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英語的同學都知道,英語是有「時態」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時態」呢?
「時」的概念還比較好理解,如「過去時間」、「現在時間」、「將來時間」,那麼「態」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態」的概念在傳統英語語法中並沒有清晰的定義,並且「時態」的稱呼也較混亂,有稱為「時」的,也有稱為「式」的,比如一些時態稱為「現在式」、「現在時」;「過去式」、「過去時」;「完成式」、「完成時」等等。 這些混亂的稱呼都會影響我們對時態的理解。
我們知道英語的「時態」是針對謂語動詞而言的,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態」是針對動詞的。那麼在說動詞的「態」之前,我們看看名詞有沒有態。
我們以「水」的存在為例,水有「氣態」、「液態」、「固態」;以其性質是否穩定來看,又可以分為「穩定態」和不穩定態。
「水」這個名詞所代表的的物質是一個具體的存在,那麼「動詞」所代表的抽象的「動作」有什麼樣的「態」呢?
我們以「跑」這個動詞為例進行觀察,如下圖所示:
從「跑」這個動作的角度,你可以觀察,她會有幾種狀態:
狀態1: 準備跑 to jog
狀態2: 正在跑 jogging
狀態3: 跑結束 jogged
這三種狀態正是「跑」這一動作的三個階段,也算是「跑」這一動作的完整生命過程, 如下圖所示:
這就是所謂動詞的「態」,動詞的「態」就是一個動作生滅過程的各個「階段」。
「動作」是抽象的,不像物質一樣有具體的存在,但是動作發展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就是動詞的「態」。
當然你還可以從「運動」和「靜止」的角度來說她所處的狀態,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內容。
下面我們定義出「動作」的各種態如下:
狀態1: to do 不定態階段 (特指)
狀態2: doing 進行態階段 (特指)
狀態3: done 完成態階段 (特指)
狀態4: do 一般態階段 (泛指)
前面三態階段是一個動作完整的生命過程,也就是傳統英語語法中的三大非謂語動詞(不定式、ing 分詞、ed 分詞)的起源。
這個生命過程是一個相對空間的生命過程,其並未進入絕對的時空,也就是其尚未賦予絕對的「時間信息」。
當我們把動詞的四態置於絕對的「過去」「現在」「將來」時空中時,英語的「謂語動詞」就橫空出世了,如下圖:
到此,我們了解了「動詞原形」→「非謂語動詞」→「謂語動詞」的三級進化關係,即「動詞原形」穿上第一件衣服「態」進化為「非謂語動詞」,繼續穿上第二件衣服「時」進化為有「時」有「態」全功能的「謂語動詞」,揭示出抽象的「動詞原形」向「相對時空」的「非謂語動詞」,到「絕對時空」的「謂語動詞」這麼一進化過程。
看到此處,你認為態的概念是不是就止步於此了呢?
不是,如上圖所示「態」的概念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疊加,從而衍生出新的時態。
動作的「態」結合動作發生的「時」生出了謂語動詞的「時態」,可以說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動詞「時」「態」的概念,我們才算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英語「時態」。
本文作者謝瑞,著有《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一書和《英語思維:十課建立完美語法體系》系列視頻課程,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