樣最安全?我一開始覺得開得慢是安全的,其實不是,你開得慢的時候,你會被汽車別到路邊,或在背後把你撞了。後來很多人跟我講,開摩託車要主動避險,比汽車開得快,但我看到開得快也摔了,開得快也很危險。摩託車可以開到比法拉利還快,很多朋友很追求這種快感,但進醫院的也很多。
怎麼是最安全的呢?後來我去學習反思後發現跟著節奏總是最安全的,跟著車的節奏開是最安全的。做公司也是一樣的,有很多開得快翻車的,也有很多開得慢被幹掉,還是要有自己的節奏,有好的節奏是最好的,但是這一點也是最難的。
徐傳陞:早期的創業公司,在巨大的海洋裡面有無數大的鯊魚。創業公司作為一條小魚,必然是要追求速度的。你註定比大公司更有挑戰,在速度裡面怎麼尋求平衡。如果做極限運動,或者騎摩託車,或者說跑步、滑雪,各種極限運動的時候,最好的其實就是稍微在失控的感覺。你的能力在不停接受訓練,你的肌肉記憶能維持住,隨時能夠調整,我覺得這是最佳的狀態。但創業公司是很難穩定的,所謂的安全慢速的發展。因為大公司的資源和人都比你多,他們本來就很穩健,資金也比你充足。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比他們更激進一點,維持稍微失控的狀態,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選好方向之後,怎麼能夠在速度與自己資金、儲備上維持一個非常緊張,又能控制好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早中期的創始人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多半就在這裡,怎麼發展得迅速又控制。
主持人:請問一下各位最焦慮的事情是什麼?如何克服?
楊浩湧:我最焦慮的還是成長,包括自己和團隊。如果公司的增長速度,高於創始人的成長速度,創始人早晚會把這個公司拉下來;如果公司增長相對慢,創始人會慢慢把公司拉上去。
公司在告訴成長過程當中,招進來很多人,新人跟現有團隊的融合、如何幫助團隊成員成長,創造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幫助他們交流、成長是我最焦慮的一點。
米雯娟:我覺得解決焦慮的方法很簡單,關注我們的用戶價值,即我們為誰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只要把眼睛緊緊盯在這件事上,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我怎麼樣把這些事情做好,自己以身作則地去做,可能比跟團隊去宣傳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更重要。
如果一天我們14個小時裡面,有10個小時在幹這件事情,那這個事情的重要性我覺得是不言而喻的。
林照圍:創業這四年,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我焦慮的事情不太一樣,但基本上每時每刻都在焦慮。沒錢的時候,我在焦慮怎麼去找錢。但有錢以後,又被人逼在後面要求進一步要增長。對我而言,當焦慮變成一個常態時他就會變成一個動力。
賴奕龍:焦慮的事情非常多,對創業者來說,最焦慮的是方向不斷地在變,不斷有新機會出現,有人來顛覆你。我更多時候在焦慮外面的變化,一會兒是區塊鏈、一會兒是AI(人工智慧),我們老是跟不上。
企業的發展方向是一個長期焦慮的事情,因此要不斷地去學習。此外,團隊的成長永遠跟不上業務的成長。
徐傳陞:我覺得創業本身就是創始人的高度,創始人需要持續突破自己。我不容易焦慮,也會去追求怎麼往下做得更好,從70分變成90分。如果你甘於平凡,重複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不焦慮。
主持人:各位有沒有想過,等你們公司到十周年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
楊浩湧:我很難想像十年後會是什麼樣,應該跟車相關,但是我覺得創業最大的樂趣就是你不知道十年之後是什麼樣子。
米雯娟:我們的目標一直沒有變,未來十年,讓全世界每個角落的千萬小朋友,他們能夠有雲端的這樣一個學校,連接最好的老師和內容,獲得最好學習效果,實現個性化的學習,讓教育更加普惠共享,更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
林照圍:從業務層面來說,未來十年還是想把整個公司變成全球最大的休閒消費的平臺。根本性原因是我自己從小到大生活在各個地方,真的是吃百家飯,從港澳臺到福建、到北美,到各個地方,客路旅行一直想拉近各個地方的距離,拉近整個區域之間的互動,大家都是全球居民村的一員。
在未來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下,如何能夠促進各個地方的交流,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
賴奕龍:我們希望把我們事業推向全世界,我們是中國的,也是全球的。
主持人:經緯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徐傳陞:我覺得繼續保持我們過去十年這樣。我跟張穎還有我們合伙人,感覺慶幸的就是每周跟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在交流、溝通,使我們自己思考邊界繼續擴大,你們的成就賦予了我們無數的動力。希望十年之後,我們繼續保持這個初心,把創業者服務好,持續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願意去突破。我們在投很多公司的時候其實是有爭議的,你們做的事情就是有與眾不同的部分,而不是複製的事情,在這裡也經常挑戰我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