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勇攀高峰的 四象工作室 來自專輯正經的知識又增加了
2020年5月25日,是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的紀念日。60年前,王富洲、貢布、屈銀華3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峰的北坡登頂,既是中國人首次登頂,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徵服珠峰。後來人選擇的北坡路線也許與60年前有所區別,但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就在發稿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部分隊員正前往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預計5月27日攻頂,給珠峰「量身高」。作為公認的「世界第一高峰」, 自其地位明確以來,珠峰就刺激著一代又一代登山者的好奇心和徵服欲,成為全球登山者共同的目標。
下面就跟四象一起來看看人類對珠峰的「百年情緣」吧。
文 | Laura 圖 | MN IYE
1喜馬拉雅資料庫收錄了1900年以來攀登珠峰的各項記錄,數據顯示在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之前已經有300多人進行了不斷探索。
2目前珠峰已經被開發出19條不同的登頂道路。這與登山者骨子裡不服輸的精神有關,沒有一個偉大的登山者願意走別人走過的路。
19條路線中最容易是南坡傳統路線(圖中1號線路)和北坡傳統路線(圖中2號線路),這兩條線也是商業化程度比較高的路線。這些年來,人們在攀登珠峰的路上修建了數座營地,南坡營地已修至7906米,北坡突擊營地也已修至8300米,離峰頂只有500多米。
3越修越高的營地,加上越來越先進的登山裝備,幫助很多人實現了「珠峰夢」。喜馬拉雅資料庫顯示,1953年至2018年,已有2441人在珠峰留下足跡。
「挑戰不可能「已成為過去,珠峰不再是遙不可及。在這場極限探索中,中國人的成績又怎麼樣?
2007年是國人登珠峰的重要分割點,此後的12年登上珠峰的人數是1960年以來攀登總人數的68.7%。2018年有83人登上珠峰,比2000-2006年這7年的人數總和還多。
登珠峰的中國人不斷增多,成功率也非常可觀,在2007年至2018年期間成功登頂人數佔國人成功登頂總人數的80.3%。2018年,83人到達大本營以上,71人登頂,成功率85.5%。
放眼全球,中國人的成績也不差,成功登頂人數排在世界第4,登頂成功率排第3,僅以0.1個百分點落後於第2名印度。
4南坡和北坡的線路商業成熟度高,但非完全安全。南坡傳統路線的必經之路上有令人談之色變的「昆布冰川」,每天都會發生數起冰崩,這條線上30%的遇難者在這裡葬身。
北坡傳統路線上有個「第二臺階」,橫亙在8680米-8700米之間的巖石峭壁,其中有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就立在通往山頂的唯一通途,是登山者難以忘卻的一道鬼門關。
喜馬拉雅資料庫自1900年以來的記錄顯示,2019年以前有293人永遠地留在了珠峰所在的那片雪域。
雪崩、墜亡、高山症是珠峰的3大奪命元兇,其中,高山症雖然在高海拔地區很常見,但其引發的劇烈頭痛、嘔吐、呼吸困難會影響登山者的情緒,還可能引發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這在登珠峰的過程中非常危險。
登珠峰過程中,能不能避開這些死神,取決於兩大要素:登山季節、所選路線。
春天登珠峰成功率最高 短暫窗口期或造成「大擁堵」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攀登,「珠峰大擁堵」也在真實發生。考慮到體力的消耗、氧氣的有限,相比平地堵車而言,珠峰上擁堵可能是致命的。2019年5月,尼泊爾珠峰南坡9天內就有11名登山者因此而死亡。
春天和秋天是大陸和海洋季風交接的「短暫空窗期」,長則四五天,短則兩三天,這就是登珠峰寶貴的「窗口期」,大家都想趁著這幾天登頂,便容易發生擁堵。
早在90年代,珠峰上就已經有「排隊」現象了。說白了,許多路段就那麼一條道、一根繩索、一個梯子,登山窗口期那麼短,衝頂時間往往就幾個小時,幾個登山隊湊在一起,很容易發生擁堵。
過去數百年裡,珠峰是人類的夢想,接受著我們的敬仰。但隨著「登頂珠峰」日漸產業鏈化,這一地表至高點已經變成了「打卡聖地」,背後「金錢遊戲」的氣息也越來越濃厚。《21世紀經濟報導》數據顯示,攀登珠峰46萬元起步,全鏈條70萬保底,原本的「朝聖之旅」變得可以「明碼標價」,於是有些人在功利心的驅使下也踏上了攀登珠峰的旅程,隨之而來的不僅有各種垃圾和廢棄物留在山上,還加劇了高海拔擁堵,威脅他人生命。
真正的高峰,不在地表,而在心裡。量力而行,是對自己和對別人生命的最基本尊重。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四象工作室」
(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
原標題:《北坡登頂60年,多少人把生命獻給了珠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