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齊文穎先生九十壽誕 | 陳勇 :齊門問學 感懷師恩——賀齊文穎教授九旬生日

2021-02-16 美國史研究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得益於許多貴人的諄諄教誨、無私的關懷和幫助,這包括父母、 老師、 同窗和友人。1982年,我從北大本科畢業後,考取碩士研究生,有幸留師從齊文穎老師,研究美國史。此乃我人生道路和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齊老師就克服種種困難,開始從英國史轉向研究美國史。1979年, 改革開放伊始,齊老師通過英文考試,被選拔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為其兩年的訪問學者。那年,北大一共派了七位教師赴美進修,齊老師是其中唯一的文科學者。在美期間,齊老師上課與學術研究之餘,也收集了大量文獻,為日後在中國開拓美國早期史這一新領域的研究墊立了基礎。與此同時,還花了大量精力、時間與美國的美國史學家,進行廣泛、深入的學術交流。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齊老師成為中美史學界之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 

回國後,齊老師給本科生開設了美國通史課。不久,又招收了她的第一批美國史碩士研究生。滿雲龍師兄有幸成為齊老師的開門弟子。隨後,郭琦濤、葉霖、楊志國和我也加入到齊門弟子的行列中。齊老師嚴謹的治學方法、鍥而不捨的敬業精神,給吾等樹立了學業上的標杆。她讓我們從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中各選一個,作為研究的重點,並鼓勵、要求我們直接用英文和原始材料,進行研究。這大大加強了我們研究成果的深度,用現在的說法,即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

作為她一代人中的中國美國早期史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者之一,齊老師得到了英美同行的極大尊重。這使得她能把很多國際知名學者請到北大講學,充分體現了她獨具一個的國際化的教育理念,也展現了她與眾不同的大師風範。我們這些弟子也由此進一步擴展了學術視野。這些受邀來北大講學的著名學者,包括研究奴隸制和內戰史的Leo Litwick、美國勞工史學家David Montgomery、英國的美國早期史專家Jack R. Pole、英國的勞工史和社會史大家 E.P. Thompson。這都是國際上學富五車、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的大學者。比如,E.P. Thompson教授其1963寫成的《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中所提出的方法和概念,對於美國史研究的深遠性影響,至今猶存,他也是歐洲和平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能有機會直接和些大師級的學者直接對話,不僅僅是我們的榮幸,而且還給我們提供了在學術上進取的難能寶貴的機會。後來我到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博士討論班上,常常讀到這些學者的著作。當同學們發現,我這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居然認識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時,他們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齊文穎教授與史密斯教授、楊立文教授暨弟子滿運龍、陳勇、葉霖、楊志國等合影

有的美國學者在北大講學長達半年到一年之久,不僅是良師,還成為我們的好友。我到了美國之後,在生活和學業上,一直不斷地得到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我知道,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體現出他們對於齊老師的敬重。當齊老師八十華誕之際,曾攜全家在北大講學一年的Bruce Stave 教授曾專門撰寫《感謝您,齊文穎教授》, 論及她作為美國早期史及婦女史研究知名學者的學術成就,也提到她對他們一家在學術和生活上的幫助。另一位美國學者是康奈爾大學的Michael Kammen教授。他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美國史學者之一,曾因其名著《自相矛盾的民族: 美國文化的起源》獲得普利茲獎,曾任美國史學會的主席,也是我在康乃爾大學的博士導師。1984年底,齊老師請Kammen教授來北大講學,也因此成就了我與康乃爾的學術之緣。

齊老師培養學生、關心學生,可謂不遺餘力,是我們的楷模。主要是得益於恩師的栽培,如今薪火相傳。在齊門弟子中,不乏繼承齊老師的敬業精神和美德者。幾十年來,我也一直受益於同門的友誼、激勵和支持。運龍師兄後轉行成為大有成就的律師,但始終不忘歷史研究;轉行後不忘初衷的還有葉霖博士。陸丹尼的博士論文是有關中國留學生政策的開創性研究。楊志國教授和我一樣,還堅守在史學領域,現任威斯康星大學River Falls 校區任歷史系主任及中國留美歷史學會會長。郭琦濤博士已是徽州研究的權威,從伯克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不同大學任教,十來年前加入歐文加州大學,成為我的同事,成為齊門的又一段佳話。我的師弟楊玉聖教授,在齊老師八十華誕時,曾與運龍兄和我一起,編纂《美國史探研(續編)》,以賀師恩;當恩師九十華誕之際,又與運龍兄一起,為老師主持編纂《齊文穎文稿》,學有代際,然傳承不已。這應該是我們這些齊門弟子回報師恩、也應該是老師略感慰藉的心意罷? 

