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幸福三重奏2》,因為郎朗的關係,特別關注了郎朗和吉娜這一對的互動。
之前在熱搜和新聞上看到他們,給我印象就是最典型的「郎才女貌」型夫妻。但看節目的時候又有新的感受。
吉娜的高「琴」商
郎朗和吉娜兩個人都是古典鋼琴演奏出身。
郎朗的成就自不必說。他以出色的演奏能力和記憶力年少成名,在國際舞臺上獲得多項權威肯定。他在世界古典音樂界舉足輕重。
(對郎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他22歲時演奏的拉赫,力度的掌握和演奏的熱情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吉娜·愛麗絲,出生在德國威斯巴登,也是從小就與鋼琴結緣,4歲開始學習,8歲開始在公開場合演出,10歲時就在威斯巴登國際鋼琴比賽和慕尼黑青年鋼琴大賽中得獎,15歲就舉辦了個人首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後來她還曾與柏林愛樂樂團及指揮Kazuo Kanemaki合作演出。
她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純淨、高貴、獨立的女性形象。
可以說吉娜也有著相當的藝術修養,尤其在古典鋼琴方面造詣頗深。
在節目中,她還秀了一段拉赫,儘管說自己很久沒練,但依然聽得出不俗的基本功。
但在節目裡唱K的時候,兩個人表現出的審美差異還是很明顯。在德國長大的吉娜很喜歡歐美流行樂,會唱《Someone Like You》、《Beautiful》、《Stay》這樣的Diva金曲,對黑人流行樂也頗感興趣,唱了Jay-Z和Alicia Keys合作的《Empire State Of Mind》,還唱了一段英文Rap。
畢竟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從小受到的藝術薰陶也比較多元。她唱Rap的時候,郎朗在旁邊就很難插上嘴。
郎朗點的則是《那些年》,是比較典型的華語青春系抒情歌曲。
兩個人有這樣的曲風差異也很正常,成長環境和音樂背景都不一樣。郎朗的長處主要在演奏,且專注於嚴肅音樂方面。而吉娜則對流行樂頗有興趣,還推出過兩支個人創作單曲,還唱了《冰雪奇緣2》的中文推廣曲。
吉娜的唱功比我想像的要好,音色有質感,情緒的表達也有一定的韻味。就目前的兩首創作單曲《Memory》和《This Feeling》來看,她的音樂風格就比較典型的古典跨界流行風格,大體走piano ballad路線,有藝術歌曲的氣質。其中《Memory》的beat、吉他與和聲的加入,更像是一首製作簡約的歐美抒情。
而《This Feeling》氣質相對冷峻一些,有一些爵士樂的色彩。建議先聽英文版,表達要更完整一些。就音樂品質而言,這兩首進軍流行的個人單曲質量還是不錯的,有格調,也聽得出一定的審美取向,製作的配置也很華麗。
吉娜的高「情」商
吉娜和郎朗的愛情讓很多人羨慕。他們之間有緣分,有經營,也有獨立自主的空間。
二人之間的相遇仿佛冥冥中註定。吉娜在1994年8月中出生,她出生的那一天,恰巧郎朗也在法蘭克福比賽。兩個相隔千裡的人那天竟然碰巧身處同一個城市。
郎朗還說自己記得特別清楚,吉娜出生的那天,天氣特別好。
兩個人在生活中相處的細節也充滿了恩愛與包容。兩人在節目中撒了不少狗糧,互動中都看得到愛意。
從綜藝呈現的來看,他們在KTV環節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在吉娜唱歌時,她非常專注於自己的部分,唱得非常認真,不希望被打擾。
吉娜要畫畫、做飯時,也會非常專注,仿佛沉浸在自己的獨立空間中,認真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事。一旦狀態進入,郎朗就仿佛透明。
這也是我覺得吉娜很難得的地方。雖然她處在婚姻中,但她和郎朗的關係並不是依附、犧牲型的,而是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空間,有自己的堅持。
像吉娜這樣西方教育培養下的女孩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給我印象很深。她在戀愛、婚姻中依然有獨立的邊界感,這樣她能夠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事,二人相處時也能夠百分百投入地相處。這種平衡值得很多人學習。
也正是這種有意識的平衡,讓吉娜並不總是那個名人背後的女人。隨著她逐漸隨著節目進入大眾視野,她也越來越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標籤。郎朗作為丈夫,也樂於鼓勵她做一些跨界嘗試,不希望婚姻對她來說是束縛,希望她成就更好的自己。
現在的她,有自己的通告,自己的作品,儼然已經成了新世代年輕精英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