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30日電(羅煥林)自8月實施「報行合一」新政以來,車主能拿到的優惠的確減少了。
這段時間車主張文有些焦慮,「我聽說8月以後續保漲價了,打電話給車險銷售人員,對方說8月底再辦,可到現在他也沒給我來電話。」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車險費率監管通知,從8月1日起,財險公司報送給銀保監會的手續費用必須與實際執行的政策保持一致,行業統一手續費上限不得以任何形式突破。張文提到的「車險漲價」的消息,正是源於上述新政「報行合一」的出臺。
在不少人看來,新政實施雖不是車險直接漲價,但以往的優惠幅度下調,也意味著車主購買商業車險要多掏錢了。如今,新政實施滿一個月,情況究竟如何呢?
新規旨在加強行業自律
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財產保險公司在報送商業車險費率方案時,應報送手續費的取值範圍和使用規則,「報多少、給多少」。
8月1日,由九大財險公司領頭,在全國33個地區正式開始實施「報行合一」,實施新的手續費上限標準。8月8日零時開始,其他中小財險公司也要切換手續費上限新標準。到8月30日,這一行業自律規範實施剛好滿月。
中新經緯向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上述手續費標準是保險公司根據不同地區、險企的不同體量而自主約定的標準。中國人保財險的車險銷售業務經理張江紅介紹說,此前,車險行業大打「返傭價格戰」導致相互損利,為改變這一局面,保險公司希望藉此加強行業規範。
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經緯,目前在市場上廣泛流傳的車險手續費上限是新車為25%~30%,舊車為20%~28%。新政實施並不是車險直接漲價,但是由於規定了上限新標準,以往的優惠幅度會有所下調。
▲「報行合一」後各保險公司車險業務手續費上限值 中新經緯 羅煥林 制表
車險沒漲價,但返傭的確少了
張文有一款2010年提的吉利帝豪,售價約10萬元。2017年,他在人保財險一共投保了交強險(665元)、第三者責任險(1246.95元)、機動車損失保險(1304.08元)、機動車損失保險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32.62元)、團體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200元)以及不計免賠率(382.76元)共6個項目,包含360元車船稅在內一共要花去4192.13元。但是張文能夠得到車險銷售返給他25%~40%之間的佣金,最後實際花費為3000多元。
▲車主張文出示2017年的車險部分保單
而如今,與張文一直有合作的保險代理人李銘告訴他,新政實施之後,手續費有了上限標準,而且過去一年張文有過一次出險記錄,車險折扣會減少,加之不能像以前那樣得到較高的返傭,即便他「幫忙做下任務,也要比去年多花三四百塊錢」。
張文感嘆,「就算沒有出險記錄,今年車險沒漲價,但返傭減少了,車險費用還是增加了。」。
曾擔任過某保險代理公司總經理的祝興佳對中新經緯坦言,自8月實施「報行合一」新政以來,車主能拿到的優惠的確減少了。
他舉例說,一輛售價約5萬元人民幣的吉利全球鷹,提車年份是2012年,在2017年作為二手車買來時在太平洋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車損險、車上人員座位險以及不計免賠共計5項保險項目,保費約4000元。按照新政規定,今年的保費是3000多元。但如果在8月1日之前續保,車主可以「省下300元左右」,優惠減少了10%~15%。
此外,祝興佳介紹說,原先投保能拿30多個點的「佣金返還」。今年8月「報行合一」之後,由於大公司統一規定了手續費上限,他只能考慮選擇一些仍然能拿比較高的點的小公司進行投保。
不過,對於祝興佳提到的通過小公司可以獲得高點佣金返還,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懷疑。
人保財險的車險銷售業務經理張江紅說,現在不可能有如此高返點的車險業務存在,中小公司的優惠最多也只比人保財險、平安和太平洋等大公司高兩個點。如果發生違規行為,涉事保險公司將面臨停業3個月的處罰。
「這次統一費率要求很嚴,很難有機會繞過這個上限」。張江紅補充說。
如何購買車險更划算?
車險產品一般通過汽車4S店、保險代理人、電話及網絡銷售等幾種渠道進行銷售。在祝興佳看來,在這些渠道中,4S店受「報行合一」新政影響最小。
他解釋道,4S店提供的車險服務本身溢價率高,之前投保一般會獲得相當於車險原價40%的店內消費現金券或充值券、機油等養護產品。現如今有了上限封頂,返還的現金券大約在25%~30%左右。在祝興佳看來,「比起保代、電銷和網銷因為『報行合一』而不能再向客戶返還像以前那麼多的現金和油卡,現在去4S店做保養更加划算。」
不過,祝興佳也有擔憂,他覺得這次的行業規範「堅持不了多久」。
他解釋說,車險的定價相當透明並且統一,這是行業的現狀。大型保險公司由於品牌信用好、網點多、服務較好,形成了市場優勢。「人保財險、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3家公司佔據市場份額的60%~70%。新政的實施,短期來看,會讓靠拼價格優惠、拿返點拉攏客戶的其他中小保險公司更難生存,轉型也更加艱難。」
「只要有一家保險公司忍不住打破規則,市場馬上就亂。這時候,行業監管更加不能缺位。」祝興佳說。(張文、祝興佳為化名)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