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趕超發展一年間之生態治理篇---生態治理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2020-12-27 澎湃新聞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65,PM2.5平均濃度53ug/m3,同比分別下降17.2%、17.2%,兩項指標改善率均為全省第一,其中,PM2.5平均濃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在倒數第13—16位。今年以來,我市環城50家重點工業企業「壓煤」「壓線」「壓排」,實現較2019年排汙量下降50%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7次位列全省第一,涉太行山生態環境65個生態環境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把「PM2.5退倒十大氣汙染治理和消滅V類水體攻堅」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民生工程,明確PM2.5不「退倒十」決不罷休、環保形象不重塑決不罷休、老百姓呼吸不上新鮮空氣決不罷休,舉全市之力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工作,鐵腕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美麗邢臺漸行漸近。

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

「市區空氣越來越好,朋友圈裡的藍天越來越多。」市民王連根感慨,前些年一到冬天,市區幾乎天天都是霧霾籠罩。而如今,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藍天白雲。

產業結構不優是造成大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我市把大氣治理作為汙染防治的首要任務,圍繞PM2.5平均濃度排名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十位的目標,把工業企業和市區及周邊作為主攻方向,強力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優化產業結構。

一年來,我市聚焦重點工業企業,壓減重化產能、加快企業搬遷、嚴格控制總量、實施工程減排等多措並舉,強力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已提前完成2020年省定平板玻璃去產能840萬重量箱、焦炭行業去產能40萬噸任務。旭陽焦化夜間6#—9#焦爐輪流停止出焦;國泰電廠非採曖季和用電高峰期間停產1臺燃煤機組;建滔焦化工序全部停產;沙河市、南和區累計關停11條玻璃生產線。

在破解「重化圍城」方面,位於我市主城區的中鋼邢機搬遷改造項目加快推進,一步走活了城市發展、生態建設、產業轉型「三招棋」。邢鋼搬遷升級前期工作正在加緊謀劃;春蕾實業集團位於市區北部,著力打造華北最大的3D列印產業園,實現由傳統化工生產向高端列印製造的成功轉型。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項目化運作,實施總量控制,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對216家重點涉氣企業排放量日控月考,尤其是對50家重點工業企業,通過「壓煤」「壓線」「壓排」等措施,1—11月份實現較2019年同期減排50%以上。「散亂汙」企業整治實現動態清零。

同時,我市在工業企業管控上,堅決不搞「一刀切」,對工業企業科學評級,差異化管控,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排放。對重點行業實施再提升、再精準治理,已完成8家玻璃企業、11家水泥企業、3家陶瓷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省下達我市工業爐窯治理任務56家108個爐窯,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務,完成率為100%,31家VOCs深度治理任務,完成29家,停產2家。

截至12月22日,市區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07天,較去年同期增加36天。(蘇立強 攝)

精準治理,環境監管無縫隙、全覆蓋

12月24日,信都區團結街道環境監管網格員林麗超早早趕到自己負責的觀星社區,檢查前一天的垃圾隨意傾倒問題處理情況,並拍照上傳到網格化監管平臺。「揚塵、煙氣、餐飲油煙、散煤禁燒、汙水傾倒、垃圾傾倒等六類問題,都在我們網格員的監管範圍。」林麗超告訴記者。

今年,我市對全市環境監管網格進行梳理,共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22606個,配備網格員16858名,積極推廣信都區「多網合一」環境監管體系新模式,努力做到環境監管無縫隙、全覆蓋。

今年,我市針對以散煤治理為重點的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抓穩步推進清潔取暖,在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前提下,繼續開展集中供熱、氣代煤、電代煤和其他清潔能源替代。全市共完成農村地區「雙代」改造63.8425萬戶,提前完成省年度目標任務,工程進度全省排名並列第一。

在以柴油貨車治理為重點的運輸結構調整方面,我市全長80公裡的大外環——107國道繞城段通車,南和電廠和沙河電廠鐵路專線建成運行,德龍鋼鐵、沙河玻璃園區鐵路專線前期穩步推進,國泰發電、旭陽焦化、中鋼邢機、沙河電廠鐵路運輸比例分別達到100%、80.4%、67.78%、60%。市區重型渣土車全部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提前完成國三車淘汰工作。全面停止銷售低於國六標準的汽油柴油。在以面源汙染治理為重點的用地結構調整方面,堅持治塵、增綠、禁燒並舉,市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6.6%,縣城達到81.9%,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將騰退空間優先用於留白增綠,建設城市綠道綠廊,城區綠地率達43.63%,綠化覆蓋率達4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6平方米。

