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網友問我:「我的孩子今年初三,但學習成績不好,想讀五年制(3+2)大專,有沒有前途?」我只能告訴他,有沒有前途的是人,而不是某個學校或者某個專業。有些985、211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也有出現沒什麼出息的人,但你不能說985和211不行;有些從大專院校甚至高中畢業之後不用多久就成為人生贏家,但你不能說每一個就讀於大專或者高中畢業的人就一定都能如此。
教育,以人為本;前途,也是以人為本,而不單單是以學歷為本。孩子才初三,年紀還小,有的甚至不知道讀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所以很多中學生在初中三年幾乎都在蹉跎歲月,最終導致初三的時候成績一塌糊塗——重點高中是一種奢望,普通高中也有一定的難度,那麼選擇五年制(3+2)大專,可以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其實也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選擇五年制大專,其實就相當於選擇了一條比較穩妥的生存道路。說得淺顯一些,大部分五年制大專是教會孩子們學會一技之長的,而這一技之長恰好是一個人能否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有人一輩子搬磚也能養活一家老小,有人寫自媒體也可以混得風生水起,有人開挖掘機也能賺得盆滿缽滿……一句話「駝負千斤,蟻馱一粒」,只要能夠這個社會的有用之人,在這個社會上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無論是頂尖985的高材生還是清掃大街的清潔工,我認為都是這個社會上有前途的人。
其次,五年制大專,注重的是理論聯繫實際,在課程的設置上,五年制大專理論方面可能存在短板,可實踐性更強,但畢業之後想找到與自己所學相對口的工作,難度並不大。而且,3+2大專前三年前三年學的是中專的課程,但到了最後兩年,所學的課程是大專的課程,花五年時間,學到了本領,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學生,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帳:如果孩子上普通高中的話,通過高考因為成績不好而考入大專院校,要花整整6年時間(高中3年,大專3年);而初中畢業之後直接讀3+2大專,只需要五年就行了。二者相差一年,但畢業證的含金量相差無幾,所以3+2大專的「性價比」還是蠻高的。故此,讓成績差到一定境界的孩子再復讀一年初三,我個人覺得沒有多大的必要。
當然,如果孩子的潛力還行,能讀高中還是讀高中比較好,因為孩子要是一不小心在高中的時候學習上突飛猛進,腦殼中的「聰明花」到高中的時候才開,那麼讓孩子過早結束學業,不一定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