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
辦學歷史: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併;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
師資力量:學校有教職工5120人,專任教師157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佔60.3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82.55%,有博士生導師335名;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1人,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
學科評估:擁有3個雙一流專業,3個國家級重點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2個碩士點和45個博士點。
中國藥科大學
辦學歷史:中國藥科大學始建於1936年,原名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本科四年制)。1937年遷往漢口,1938年遷往重慶,1946年回遷南京。1950年更名為華東藥學專科學校。1952年,齊魯大學藥學系和東吳大學藥學專修科併入學校,成立華東藥學院。1953年,中南衛生專科學校藥劑專修科併入學校。1956年更名為南京藥學院。1986年與籌建中的南京中藥學院合併,成立中國藥科大學。
師資力量: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661人,其中專任教師101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佔91.5%;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91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45人;博士生導師250人,碩士生導師231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德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四青」人才19人次(「國家優青」6人、「青年拔尖」4人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江蘇省教學名師7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111」引智基地4個。
學科評估:擁有一個雙一流專業(中藥學),1個國家級重點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5個碩士點和30個博士點。
中國藥科大學是有一所以國家命名卻沒有位於北京的大學,他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但是他的實力依然配得上他的名字,他的藥學專業全國第一,被評為了A+級,沒有學校在他的之上。雖叫藥科大學,他的中藥學卻入選了雙一流。只不過不能叫「中國中醫藥大學」在學科評估中中國藥科大學上榜四個,A+學科一個,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榜三個,A+兩個,兩者的中藥學都為B+級。在師資力量上,北京中醫藥大學總體師資力量更為雄厚,作為中醫藥的聖地,擁有6名國醫大師(每一位都是國家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