寫完篇短文,又讓我回想起在燕園師從齊老師讀碩士時的美好時光。那是一個天藍水淨的年代,因為我們青春奔放,也因為有恩師的關愛。

祝齊老師生日快樂,壽比南山。

相關焦點

  • 賀齊文穎先生九十壽誕 | 葉霖:點點滴滴 以饋師恩——賀齊文穎老師九旬華誕
    在齊老師的努力和主持下成立的北京大學燕京美國問題研究中心,將美國圖書館和有關基金會、來訪的教授捐贈的書籍,建成一個以美國史專著、工具書和文獻為主要特色的美國問題文獻中心。記得在讀大學期間,我在圖書館只能將讀到查爾斯·比爾德的美國史著作。
  • 楊作民先生百歲壽誕 眾弟子四世同堂共慶賀
    本網訊8月31日,農學院老教授楊作民先生迎來百歲壽誕,小麥育種中心眾弟子「四世同堂」為他在新樓2060會議室舉行百歲壽誕慶典。校長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出席並為楊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 三千甲子 九十春秋丨慶何成康教授九十賀誕暨拜訪訪談
    引言「三千甲子,九十春秋。松鶴遐齡延耄壽,子孫繞膝樂天倫。瑤池果熟三千歲,海屋籌添九十春。」01前奏 2018年11月30日,為了恭賀商學院創始人之一何成康教授的九十壽誕,青島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管永建老師,
  • 感懷師恩,節日快樂!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張小小的講桌那裡有老師們日復一日忙碌的身影寒來暑往多少青絲不再,但見白雪滿頭他用歲月種出了桃李滿天下感懷師恩,節日快樂!
  • 楊振寧教授:我90歲生日時,清華送了一件禮物,但我不太喜歡
    為我國物理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教授楊振寧就是享受工作的代表之一,90高齡的楊教授目前依然在兢兢業業的為我國物理事業做出貢獻,耄耋之年的他不僅在科研上繼續發光發熱。 在清華大學裡,作為名譽教授的楊振寧多次為本科大學生執教,教授他們相關的專業知識,更告訴他們大量自己在科研上的心得體會,讓學生們更進一步的成長。 楊振寧教授的九十歲生日 2012年6月,耄耋之年的楊振寧教授依然在清華大學勤勤懇懇的教書育人。
  • 「師恩難忘」|詩詞專輯
    致小學數學老師黃木如六十幾年前,先生立桌邊。乘除加減法,三角股勾弦。直尺量身直,圓規導智圓。啟蒙恩至大,飲水謝開源。周少洪(耒陽)贈詩詞導師孔汝煌教授歷盡崎嶇樂太平,蒼松雲鶴共崢嶸。兩忘寵辱心源淨,一掃榮枯眼界清。道論精微無別怨。詩詞溫厚有徽聲。
  • 藝術大師時白林迎九十歲壽辰 自稱每天練五禽戲(圖)
    人民網合肥2月15日電(記者苗子健)2017年2月15日,適逢著名戲曲音樂家、黃梅戲音樂泰鬥時白林先生九十華誕,安徽廣播電視臺戲曲廣播策劃推出了特別欄目,邀請時白林先生和他的夫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丁俊美,安徽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安徽省黃梅戲藝術發展基金會名譽會長秦德文,安徽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蔣建國,黃梅戲「五朵金花」
  • 李正名先生九十自述
    2021年1月2日,是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和農藥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講席教授李正名先生九十華誕。值此先生九十華誕之際,我們通過刊載李正名先生的自述來了解他情系祖國、無私奉獻、潛心科研、桃李滿園的華彩人生。
  • 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感懷師恩,弘揚尊師重教美德
    9月7日,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舉行了「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主題的升旗儀式,共同感懷師恩,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高中部張振鵬老師進行了主題演講,表達了奉獻之心,十年級(1)班劉亦楊、李怡凝帶來了「師恩情深 感謝有您」的主題演講。同學們向老師獻上師恩禮,給老師一個擁抱,道一句感恩。
  • 感懷師恩情 一份謝師禮的誕生
