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
孩子的第一個任務是不是看《開學第一課》?
你陪ta看了嗎?
小聲地說:小樂也看了《開學第一課》
仿佛找到了以前要寫觀後感的緊張感
其實,觀看《開學第一課》並不只是一項學校布置的任務,回顧歷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從2017年的「中華驕傲」到2018年的「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再到2019年的「創造向未來」,再到今年「少年強,中國強」。每一年,開學第一課都從時代主題切入,結合時事來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篇章:擔當;第二篇章:團結;第三篇章:科學。
你發現了嗎?在科學這一篇章中,穿插了不少當下熱門的人工智慧與編程元素。
大數據助力疫情防護
吳尊友:「大數據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將著重講述北京的疫情防控。
他提到「西城大爺」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病人通過回憶14天內去過的23個地方,為疾控人員根據提供了有效數據。他們通過採集環境標本,在24小時內就鎖定了病毒源頭所在地為新發地市場。
同時,吳尊友還告訴同學們,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的保障。
西城大爺「流調清單」
那麼,你了解大數據嗎?
人們每天的生產生活、工作都在產出數據,這些大批量數據並非簡單重複的數據,大數據技術實際上就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存儲、清洗、分析,最後實現數據增值。
舉個例子,你在淘寶上瀏覽時,是不是時常會發現頁面出現的都是自己想買或者心儀的商品呢?而且商品的價格都在自己消費能力範圍之內呢?
這就是淘寶APP在搜集了用戶的基本信息、購買信息、瀏覽習慣、興趣愛好等等信息數據後,對商品進行篩選並精準推送的結果。
如今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使用智能設備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馬雲: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DT的時代。
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數據的作用成為了科技產品能否精準定位服務受眾的基礎。
這是一個市場龐大,需求旺盛,就業前進廣闊的新興行業,而邁入大數據行業的基石就是擁有編程知識和思維。
「北鬥」璀璨
謝軍:「仰望星空,北鬥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謝軍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講述北鬥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和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疫情期間,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向世界展示實現了「十天建成一所醫院」壯舉的「中國力量」。「
一般來說,航天系統內一件產品中新技術的使用率不超過30%,但在北鬥衛星裡,新技術的使用率超過了70%。
北鬥基礎產品已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多款北鬥晶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水平達到28納米。
「北鬥」中的新技術應用真正驗證「創新就是生命」這句話。只有創新才能讓我們國家做到不依賴他國,獨立自主,在國際上提升國際競爭力,在國內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吳尊友主講的大數據,和謝軍主講的國之重器「北鬥」的成功必然少不了人工智慧與編程的助力,也正彰顯出人工智慧與編程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強則國強,編程人才的培養是為國家在人工智慧時代提供不竭的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