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能讓魚離開水後5天不死的辦法,可有人說太過殘忍

2020-12-20 鋤禾園農事

在幾年前,鋤禾園小編就曾經介紹過在福建沿海的老漁民那裡,流傳著一種傳統的弓魚技法。目前,這一「弓魚」技法,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種傳統的弓魚方法,可以讓新鮮的鮮魚,經過「弓魚」處理,在冬天至少多活4-5天,夏天多活1-2天,並且在多活的這些日子中,還能對魚肉中摻雜的淤泥味道進行有效的去除。

有句老話講「魚兒離不開水」,不論是海鮮還是河鮮,只有鮮活才能保證能吃到最原始的最鮮嫩的味道。不過,我們不論是從集市裡買來的魚,還是自己垂釣或者捕撈來的魚,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經死掉了。總不能強求讓您提著一個水桶去買魚吧,這太不現實了。

其實早在元朝末期,在福建的建甌,就有人將離開水的魚捆綁成為「弓形」,不僅有利於來往路途上的運輸,同時還提高了魚的存活時間。這種「弓魚」的技法也並沒有失傳,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不過這聽上去有點不符合常理,因為魚是需要在水中呼吸的,離開了水的魚,怎麼能維持那麼久的呼吸呢?這就要了解一下魚的呼吸器官----魚鰓了。魚鰓由鰓弓、鰓耙和腮絲組成。魚在水中的時候,魚的腮絲之間是相互分離的,這樣可以保證和水的接觸面積得到最大化。當水流過魚嘴之後,通過腮絲的時候,腮絲中的血液流動方向恰好與水流方向相反,這樣腮絲就剛好與水中的溶解氧發生了一次氧氣交換。在水中,魚鰓的氧氣交換效率是最高的。

那麼離開水之後的魚呢?腮蓋就幾乎處於閉合狀態了,腮絲因為沒有了水流的經過,讓魚本身的黏液漸漸黏連在了一塊,這樣腮絲就和空氣的接觸面小了,氧氣的交換效率也就低了,魚在空氣中的生存就成了問題。

我們都知道,魚在離開水面後,都會猛烈地搖動尾巴,拍打地面。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重新回到水裡,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多次「張嘴」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可是這樣的劇烈活動不僅消耗了本身不多的能量,還讓魚鰓處於了一種缺氧的狀態裡,很多魚離開水後,很快就死掉了。

那「弓魚」為什麼能讓魚多活好幾天呢?

第一,弓魚之後,魚的運動量小了,這樣自身消耗也就小,耗氧量也相應小了許多。

第二,弓魚之後,魚嘴和魚尾用一根線牽引,這樣魚嘴就會一直處在張開狀態,魚嘴張開,魚鰓也就打開了,這樣魚鰓和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就大了,能讓魚最大程度的吸收空氣中的氧氣。

