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裡,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努力,但又在萬眾矚目的地方登場,他們的生活或許單調但絕不會乏味,他們是學校的驕傲,是我們心目中的大神。本期我社就對常年坐在教室學霸區的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劉曉東學長進行了採訪,快來聽聽學長分享的學習秘籍吧!
個人簡介
劉曉東,青島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術碩士三年級,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研究生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消費者行為以及應急管理等。
獎學金篇
樹立信心,不畏挑戰
眾所周知,要獲得國家獎學金絕非易事,除了對學生各方面素質要求嚴格外,對學生學術能力的考核也十分嚴格。因此當談及國家獎學金時,學長在採訪中說道:「在這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在做科研時,可能會遇到休息時間過少、多次更改研究方向等問題,但愈是這樣我們愈要樹立信心,不畏挑戰,因為每一次困難的出現都是你成功的鋪墊。」
科學規劃,循序漸進
大學學習不同以往,在這裡「背書」式、「一夜突擊」式等學習方法已不合適,那麼怎麼安排自己的學習呢?對此學長提出要科學規劃自己的學習,例如在有課程的時候以基礎課程為主,在完成所有課程的基礎上提前了解研究生期間所要研究方向的基礎知識。同時學長以課題研究閱讀文獻時要遵循從中文到英文、從低水平期刊到高水平期刊的順序生動說明了在學習時要循序漸進,切忌一口吃個大胖子。
學習經驗篇
不驕不躁,適當放空
人生的旅程就像在登山,前面不可能一馬平川,達到高峰不易,走出低谷也難。學長對此感觸頗深:「我也遇到過低谷期,但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這時我一般都會拿幾天時間來放空自己,這樣才能在之後的時間換個角度考慮問題。」
是啊,正所謂「跌有多深,彈有多高」,當發現自己進入低谷期時,我們應不驕不躁,適當放空自己,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
處其位,謀其政
有人說所謂成熟就是由過去的喜歡做某事改變為必須做某事。當談到如何將自己不「感冒」的專業學好時,學長表示最好的方式就是考慮未來的生活,把目光放遠,將目前的學習優秀程度與未來發展掛鈎,不斷地督促自己,告誡自己處其位,就要謀其政。
虛心求教,「不怯上問」
在學習中遇到瓶頸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瓶頸期一般表現為當前學習的知識到達了自我認知的天花板,靠個人能力很難有所突破。學長提出,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要與人合作,尋求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或導師的幫助。
孔子曾說做學問要不恥下問,虛心地向比自己水平低的同學請教。而當面對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學時,我們內心中的自卑與不安也會阻礙我們向其求教。但是當問題來臨,我們更應克服內心的膽怯,做到「不怯上問」。
了解了學長的學習經驗,怎能不貼幾張學長的美圖呢?圖來!!!
考研篇
苛於律己,高效用時
對於考研,自律與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學長在談到自己的考研經歷時也說:「要對自己要求嚴格,每個階段的學習要有一個截止日期,比如數學強化階段必須在9月中旬完成,英語真題的生詞必須在10月中旬完成一遍記憶等。此外,每天的學習時間應根據自己情況進行劃分,比如上午數學,下午英語,晚上專業課。高效利用時間就像在考研路上,你一跨步的距離與別人走兩步的距離相當。」
打牢基礎,「以我為主」
很多同學將考研納入自己的未來規劃,但卻不知該從何時準備考研。學長給出的建議是:「一心想要考入高水平院校的同學,應該在大三上學期的中期開始了解考研院校的相關情況,並為大三下學期的真正備考時間進行規劃;報考一般院校的同學大三下學期開始即可。總之要做到「以我為主」,視自己的情況而定。」
由此可見,考研戰線不宜拉長,畢竟人的毅力還是有限的,所以不建議大一或大二就開始為考研作準備,這一期間應以基礎課程為主,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嘛!
肩負責任,心有遠方
堅持一件事需要莫大的毅力,在採訪的最後,學長表示支撐自己走到現在的是身上的責任感,因為要對自己、恩師和家庭負責,所以要一直堅持努力下去。同時也表示希望同學們都能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向著遠方前進。
好啦好啦,這次的學長分享就到這裡了。相信同學們也有「億點點」收穫,期末臨近,同學們也要努力學習哇~
弱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