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論文因其注重知識運用的考察,對於高中學生提出了較高的歷史核心素養要求,因而在高考中拉分大,具有較強的區分度,越來越受到高考命題的歡迎。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涉及賦分問題,如果缺乏區分度,社會難以接受,無法向群眾交代,考試命題與評價部門承受過大政治壓力,因而像歷史小論文這類有區分度的題只能加強不會削弱。2019年歲末山東省推出新高考模擬考歷史卷中有兩道小論文題,就體現了這一命題趨勢,這也是2020年新高考歷史的命題趨勢。
如何應對歷史小論文題?很多學生手足無措,一看就暈。我認為應該首要問題是弄清題目類型要求,有的放矢,分類作答,才能獲取高分。
許多同學不認真看材料,對題目要求沒弄懂的情況下,倉促擬定題目,進行論述,結果得分很低。下面,我以全國卷高考歷史小論文題為例,進行詳細分析並對注意事項進行說明。
小論文寫作題目類型靈活多變,豐富多彩。不同的題目類型要求有不同的答題方法,應該加以區分。
自擬論題,加以闡述
這類小論文一般設定信息提取要求。典型題目是2017年全國卷1卷「14—17世紀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小論文題。要求「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自擬論題,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這道題必須從中外關聯的角度擬定題目,如「14——17世紀中西方文化相互影響」2016年全國卷1卷「制度構想與實踐」小論文題,要求結合材料與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並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如可以擬定「三權分立的制度構想與實踐」,結合美法兩國政體進行論述。這類題目,題目看似靈活,但是有嚴格限定。考生一定按照題目要求。擬定好題目就是成功的一半。
還有一些題目是對此類題目的變形。2019年全國卷3「《湯姆叔叔的小屋》翻譯與改動的部分情況」小論文,要求「從材料中提出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只有統攬材料,選擇最熟悉的角度擬定論題進行論述才能獲取高分。2015年全國卷1卷生產力公式題,要求「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其實這還是自擬題目進行論述。如可以擬題為「科學技術通過不斷改進勞動工具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目前,自擬題目,加以闡述以及相關變形問題是高考小論文寫作的一個主要方向。
比較有代表性的題目是2019年全國卷1錢穆《國史大綱》材料題,要求「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2012年全國卷1卷「衝擊——反應」示意圖材料小論文要求「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衝擊—反應」模式」;2011年全國卷1卷西方崛起材料小論文要求「評材料中關於西方崛起的觀點」。
評析題要求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評價並分析。先概括出材料觀點,然後表明你的態度,再進行評價和分析。如2019年錢穆《國史大綱》題,先根據材料概括觀點,錢穆先生認為,一國的國民必須尊重本國歷史,這樣的國家才能有希望。然後,表明自己的觀點。如「我贊同這一觀點」。然後再進行論述、分析。
一般從原因或意義的角度分析該觀點,還要從時代背景中分析,結合錢穆先生成書的年代抗戰期間,分析作者提出這一觀點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機的意圖。
典型的題目是2018年全國卷1卷《魯濱遜漂流記》材料小論文要求「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這就需要對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概括敘述後再進行評價。如材料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海島上,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領地。這一情節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歐殖民擴張。在概述殖民擴張時,重點要抓住時間、起因、簡單的經過或內容、結果或影響。
比較典型的題目是2019年全國卷2卷「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的認識」材料小論文,要求「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並說明理由。2014年全國卷1卷「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對該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並說明修改理由。」2013年全國卷1卷漢唐地圖比較材料,要求「提取兩項有關漢唐間歷史變遷的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這類題目首先是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建議,然後進行說明。說明相對於闡述、分析要簡單,注意圍繞中心,簡單說明即可。如2013年漢唐地圖比較題,從地圖可以看出漢代的州集中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體平衡。說明時,只需從漢唐間南方社會經濟有發展的情況進行說明即可。
以上就是目前高考中常見的幾種歷史小論文題目類型,同學們在做題時,一定要認真閱讀,弄清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分類作答,這樣才能做好歷史小論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