不過,也有人說,弓魚的做法雖然延長了魚的壽命,但是這種做法也讓魚忍受了太多的不必要的痛苦,十分的不人道,對此,您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魚離不開水?用這個方法,魚離水5天不死,夏天最實用!
    到了夏天,一些垂釣愛好者和愛吃魚的朋友就會遇到一個煩惱的問題,就是釣上來大魚或者買回家的魚,即使放在水裡,不大一會就會缺氧致死,想要保持他們的鮮活真是太難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溼紙貼在魚的眼睛上,這樣活魚離開水3小時左右,還能持續活著。
  • 魚離開水會死,那它到底是憋死的還是缺水而死的?
    這個問題乍一看,答案很簡單,魚離開水當然是缺氧窒息而死的。但是,這並不絕對,有的魚離開水並不是缺氧而死的,而是被乾死的。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魚的呼吸方式。在呼吸時,魚通過將腮部的腮絲全部展開增加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溶解氧的獲取量,以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這就是魚的呼吸。離水後的魚是怎麼死的?離開水後,大多數魚是缺氧而死的。而導致缺氧的因素有兩個。
  • 魚離開水後很快死了,是因為缺氧死的,還是因為缺水死的?
    文/濤聲依舊魚離開水後很快死了,是因為缺氧死的,還是因為缺水死的?魚的種類有很多,不過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魚的身體構造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用鰓來呼吸的,魚鰓扇可以起到血氧交換的功能,從而讓魚能夠在水中獲取氧氣,但是讓人感覺到非常奇怪的是,一旦魚離開水沒多久就會死掉,很多人非常好奇,,離開水死掉的魚到底是為什麼而死的?是因為缺水還是因為缺氧呢?其實真實的答案是因為缺氧。
  • 新買回的魚過溫過水的操作方式,(近魚從速)(遠魚從簡)。
    第二,從當地的魚店裡購買,這種方式我們肯定要先自己挑選好魚,這個就不詳細說了,因為前面的文章都有說如何選魚,購買的魚,回到家之後,這種情況下也是按近魚來說,因為是在當地購買,回家後你可以直接入缸,因為水質,還是水溫不會相差太多,直接入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就是這樣做的,你說你非要過溫那你就過吧,泡袋就可以,這個就隨便了,你要再過水也可以,也是隨便,因為這意義都不大,你如果有這些功夫,你還不如給魚作個檢疫
  • 教你一招能讓魚離水不死,不僅能保鮮,肉質還會更好,小妙招
    很多喜歡吃魚的朋友特別糾結一個問題,怎麼才能吃到新鮮的魚?能讓魚存活下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尤其對釣魚或捕魚愛好者來說,會有這樣的麻煩。辛苦捕獲的魚在回家前就會死!尤其是白鰱魚,如果沒有氧氣泵陪伴,那就是幾分鐘的死亡。
  • 意外懷孕後,這種做法對胎寶寶太殘忍,希望你沒做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女性在意外懷孕之後,因為自己暫時還不想要孩子,或者說自己正在事業的上升期,如果現在就要孩子的話,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事業,因此也會把孩子打掉。不管是何種原因做過流產手術的女性,你們可有曾想過那些被宣判死亡的小嬰兒嗎?
  • 誰說魚離開水不能活?這個方法可以讓離水之魚存活2小時
    對於養魚、做魚生意、愛釣魚、愛吃魚的這四類農民朋友們來說,如何才能讓魚離開水了之後不死、讓魚保持新鮮、讓魚吃起來口感好,這三點應該算是你們最關心的事情了吧。魚離不開水是我們所一貫認知的,基本上魚離開水後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死掉變質,但有一種方法,可以使魚離開水之後照樣活下來,且冬天能活4~5天,夏天能活1~2天,而且還能去除魚肉的汙泥味。這個方法就是:「弓魚」,是福建省建甌市處理魚的一種獨特的地方傳統工藝,據說已經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古代逆天的技術,魚離開水5天都不死,吃起來沒有一點腥味
    所謂「高手在民間」,在一些不甚出名的城鎮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巧計偏方,這些代代相傳的「不可說」秘方,一直幫助當地人獲得財富,並且流傳給自己的後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3種和魚有關的巧計偏方,別看這些方法說起來容易,真要學到精髓,那可不簡單。
  • 「文身魚」備受追捧 雷射刻圖案被指太殘忍(圖)
    記者發現,被文身的魚均被稱為「發財魚」,集中在兩個品種。一種是被稱為「彩色鸚鵡」的黃色熱帶魚,另一種是有著兩條長長鬍鬚的白色「招財魚」。「文身魚」的學名叫鸚鵡魚,是一種在全國各地廣泛養殖的淡水熱帶觀賞魚,價格因顏色有所不同。刻上花紋的「發財魚」價格翻番,一條普通的鸚鵡魚賣價10元,文身後的價格最低是25元。
  • 去野釣,水裡有魚可就是不吃餌料,這3個小竅門能讓魚立馬吃食!