合力攻堅,綜合推進水、土壤等生態保護

今年,任澤區吉莊村村民張江田總愛到牛尾河附近遛彎。他經常和三五好友聊起:「這兩年,咱這牛尾河越來越清亮了。」

據介紹,我市共有21條河流和乾渠,分布於子牙河、黑龍港、漳衛南運河三大水系,河道眾多、河網密布。由於歷史原因,我市河道多為汛期行洪和日常排汙河道,大多數河流無天然徑流和生態補水。今年,全市上下堅持治氣治水兼顧,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

強化水質監測監管、實施源頭治理、保護飲用水源安全,都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關鍵環節。今年,我市在8條重點河流的考核斷面、重點入河排汙口等位置安裝43個預警監測站,實時監測水質變化,消除汙染隱患。在重點河段安裝視頻監控268個,嚴防向河流傾倒汙染物。完成59家城鎮、園區和直排外環境工業企業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完成260個鄉鎮級及以下(含千噸萬人)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工作。

1—10月份,我市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或優於Ⅴ類標準,好於省考核要求(劣Ⅴ類斷面水體比例控制在62.5%以內);4個地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7次位列全省第一。

一年來,我市圍繞土壤汙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完成55家涉及重點行業用地單位的土壤汙染調查。對89宗疑似汙染地塊開展調查,經查,88宗無汙染,1宗正在治理修復。對重點區域農用地土壤汙染進行排查,採樣1084件,完成疑似汙染企業信息調查142家。對生態紅線內和太行山生態環境違法違規問題進行回頭看,涉太行山生態環境65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違規問題排查整治,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村莊 400個,完成農村生活汙水管控村莊2200個。

