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 登 通訊員 陳可夫
近日,藤縣最偏遠的寧康鄉深度貧困村料南村祥雲木材加工廠裡一片忙碌景象,預加工木板進入生產銷售旺季。
「吱吱吱」,一陣刺耳的鋸音過後,木屑翻飛,杉香撲鼻,一塊粗木板初步加工完成。
記者剛和木工吳飛聊上幾句,便被他的手機鈴聲打斷。
「我們要抓緊了,一周要交貨!」吳飛接完電話,催促身旁的工友們加快生產。
此時,廠裡的兩條生產線一刻沒停,在10多個工人的配合下,一塊塊方正的木板源源不斷堆疊起來。村支書黃素雲看在眼裡,樂在心上。
料南村最不缺質量好的杉木,全村擁有1.3萬畝杉木林,幾乎每家每戶都參與種植,人均綠化率領先全縣平均水平。料南村離貴港市平南縣交界只有10多公裡,但是距離藤縣縣城卻足足有120多公裡。過去,村民一直砍樹賣到平南縣,每砍完一撥就要再等15年才能砍下一撥,加之山高路遠,運費成本攀升,不少村民因為在斷檔期裡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或是家庭遭遇不幸,很容易致貧。
曾經,全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2.33%。
林在山中茂,人在家中窮,怎麼辦?這幾年,藤縣除了在深度貧困村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還組織林業專家、科技特派員把林下綜合種植、養殖技術送到村民家門口,培訓林農杉木豐長管護技術。在多方精心幫扶下,料南村的杉木長得粗壯厚實,大徑木比例逐年提高。
藤縣寧康祥雲木材加工廠原本只是一家小規模企業,在得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業扶貧資金的支持後,今年的廠房面積已經擴容到1000平方米,產值預計可達200萬元,可提供將近20個貧困戶專職崗位。
「我們批量加工中等米徑的杉木,同時把大米徑原木運到平南的大型企業加工,增加村民的收入來源,一舉多得。」吳飛說,「五一」假期,村幹部們都沒閒著,大家實地勘測了一條新的產業路,積極向縣交通部門爭取建設資金,爭取把料南村與平南縣的距離縮短至5公裡以內,「往後村民外銷木材,再也不用靠馬車中轉了。」
群山綿綿,杉木青青。大自然給這個小村莊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村支書黃素雲立足本地資源、依靠加工杉木增收脫貧的做法,讓大家看到了發展杉木林的前景。
據介紹,當前粗加工的板材和方條可以賣到1700元,比以前單純賣原木多800元,越來越多村民把木材交由村集體來打理。今年,村集體通過入股藤縣國企和寧康鄉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預計獲得分紅約11萬元,集體產業發展資金缺口得到緩解。
截至目前,料南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6戶735人,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1.84%,剩餘的14戶42人將在今年內完成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