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就始終為人津津樂道,譬如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種種糾葛,時至今日都還為人爭論不休。但身在民國,徐志摩又是「新月派」詩人,走得還是熱烈但還算是矜持的路子,總收著一點,而且因為畢竟過去了快一個世紀了,自然更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讓人看不太透。
但當代才子王朔可就不一樣。如果徐志摩是在房間裡頭彈鋼琴的,那麼王朔就是在箱子裡頭跟人拼勇鬥狠的。這在王朔的很多作品中就能夠反應出來,比如他的代表作《動物兇猛》、《玩的就是心跳》、《無知者無畏》等等,遣詞用句都有一種特別的「痞氣」,讓人感受到一種野蠻生長式的生命力。
而他的愛情也是這樣大開大合,同時也常常受人非議。但王朔本身是不以為然,這個才子什麼都敢罵,自然也從不怕人罵自己,反而害怕別人對他好,對他好他就不能不想著回報,否則就「臊得慌」。
1958年,王朔出生於江蘇南京市,從小就特別愛玩愛鬧,常常跟朋友們拉架打仗,是大人們眼裡的熊孩子,鬧騰的慌。也正是因此,長大之後的王朔頗有一種「叛逆」的精神,而投射到文字上,就是生動的諷刺和戲謔。
一開始,王朔並沒想過當什麼作家,1977年的時候,他加入了解放軍海軍部隊,後來成為了一名操舵兵,後來又當了一名衛生員。衛生員相對而言訓練要輕鬆一點,而王朔有了空閒,沒事打發就寫點東西,結果《等待》就應運而生了,還在1978年的時候在《解放軍文藝》期刊中發表了。
由此,王朔進入了解放軍文藝社工作了幾個月,1980年退伍之後又回了北京在醫藥公司當業務員。但在當時做業務員賺不到多少錢,王朔隨後又辭職去經商創業,結果啥都沒撈到還賠了本去,實在沒事幹他就又操起了筆。
結果在1984年的一篇《空中小姐》在《當代》文刊中順利發表,也讓王朔有了些名氣。也是在這個時候,他認識了他的前妻王旭佳,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他還將自己跟王旭佳的感情生活寫成了《浮出海面》,也在《當代》中得以發表。
此時的王朔在文學圈子裡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了,事業順心之下,王朔與王旭佳在1987年的時候就結了婚,次年就有了兩個人的女兒。但幾年之後,他卻與當時堪稱才女的徐靜蕾相識,並且慢慢愛上了比自己小了整整16歲、朝氣蓬勃的徐靜蕾。
而為了徐靜蕾,王朔不惜與王旭佳離婚,還將自己的女兒送去了美國,只為能夠沒有負擔地跟徐靜蕾在一起。徐靜蕾生於1974年,在1993年左右因緣際會下與王朔相識,當時徐靜蕾還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大二,是無數男同學心中的女神。
但徐靜蕾卻更加欣賞王朔的才氣,兩個人就這麼在了一起。而王朔對徐靜蕾奉行的原則是「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幾乎是百依百順。比如當時的徐靜蕾在電影圈還不太出名時,已經在文學圈子和編劇圈子頗有盛名的王朔就擔綱編劇,讓徐靜蕾出演了電影《我愛你》,讓她獲得了華表獎最佳新人獎和優秀新人女演員獎。
因此在演藝圈中都說「沒有王朔就沒有徐靜蕾」,可兩人最後還是因為各種原因分手了。但分手之後,兩人還是保持著相當要好的關係。有一段時間王朔事業受挫,徐靜蕾甚至還直接給他買了一棟別墅!
而王朔也在2015年的時候再次操刀,成為了徐靜蕾導演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編劇,在這部影片中,王朔完全放棄了自己「痞子」的風格,而是走起了婉約收斂的路子,可見王朔對徐靜蕾之重視。
但王朔始終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心存愧疚,在2008年時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對女兒也是儘量去關愛呵護,這也是王朔桀驁不羈的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溫柔時刻。
但即便如此,王朔還曾說:「雖然我這輩子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是我死後所有的財產還是要留給徐靜蕾。」他的這句話自然引起了不少的非議,好似真印證了那句「才子無情,戲子無義」一般。而究竟要如何評判,最有發言權的,還是他的妻子和女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