來源:邢臺市全媒體中心

原標題:《高質量趕超發展一年間之生態治理篇---生態治理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讓青海天更藍 山更綠水更清
    尕布龍同志66歲從省級領導崗位退下來後,退而不休,把餘生的心血獻給了西寧南北兩座荒山,經過18年奮鬥,完成植樹造林20.93萬畝,覆蓋率達75%以上,為昔日的荒山披上綠裝,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成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見賢思齊,貴在實踐。從青年到暮年,他的腳步踏遍了家鄉的禿嶺溝壑。一生植樹守綠,荒山終變綠海。
  • 打call綠色發展,三地才會天更藍水更綠
    打call綠色發展,三地才會天更藍水更綠 原標題:   北京以北,「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去年正好40年,一道道綠色屏障拱衛京畿,讓京津冀地區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從1978年的平均每年5.1天降至2015年的0.1天;過去一年
  • 生態建設丨「中華水塔」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張網介紹,目前瑪多縣城的鍋爐供暖全部改為電能取暖,每年用電約5000萬千瓦,相當於節約了6100多噸標準煤,避免了二氧化硫等汙染物的排放,讓黃河源頭的天更藍。 「2017年瑪多縣電網建成移交以來,生態改善明顯。」瑪多縣副縣長孫慶生說,統計顯示,去年全縣共有大小湖泊5050個,今年增加到5080個,水更清了,天也更藍了。
  • 同心繪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好圖景(綠色家園)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全面小康社會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一美好圖景令人滿懷期待。  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勢頭  一泓湖水清澈,水中植物茂密,曾經惡化為劣Ⅴ類水質的武漢東湖變了模樣。
  • 政協督辦全會建議案 讓哈爾濱地更綠天更藍
    原標題:政協督辦全會建議案 讓哈爾濱地更綠天更藍日前,哈爾濱市政協由主席姜明帶隊,組織市政協有關領導和專家、委員、市民盟部分成員等相關人員,視察了哈爾濱市森林城市建設和霧霾治理工作,對哈爾濱市政協首個全會建議案———《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哈爾濱」的建議案》進行督辦。
  • 堅定不移推動淄博高質量發展丨生態賦能 植入高質量發展「淨化器」
    當日,淄博市為期四天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區縣互查專項行動進入尾聲。連日來,工作人員頂著刺骨寒風奔波在村鎮田野,忙碌在環保工作第一線,用實幹付出迎接新年,踐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用嚴實作風實施生態賦能行動,聚力打造生態組群城市,為高質量發展植入「淨化器」。
  • 五化協同推進毛烏素沙地治理 探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
    烏審旗約佔毛烏素沙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歷史上的烏審旗曾經是水草豐美、森林繁茂的富饒之地,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大約7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鄂爾多斯人(河套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著名的「薩拉烏蘇文化」。
  • 促進自然生態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則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均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於兩大母親河的生態保護,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
  • 以「河」作畫 繪就生態底本——從「百裡瀟河」工程生態治理看我市...
    生態是生存之本、發展之綱。當生態底本和發展理念深度契合,當生態優勢遇上高點謀劃、強力推動,一幅靈動的美麗畫卷舒展在晉中市城區南部、呈現在世人面前。至此,一水瀟河邁入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新紀元、新階段。
  • 這一年,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網友:過得更舒坦了!
    這一年,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網友:過得更舒坦了!原標題:大美高密——生態環境更優美?美麗鳳城我的家,年年都有新變化!2020年,乘風破浪的高密取得了哪些成績?鳳城人民,一起來看吧!融智商務綜合體一角這一年,天更藍了高密市成立了五個工作專班,牽頭抓好工業廢氣、燃煤、機動車、揚塵、煙塵等重點領域整治,突出橡膠輪胎、鑄造、安防三個重點行業整治,協同推進大氣汙染綜合防控。
  • 生態治理必須遵循科學規律
    原標題:生態治理必須遵循科學規律 開幕數日來,世園會人氣高漲、一票難求。這場園藝界的頂級盛會在展示全球生態文明發展最新成果的同時,還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各國推進生態治理有益嘗試的窗口。正如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講話中所強調的,「生態治理,道阻且長」「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深入把握生態治理的科學規律,是我們共建美麗家園的大前提。
  • 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好生態 好產業 好生活(綠水...
    贛州納入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地區之一,崇義縣對過埠鎮作重點整治修復。「我們始終堅持整體規劃,注重保護與修復的系統性,推動『單一治理』向『全局治理』轉變。」崇義縣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曹夢飛說。在贛南大地,崇義的變遷絕非個例。禿山復綠、臭水轉清,環境美了,老百姓靠吃「生態飯」鼓了腰包。
  • 湖北「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掃描:山更綠水更清生活更美
    讓城鄉廁所更潔淨,讓荒山披綠裝,讓鄉鎮汙水、垃圾全處理。2017年底,一場特殊的攻堅戰「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用3年時間,全力推進「廁所革命」、精準滅荒、鄉鎮生活汙水治理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在荊楚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 幫扶案例 浙江篇②|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浙江生態環境部門...
    「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兩個正面清單」效能、幫助企業和地方政府解決環境治理方面問題和困難的典型案例,今天,我們推出浙江省的典型案例第二篇,供大家參考借鑑,汲取相關經驗。眼下,走進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秀水新區天鵝湖未來科學城,一派優美生態環境與城市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相映成輝的美好圖景,讓人無法想像這裡曾經是「水髒岸亂」的「不毛之地」。從「不毛之地」到「綠色之城」的蝶變,少不了浙江生態環境部門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助力。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縣(市、區)巡禮·靈寶篇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縣(市、區)巡禮·靈寶篇金城果鄉:綠水青山間 網紅打卡地文/馬佔方 何東升 何英傑 圖/何英傑秋日的靈寶碩果飄香,本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採訪組走黃河、看發展、講故事、展成就,近距離感受、接地氣報導靈寶市近年來發生的喜人變化,宣傳推介金城果鄉的
  • 茅洲河之變(人民眼·生態治理)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3年8月,本報社會版「民生調查」欄目曾刊發《深圳茅洲河幾時能變清》一文,報導了深圳最大河流茅洲河及其支流汙染嚴重,影響著流域內300萬人的生活環境。
  • 強強聯合讓東莞天更藍水更清!市政府與廣業集團籤訂《框架協議》
    強強聯合讓東莞天更藍水更清  昨日上午,東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籤訂了《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推進東莞市環境生態保護工作的開展。  東莞「碧水藍天」再添生力軍  近年來,東莞在環境保護上持續發力,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東莞先後打響了水汙染治理攻堅戰、藍天保衛戰,重塑碧水藍天。
  • 生態建設丨久久為功,綠色發展創美好未來
    在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的一處胡楊林,群鳥從水面上飛過 新華社記者 趙 戈攝 「十三五」時期,天越來越藍了,地越來越綠了,水越來越清了,距離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待越來越近了。 在一系列考察調研中,從青山到綠水,從草原到沙地,從森林到海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生態環境保護的方方面面;從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到建設好海洋生物多樣性溼地生態區域,再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親自部署、親自推動。 「十三五」時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
  • 以流域治理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清清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重視流域文化與流域治理一以貫之。此外,他先後於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就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召開座談會,並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於2019年9月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科學統籌流域的治理與發展。
  • 【今日頭條】人民日報這篇關於生態保護的文章,很有深意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同時,也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