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做了美麗的惡夢,想清醒我卻抵不過心動;夢裡你是無底的黑洞,我無力抗拒失重......」「哎哎哎,小姑娘,別嗨了,再不把音量調小一點,你的噩夢真要來了,看看你戴著個耳機,姑姑都能聽到歌聲,這音量得有多大喲」。
上周回老家去堂哥家吃飯,剛上初中的侄女的這個習慣引起了我的關注。我發現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長時間塞著耳機聽歌、聽小說,而且將音量開的很大,這些習慣無形中增加了「永久性聽力損失」的患病風險,值得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有11億的青少年(12-35歲的年輕人)面臨著永久性聽力下降的風險。說到這裡,很多年輕人可能就會納悶了,我就戴著耳機聽了個歌,聽力怎麼還會下降了呢?別著急,且聽我給您慢慢道來。
說到聽歌導致聽力下降的罪魁禍首,一定是超大的音量、超長的時間,簡單說就是過多的噪聲。(說明一下,不是只有裝修的電鋸聲才是噪聲,能夠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亦是噪聲。)
我們都知道,聲波傳入耳道以後,會帶動鼓膜和聽小骨的振動,當這樣的機械振動經過耳蝸中液體的時候,液體振動通過聽毛細胞轉化成神經可接收的電化學信號,最終由聽神經通過電脈衝將信息傳遞給大腦來進行轉譯和理解,這樣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在這樣一個複雜的過程中,如果噪聲過大或隨著噪聲暴露量的不斷累加,過大的機械振動就會損壞脆弱的聽毛細胞,而這些細胞是死一個少一個,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聽力就在不斷減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聽歌時間太長,或者聽歌音量過大,會導致聽力下降的原因。
當然這些原因都是我們從人耳聽聲音這樣一個生理過程上的分析,還有一些行為習慣上的「聽力殺手」也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針對這些「殺手」的特徵,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擊殺」方案:
1、每次聽歌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每隔大概20分鐘的休息時間,可再進行下一次;
2、每次的音量最好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
3、在噪聲比較大的環境下,儘量不要佩戴耳機;
4、減少或者杜絕去類似酒吧、KTV這些高分貝噪聲的場所;
5、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帶有高保真或者降噪功能的耳機;
6、儘量少用耳塞式的耳機,多選擇頭戴式耳機或者直接用音箱播放;
7、無論用什麼樣的耳機,都建議保持耳機和耳道的清潔,如果耳道有炎症,務必摘下耳機,及時就醫;
8、適度鍛鍊,保證睡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心情舒暢,這些習慣同樣適應於保護聽力。
如果您已經存在聽力下降的問題,並且聽力下降對您的生活造成了困擾,請儘快去專業的醫療機構或助聽器驗配中心做全面的聽力檢查,必要時,根據驗配師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助聽器。希望各位看官都不會走到這最後一步,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於未然。青山不改關心在,綠水長流情誼長,今日的問答便至此結束,咱們後會有期!
我是聽力師張豔豔,在聽力康復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聽力知識,哪裡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歡迎留言或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