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習 Study
Q:我女兒上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就考砸了,之前又因為疫情關係,在家裡待了好幾個月,每天都借著上網課的名義偷玩手機,完全對自己的成績落後無動於衷,我們也因此吵了好幾次。
最近開學了,可她在家已經閒散慣了,突然變得很不適應上學,每天都說自己不想去學校,還總是抱怨學習太難、老師太嚴厲,連做個作業都要拖到很晚。
看到她這個樣子,我特別火大,管也管了,罵也罵了,但完全沒作用,我真擔心她哪天說不去上學就真的不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青春期叛逆,她以前很聽話的,上小學時成績也好,都沒怎麼讓人操過心。我也理解 ,孩子現在上初中了,學習負擔會更重,心裡難免有壓力,但這個時候如果掉鏈子,之後的中考、高考要怎麼辦?
我真的很著急,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
簡簡周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是青春期的「鍋」。
你提到,孩子小學時成績不錯,但上初中後第一次期末考試考得很不理想,相信孩子的心理落差一點都不比你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小聽話懂事的孩子,大多都會害怕父母對自己失望,所以會很努力地去滿足大人的期待。上初中後,考試失利給孩子帶來了強烈的挫敗感,她會害怕自己無法滿足父母期待,會自責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
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和消極的念頭,很容易讓她產生逃避、退縮的心態,一個顯性的表現就是厭學、拒學。
如果是這樣,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眼前無法輕鬆翻越的一座大山,讓她很有壓力,也感到緊張、恐懼。
再加上疫情期間,孩子的壓力無處排解,還常常跟父母發生衝突,更是加劇了這種緊張。
如果父母看不到這一點,只是一味地給孩子施壓,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沒有孩子不想做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除非他不能。
很多厭學的孩子,都是因為心裡壓抑了太多無法排解的情緒,比如,挫敗、無力、沮喪,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獨感,等等,而且這些情緒已經超出了孩子所能負荷的範圍。
所以,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學,更大的可能是,她做不到。
那麼,看到了壓在孩子心上的大山後,父母要怎麼做呢?難道乾脆不給孩子任何壓力,她實在不想學就尊重她的意願?當然不是。
就像你所擔心的那樣,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絕不僅僅是中、高考,孩子需要在迎接挑戰、升級打怪的過程中打磨自己的能力,更需要不斷積累面對困難的心理力量。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就像之前說的那樣,要看到和理解孩子厭學、拒學行為背後的情緒,並讓她知道,你明白她的感受。
你的理解,本身就能幫孩子卸下不少的心理壓力。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時,她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去卸下心理包袱。
第二,嘗試傾聽孩子,幫助她紓解堵在心裡的情緒淤泥。
如果你願意不帶評價、不帶說教、甚至是不帶任何建議地傾聽她,她就有可能向你打開心扉,傾訴那些堆積在內心的情緒淤泥,或者是對著你大哭一場。
只有當孩子有機會倒掉那些阻礙她成長、讓她失去力量的情緒後,她才能讓大腦恢復理智思考的狀態,重新鼓起勇氣面對挑戰。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磨刀不誤砍柴功,希望孩子學習成績提高,就要先陪她一起清除會消耗她大部分精力的情緒,這樣她才能把更多的專注力放到學習上去。
第三,在幫助孩子疏解情緒的同時,支持孩子去面對挑戰。
或許,在幫助孩子清理了堆積的情緒淤泥後,孩子依然還是缺乏自信,畏懼困難,那就先和孩子一起把目標拆解,從相對容易的任務或是要求出發,讓孩子慢慢積累多一些的成功經驗,之後再慢慢提升難度。
壓力不一定是壞事,也可能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會壞事的往往是超載的壓力。
當孩子得到足夠的理解和支持,並不斷獲得點滴成功經驗的累積時,她的內在力量就會生長,慢慢地,她的承壓能力、面對困難的心理彈性都會越來越強。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遊戲育兒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親子關係顧問
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