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執念」,進入前三十基本上就意味著進入美國最頂尖的一批大學。而30-50檔位的學校,同樣是很多家庭夢寐以求的,尤其是如今很多TOP50大學表現出不輸前三十的錄取難度,不管是錄取率還是錄取標化平均分,都越來越接近最頂尖的一批學校。
不管怎樣,站在尖子塔頂端的這批大學,每所都有「個性」,他們在尋求最契合的學生,而我們在申請時也要提前做好功課,自己適不適合申請、是什麼吸引自己申請…這些都是要提前想好的。
因此,我們對一些TOP名校的錄取「個性」加以總結,並穿插學長學姐的錄取經驗談,希望幫助你勾勒一所名校在你心中的申請形象。TA是不是你的「菜」?你是不是TA的「菜」?一看便知。
名校6:TOP42波士頓大學
為什麼選擇波士頓大學?
理由1:絕佳地理位置帶來的強大學術和就業資源
波士頓大學是全美第三大私立大學,位於麻省的波士頓市中心,緊鄰查理士河河畔,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隔河相對,素有「學生天堂」的美名。
一方面,大學附近有非常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尤其是商科這塊,能給學生提供非常好的實習機會。在Movinga對全球36個國家、100個城市的研究報告中,波士頓被評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佳就業城市,波士頓在生活水平、女性就業機會和可支出收入水平等項均獲得第一。
另一方面,波士頓大學區域還有一個大學城的概念,集中了200多所大學。
只要在波士頓大學城區域,很多學分是可以互相交換、抵扣的。比如你在波士頓大學念書,學校官網上有學分的建議轉換,如果你這門課跟哈佛、耶魯有對應的協議,那麼你可以去哈佛、耶魯上課,得到相應的學分來抵扣畢業所需的學分。
而且波士頓大學的師資非常強,很多來自哈佛、MIT。
「波士頓大學很多教授、講師都是從哈佛、麻省理工畢業的,他們畢業了之後大概率選擇在本地工作,就會到我們學校教課,所以我們享受到的老師資源,和哈佛、麻省理工的學生可以說60%是吻合的。(毛同學,畢業於The Village School,錄取波士頓大學計算機專業)
理由2:商科、醫學等是強勢專業
學校設有17個學院,提供超過250門課程。商科是波士頓大學的一大強勢專業。而且這幾年商科新興專業,比如數據分析、商業分析等複合型學科,做得也非常棒,全美排名非常高,對這些科目的研發力量、投入資金力量也非常重視。
除了商科,醫學也非常出名,位於全球前30。
還有傳媒學院在美國和國內的媒體界都比較出名,知名校友非常多,曾經在College Factua的最佳本科新聞學院排全美第二,最佳本科新聞項目排全美第三。
除此之外,藝術、生物工程等專業也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理由3:「海外學習計劃」項目
波士頓大學有一個項目叫海外學習計劃,大三的時候會把每個院系的學生抽出一部分,派往世界各地、各大城市實習或者交流學習,包含中國上海、澳大利亞雪梨、加拿大渥太華等。
波士頓大學的錄取偏好
特點1:高中課程難度是最關鍵的錄取要素
從波士頓大學Common Data Set 2019-2020年度報告中看出,BU在錄取過程中尤為看重申請者的高中課程難度,國際課程學子或體制內學生考AP幾門,都一定程度上影響錄取BU的概率。
同時,如果想要申請波士頓大學的純藝術(Fine Arts)學院,你的特長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因素,而申請其他專業則相對不考慮這一因素。
*數據出處:波士頓大學common data set2019-2020年度報告
BU將「班級排名、GPA、標準化考試成績、文書、推薦信、課外活動、個人特質、校友關係、申請人對學校的興趣」都納入重要項,其中從BU對「申請人對學校的興趣」的重視上,也可以看出BU為何ED錄取機率大很大,也看重why school小文書。
而且相比「正常」的文書,BU更喜歡多樣化、推陳出新較為怪異的申請文書。
特點2:標化要求「不高」
波士頓大學Class of 2023錄取率為18.9%,共62210名申請人。新生班平均績點3.72,平均SAT 1415,平均ACT 32,國際學生比例為24.4%。
從2020申請季上海前途美本錄取BU的學生託福成績和SAT成績分布(見下圖),和學校官方反映的數據來看,也大致相當,SAT平均分為1408。
*2019-2020申請季上海前途學員錄取波士頓大學的標化成績分布
波士頓大學在錄取110+、SAT1550+「雙高」學生上比較「謹慎」,很多大牛學生反而不會成為BU所選擇的那批人。
而對於一些有標化考試成績短板的學生來說,如果早申階段選擇波士頓大學,被錄取的概率相比一些高門檻的學校來說要高很多,這也是成了很多學生早申階段選擇BU的理由之一。
特點3:waitlist轉正概率接近於0%
坊間流傳:「進入波士頓大學的waitlist名單就別掙扎了,果斷投入其他學校的懷抱吧。」果真如此嗎?
根據College-kickstart網站公布的波士頓大學2017-2018、2018-2019兩個申請季的候補數據來看:
說明:
WL提供名額:指學校把多少學生放進了等待名單中;
WL接受人數:指拿到候補結果,有多少學生選擇接受;
WL錄取人數:指學校從接受WL的學生中錄取了多少學生。
不得不說,這個接近0%的Waitlist轉正率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最好不要淪落到進入BU候補名單的命運。
特點4:Undecided不定專業學生的「特殊安排」
美國大學申請時,針對Undecided不定專業學生會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大部分文理學院申請Undecided的學生會在大三前確定所學的專業方向,還有一種情況是,大部分綜合性大學下的文理學院(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工程學院都可以在申請中選擇Undeclaring a Major, 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工程學院)或大二下學期(文理學院)選擇自己學院中的專業,如果要跨專業選擇,需要根據滿足相關學院申請條件。
而波士頓大學針對選擇Undecided的學生情況不同,不定專業的學生不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下面,大學會將所有Undecided的入學者放在一起,等到大二下學期開始,再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專業,進入到相關學院。
而且如果選擇專業不定,則相對容易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