    是老師9月10日天下桃李謝師恩我想起了您感懷師恩情如何表達我的謝師情我想送您擴音器
  • 四十五年講臺情,九十壽誕共歡慶
    文德輔老師九十壽辰儀式方案 一、時間 2020年8月9日中午 二、地點 蜀一蜀二名宴(鳳凰山水南區) 三、議程 2、議程 (1)主持人開場宣布喜迎文老師九十壽辰今天是2020年8月9日,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我們迎來了文老師的九十壽辰。
  • 詩賀張勃興先生九秩大壽通覽
    賀張吟長九十壽誕朱曉林宦海遨遊若許年,歸來赤子種詩田。正身何懼風雲起,興陝不惜汗血彈。還借豪吟揚國粹,廣聯俊友續文緣。巍巍華嶽剛鋒在,九秩情懷類聖賢。步孟會長韻賀張老勃興先生九十壽誕王生才燕趙奇男襟抱寬,隻身西渡扣秦關。鼎新革故政聲著,瀝血嘔心玄鬢斑。倡舉詩旌杜陵上,率開鵬翼碧霄間。賀箋如鶴漫天舞,蓬島仙翁綻笑顏。
  • 袁隆平九十大壽生日,提早實現80歲的生日願望比九層蛋糕更耀眼!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首叫「鋤禾」的詩(亦為「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描述了農民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辛勤勞作的場景,體現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提醒我們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糧食。詩句琅琅上口,節奏輕快,至今仍被人們流傳極廣,婦孺皆知。
  • 低調度過90歲生日!他是東大首屆三位「教學名師」之一
    前幾天單教授剛剛度過90歲生日哦!曉東,我聽說啦!沒有聚會,沒有掌聲,單教授低調地度過了這一天呢!哇!讓我們也帶著祝福,一同走近這位深受東大人喜愛的老教授吧!原東南大學發展戰略專家組組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 程明熙賀 2021年1月21日《臨江仙 慶單炳梓先生九十壽誕》西子湖邊俊彥,六朝松下名師。七年助教憶當時。講壇臻藝境,桃李自成蹊。
  • 為什麼有人說「人老了不要過生日」?一定要轉給家裡人知道
    不過,有些人可能不喜歡別人給自己過生日,這可以理解,可能是這些人比較內斂,所以怕麻煩、怕矯情、怕尷尬、怕難為情,或者對自己的生日並不在意,歸根結底這是各自的性格導致的。但人老了就不要過生日這個觀點,小編認為沒什麼道理。網友回答:做為人之生日,曰之壽誕,什麼時候開始過最好呢?各地風俗恐有所不同。
  • 夜空中最亮的星,初中教我英語的老師,感懷師恩我在找尋你
    有一次早讀快結束的時候張老師問我:昨天學的單詞會默寫的嗎?我當時以為班上的同學都會了,如果我不會豈不是很丟臉很尷尬,於是我就脫口而出會呀。老師沒有多餘的閒話,直接示意我跟著他出去。和我一起出去還有另一個英語天才,結果傻眼了。我倆被張老師帶到另一個班在黑板上默寫昨天學的單詞,當時所有人都還在早讀,幾十雙眼睛看著我倆。結果就是很尷尬,很尷尬。
  • 問學 | 楊聯陞:書評經驗談
    主席,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是胡適之先生的陽曆生日,大家同來紀念,很有意義。      (胡先生不喜歡用誕辰,他以為《詩經》「誕彌厥月」之誕,未必是誕生之義。自然,以誕為生,已是約定俗成了。)
  • 唯有師恩留心間——回憶恩師季羨林先生
    改革開放以後,印度語言文學學科因為有季羨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被評為全國第一批重點學科和博士點。留校後,先生在與我聊天時談及,要搞好教學和研究,必須多學幾門外語。1976年,在先生的鼓勵下,我辭去教研室主任一職脫產在西語系進修英語,這對我日後的教學、研究乃至在國外的學習、工作均受益無窮。 季羨林先生對做學問終身堅持:要專心不二,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
  • 【慶祝教師節】感謝師恩:林桂生先生二三事
    他20多年堅持為「新生代」免費教授書法,義務教授學生達數百人,為學生開設免費漢字、書法講座累計達1000小時。他身體力行推廣規範漢字使用,為學校師生、普通市民連續25年義務書寫春聯不計其數。林桂生老師為社會、為學校、為師生做的公益之事,達到了「萬小時定律」的要求。學到老、活到老、做到老、樂到老,他「永遠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