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金庫」搬遷全程拍攝。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藝明 通訊員林欣欣
銀行保管箱被稱為「移動金庫」,一旦其需要集體遷移,將面臨很大風險。除了需要荷槍實彈的專業押運人員護送,「移動金庫」搬遷還需要特殊的「保鏢」保駕護航。
「移動金庫」到底是怎樣搬家的呢?近日,佛山某銀行一網點需要搬遷,雖然距離只有500米,卻用了整整三天時間。今天,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為你揭開「移動金庫」搬家的秘密。
「移動金庫」搬遷難
近日,佛山某銀行南海松崗支行的網點需要搬遷,隨之搬遷的還有網點內253個保管箱。保管箱裡涉及的財物價值難以預估,可能是價值不菲的財物,可能是古董、翡翠玉鐲等易碎品,也可能是對租戶意義重大的物件,因此也被稱為「移動金庫」。
「移動金庫」搬遷,最大的難點在於運輸的過程。雖然銀行的新址和舊址之間僅有不到500米的距離,車程要十幾分鐘,但是涉及參與遷移的銀行、施工方、搬運方、押運方,安全問題還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特別是押運過程中,視頻監控會出現真空地帶,從前門還是後門進出,路線如何規劃,都是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在安保工作方面,銀行專門聘請了安保公司的專業押運公司,2臺專業的押運車以及大量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隨時待命。接下來,銀行需要通知客戶,以規避相關的法律風險。不過,這批銀行保管箱共有253個,雖然銀行提前通知了租戶,並籤訂了相關責任書,但仍有7個保管箱的主人聯繫不上。
整體搬遷歷時3天
因為仍有保管箱的主人無法聯繫上,一旦運輸過程離開了銀行的監控範圍,如果今後有什麼糾紛,如何釐清責任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此,為了讓保管箱全程處於第三方監控之下,避免今後發生糾紛,銀行主動聯繫了南海公證處,全方位固定證據。公證處人員因此也成為此次保險箱搬遷的另類「保鏢」。
保管箱數量龐大再加上整體工作環節較多,保管箱遷移預計從3月27日開始,至3月29日結束,一共需要三天時間。其中前兩天是涉及整體拆除,最後一天則是搬運、押送、組裝。
搬家500米 花了10小時
南海公證處辦證三部主管李泳恩公證員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他介紹,公證處通過實地考察與銀行方最終敲定較為完善的方案,確保搬遷期間每個環節都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進行。
3月27日,公證人員和銀行方一起,對需要遷移的保管箱進行核點、封籤(用封條封住鎖匙口)並拍照,完成後將保管箱庫門封籤;3月28日,公證人員將保管箱庫門解封,銀行聘請的工程師對保管箱的包邊進行拆除,公證人員全程見證拆除過程並錄像和拍照,完工後再次封籤庫門,要求銀行重點監控保管箱庫房。「只要拆開封條,我們的公證人員必須在場;人員離開後,我們會再次貼上封條,同時拷貝下這段時間內的銀行監控,以備今後查閱。」李泳恩表示。
3月29日是整個押運過程的「重頭戲」。從早上8時開始,公證人員將保管箱庫門解封,銀行聘請的工程師對保管箱整體予以拆除,保管箱共28組,可分拆為56個部分。拆除後,搬運工進場搬運。
銀行、施工方、搬運方、押運方共有20多人參與了搬運、押送的過程。由於人數眾多,過程繁瑣,南海公證處在整個過程共安排了10個重要見證點,架設有錄像設備,每個點都有專門的公證人員負責。開封庫門時,拍攝整體拆除保管箱的過程;搬運保管箱時,公證員要拍攝和清點數量;裝車完畢後,公證員馬上封籤車廂,並跟隨貨車監督運輸過程。到達後,需要實時監控運送過程,然後拍攝和清點保管箱入新庫的過程,最後拍攝組裝保管箱的過程、解封保管箱。對於拍攝要求,李泳恩說一是先拍整體,再拍局部;二是保證全程記錄、畫面動態連續。
在經歷了10個小時後,253個保管箱終於成功搬遷至銀行新辦公地點並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