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居家時間最長的三個年級,約52萬名小學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今天返校開學。本市中小學實現全學段線下開學。
雖然開學晚,但各校都沒有忘記這批離開校園最久的孩子,各種開學儀式將為他們「精心再現」。有的學校,還請來高年級的學姐學長敲起歡迎鼓,歡迎他們重返校園。此外,為了儘快喚起他們對學校的美好記憶,針對這三個年級,各校採取「儘量不換老師」「不換校區」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他們對校園的陌生感。
最小老生享受「新生」待遇
今天返校的三個年級學生,是疫情以來唯一沒有返校經歷的孩子。比如新學期二年級的孩子,從去年9月至今,他們只上了一個學期,被稱為「史上最短一年級」。各校精心準備,期望儘快喚起孩子們對校園的美好記憶。
「新的二年級是年紀最小的返校生,他們的校園記憶只有一學期,之後一直沒有回到過校園,甚至沒有和老師同學們見過面。」垂楊柳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鄭丹娜說,學校今年為了他們打破「慣例」,二年級不再換校區,也儘量不換老師,希望老地方讓學生們找到更多熟悉感,從而減少焦慮。即便不換校區,班主任依舊會帶著二年級的學生重新熟悉校園。比如新添的一米線,上衛生間、打水等都要更有秩序;班上有扇窗要一直開著,保證教室空氣流通等。「四五年級學生還會有認識『新朋友』的環節。」鄭丹娜解釋,他們會面臨換校區、換老師的情況,這些都是他們的新朋友。各班老師也會給和家長提前溝通,建議他們和孩子一起調整作息時間,準備學習用具,開學後每天和孩子聊聊天。
今天,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的二年級學生重新享受一次「新生」待遇。該校校長張文鳳解釋,這撥學生離校時間最久,年紀又最小,關於校園的記憶已經有些淡忘了,所以老師們會重新為他們定製一次升級版的「入校教育」,學習學生手冊內容,重新認識校園和小夥伴。
口罩套、溼巾、紙巾……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小學則為新返校的同學們準備了「返校禮包」。
最晚返校仍有開學典禮
雖然最晚返校,但開學的儀式感一點兒不少。
大峪中學將為二三四年級學生舉辦專門的開學典禮——「終於見到你」,返校的學生們成為絕對主角。
八面寫有「歡迎回家、大展宏圖」的劍鼓在五一小學的校門口就位,已經返校的五六年級學生敲響大鼓,為剛返校的二至四年級學生鼓勁兒。該校德育老師隋紅軍說:「敲鼓迎新不僅有氣勢,讓大家都提起精神,而且取代了以往擁抱和握手的禮節,更符合防疫要求。」陳靜是六年級老師,她說:「已經提前告訴了高年級學生,要以身作則,為弟弟妹妹做好校園裡的榜樣。」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在升旗儀式上跟新返校的學生們分享心裡話,激勵每一位學生以這些時代的人民英雄為榜樣,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動力,做新時代的中國少年。
宣師一附小校長張玲說:「雖然是本學期迎來的第二撥學生,但開學典禮照舊。垃圾分類、節約糧食等內容都將引入儀式,讓孩子們既有新鮮感,也有熟悉感,更踴躍地主動適應校園生活。」
新學期從回憶開始
門頭溝區育園小學的老師們為了迎接二三四年級的學生,用照片布置了「回憶甬路」,學生一路走進校園,看到過去的230天裡自己的變化,看到曾經校園裡奔跑的自己、樹下讀書的自己,一點點喚醒校園記憶。該校還評選出學習小主人,運動小健將,生活小能手,環保小衛士,孝親小達人和文明小使者「六小少年」,以年級為單位分享小少年們的好方法、小妙招,鼓勵孩子們在新學期有新成績。
五一小學為新返校學生準備的開學第一課,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改成「研討會」。「各班老師會帶著學生分享疫情期間的經歷,從談感受入手讓彼此快速熱絡起來,為孩子們減少壓力。」陳靜說。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新學期不急著上新課,各班老師會分享孩子們疫情期間的成長日記,然後請學生們講講自己的成長故事,打破距離感,拉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距離。「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一樣,有些學生拿出自己的零用錢,買了口罩、消毒液送給社區工作的叔叔阿姨;有些學生的父母是醫護工作者,他們就主動承擔家務勞動,讓父母放心;還有些學生在家給自己立規矩,學會自律……一段段小故事,讓學生們有了展示的舞臺,也讓他們找到身邊的小榜樣。」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