    很多釣友反映,有時候野釣時明明看到水裡有魚,拋餌後,魚就是不咬鉤!簡直氣死個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解決這些魚不開口吃餌料的問題快速上魚呢?今天講講3個有魚,但是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這種一般都是打窩子打得太重口味了的原因,不外乎2個原因: 1)窩料的味道做得味道太濃了,能把魚從遠處誘過來,但是誘過來後又被燻到不想吃你得窩料了。
  • 農村水塘有一種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真的嗎?是什麼魚呢?
    問:農村水塘有一種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真的嗎?是什麼魚呢?二那麼這裡說的在農村水塘裡會上樹能爬山的魚是不是彈塗魚?彈塗魚是有的,還真的有這麼一種。不過說真的農村老俗話沒見過,只在書中看到。說彈塗魚的一生,很多的時間不是在水裡度過的,而是陸地。但似乎這種說法不是全對,有一段資料是這樣介紹彈塗魚的,可以看如下圖內容。
  • 家裡回潮天地面全是水?這5個辦法太好用了
    家裡回潮天地面全是水?這5個辦法太好用了每年2-4月份,家裡就很容易回潮,地面全是水,特別樓層低的,如果牆面貼的是瓷磚,都可以滴出水來。家居裡的電器也是這個時候最容易壞,還有就是容易讓人得各種莫名的皮膚病。
  • 火影忍者:這5個人都能解除穢土轉生限制,第五個的方法太殘忍!
    不知道大家看《火影忍者》多久呢?我們都知道火影已經連載了十多年,裡面有著不少威力強大的逆天忍術。在眾多禁術裡,穢土轉生可以說是最無解的忍術之一,能夠將死者復活為永生不死無限查克拉的怪物。但鼬說過,每一種忍術都有弱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能夠強行破解穢土轉生限制的忍者。
  • 非遺技藝「弓魚」的原理是什麼,為何能讓魚離水2天而鮮活
    智慧的建甌人發明了一種「弓魚」技藝,將離開水的魚捆成「弓」字狀以後,不僅拿著方便,還會大大提高魚的存活時間。這種「弓魚」技藝至自元末開始至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並於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奇的朋友會問,「弓魚」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呢?大鄉藉此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
  • 一位魚友養死一缸金魚的心路歷程,是不是很多魚友都經歷過呢?
    那好吧,三十多塊錢一瓶的硝化細菌直接買了兩瓶,以備後患啊,按照說明倒入了魚缸,結果發現,水質更混了,在這期間又有兩條金魚掛掉了,使我很是惱火,沒辦法,看來這個東西也不好用,大換水一下總可以吧?
  • 這是你離開的第36天
    毫無疑問我被留校進行思想教育,那個女生太嬌柔,我的拳頭才使了八分力她竟然直接暈菜了。她的媽媽可絲毫不柔弱,手指與泡沫齊飛到我臉上,叫囂著說:「真是太沒家教了,喊你父母來!」她的嗓門可真大,腦子也不太好使,同一句話竟然重複三遍。
  • 香港人以後殺魚都要「安樂死」了?否則犯法!
    指引包括參考外國用電擊暈魚後才落刀,以減少活魚承受痛楚的時間。不過,漁護署可不是什麼突發奇想,而是有市民早前向立法會議員投訴,指街市魚販在宰殺白鱔(鰻魚的一種)時,先以鐵錐插著活鱔的頭,以防止白鱔滑動脫手,然後下刀屠宰,做法極為殘忍,議員向漁護署轉介個案,這才有了給活魚「安樂死」的討論。
  • 當魚缸裡死了一條魚,我們該如何處置,換水、消毒還是翻缸?
    一、具體實症斟酌下藥或者適當隔離,無發現不必理會這是最好的處理辦法,除非是在開缸初期,我們挑選的觀賞魚體質不佳,本身帶有疾病,我們肉眼能夠看到其他魚兒出現一些症狀,這種情況下,當魚缸裡發現了死魚現象,我們就不要再去觀察它了,事實上如果我們的手中沒有什麼檢測儀器,只要是魚兒離開了水環境
  • 堪稱最貴的一種魚,北京一家餐廳靠「它」火了,味道太過鮮美!
    藍鰭金槍魚是一種最受歡迎的食用魚,有人把它稱作「深海裡的鑽石」,小編第1次知道這個魚的名字是在一篇報紙上,當時有一篇新聞,講的是日本東京的一個水產市場在2017年的首個交易日裡,「金槍魚拍賣」作為開市的重頭戲,一隻最大的金槍魚被一家壽司連鎖店拍得,這條金槍魚重達212公斤,成交價格高出天際
  • 為了不被渴死,一群魚竟在沒水的情況下,進行了「遷徙」之路!
    為了不被渴死,一群魚竟在沒水的情況下,進行了「遷徙」之路!水是生命之源,對於生活在水裡的魚兒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可有人卻在野外發現離奇一幕,一群魚為了不被渴死,竟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進行「遷徙」之路。面對骨感的現實時,為了生存,它們竟然在鬱鬱蔥蔥的草地上開闢出一條遷徙道路,魚群緊隨其後,場面極其壯觀,在這種情況下,可謂是一抓一個準,可人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它們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人們對這些動物的行為敬佩至極,而下面這群等待洄遊的魚兒,竟然在漲水公路上遷徙,它們跋山涉水不遠千裡到來,怎麼可能被這條公路攔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