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問:世界變化這麼快,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落後?以後的世界什麼樣,誰都無法準確預測。有人甚至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會在未來從事目前尚未出現的工作。
讓孩子學點什麼,才能不落伍,真正受益一生?
前段時間,一檔節目在朋友圈刷屏。剛滿8歲的小學生竟然獨立設計了一套人工智慧識別系統,可以準確讀取寵物狗的表情,從而判斷它們的情緒。
這項「發明」讓在場觀眾連連稱讚,就連主持人都忍不住驚呼:「取代我們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下一代!」
據節目介紹,這位同學從6歲起就開始學編程,到現在已經做了500多個編程作品!他媽媽也連連感慨,如果不是因為編程,她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孩子能做到這樣。
不過,6歲學編程,孩子學得會嗎?學了有什麼用嗎?
編程教育低齡化早已是大勢所趨:英國要求5歲起必須學編程;讓孩子們跟緊時代,這很好理解。但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什麼有的國家一定要讓編程從娃娃抓起?
稍有經驗的父母應該都發現了,8歲以前的孩子學東西特別快,這是因為兒童大腦發育有黃金期。人的大腦在嬰幼兒階段發育非常快,但到了八歲之後開始逐漸減慢。——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
這個時候培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長大後費盡心思買學區房、報價格高昂的課外班,效果都要好上千百倍。
一個人的成功,和年齡無關,和學歷無關,和他在年少時選擇的人生方向卻大大相關。有些孩子小時候很聰明,卻在人生選擇上走了彎路,最終泯然眾人。編程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卻少有人意識到。
在歐美國家,許多家長都會通過編程來培訓孩子的思維能力。原因很簡單,計算機科學非常適合幼兒教育,它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可以「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的環境。
①抓住成長黃金期,讓孩子更聰明
編程的本質,是一套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編程時,孩子需要把一個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可以解決的小單元,逐步解決整個問題。
這個過程能夠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同時學會運用編程思維去規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②打好基礎,無縫銜接小學教育
張泉靈曾在一個活動上感慨:「在未來,不懂編程的孩子,就像不會英語的孩子一樣讓人焦慮。」
在未來,編程會越來越普及。孩子現在開始學,時間比較充裕,上小學之後比同齡人更有優勢。
雖然編程能給孩子帶來許多好處,但在很多人印象裡,它的門檻很高,枯燥又難學。
芝加哥大學的Benjamin Bloom教授研究發現,3歲-8歲時孩子思維發展的「黃金成長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錯過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應該注重培養哪些對孩子將來有益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3-6歲是一個興趣的啟蒙期,這個時間段小朋友的思維能力還達不到,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玩一些小遊戲,如畫畫、積木等,多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6歲以後,小朋友的大腦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整個小學階段是抽象邏輯思維的黃金形成期,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安排孩子系統學習創新編程了,培養孩子的編程思維、高效的思考模式。
少兒創新編程屬於一個實現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邏輯思維的學科,孩子越早學習,越能發揮優勢。很多家長在思考要不要讓孩子學創新編程時,會覺得創新編程太難,不適合小孩子學。
從6到12歲,所有年齡段在教學中發現,只要有正確的指導,克服恐懼心理,創新編程入門並非難事,反而越早接觸的到後期學習越簡單。
創新編程在引導孩子學編程時,主要運用軟硬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孩子更感興趣。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培養興趣,激發孩子探索、自學能力,讓孩子成為未來世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