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高煒 黃餘洋
2月底至3月上中旬,歐萊雅集團所屬的宜昌天美國際公司分批覆工,不僅順利消化前期積壓訂單,還新上了一條日產4.4萬支的卸妝油生產線。此前,因疫情影響,企業差點被迫將原有產能轉移到東南亞。
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之所以擴大在宜投資,天美國際負責人表示,正是因為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搶要素、抓服務、優環境,給了歐萊雅集團十足信心,後續還將有新的生產線投產。
伍家崗區五環鑽機具有限責任公司檢測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測出口南非的產品
搶要素
規上工業企業復工99.6%
疫情發生後,宜昌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一個大前提」和做好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兩個先決條件」下,利用「千名幹部進千企」「應急金融服務中心」「企業方艙」等多個平臺,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克服暫時困難,有序復工復產。
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1267家、佔比99.6%,復崗率97.9%。
疫情之初,奧美醫療N95口罩原材料供應不足,市經信局安排專人到安徽桐城協調聯繫N95半成品生產廠家,使奧美醫療N95口罩日產能迅速提升,日保供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140萬片,N95口罩25萬隻,保障了武漢近三分之二的N95口罩需求量,從3月份起還出口俄羅斯、法國、巴基斯坦等國家。
華強科技轉產醫用防護服沒有生產資質,市經信局派員駐廠幫助企業申報資質和改造設備,從資質辦理到生產線正式投產僅用72小時,日產能很快達到2000套。
春耕時節,宜昌6家重點磷肥生產企業納入工信部調度範圍。市經信局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協調配合,及時化解磷礦供應、交通物流、用工、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困難,全力服務「停不得」企業「忙不停」。
儘管停產一個半月,但位於夷陵經濟開發區的宜昌娃哈哈公司一季度利稅同比增長2.5倍,3月份利潤更是同比增長6倍。3月1日復工後,區裡的對口幫扶幹部幾乎天天蹲守公司。企業超淨線投產前一天,一個進口設備出現故障,急需從湖南調運配件。為了讓運輸配件的車輛上高速,工作專班連夜協調,打通物流通道,幫助企業順利取回配件。
另外,湖北力帝工具機公司已有310名員工返崗,復工後完成產值7000餘萬元,產品銷往福建、江蘇、山東等地。三川德青工程機械公司正抓緊搶工期、趕訂單,力爭在6月底前完成待交貨的8000萬元訂單存量。
湖北世紀聯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顯示器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曲面顯示器
抓服務
計劃開復工項目開復工率100%
三寧乙二醇項目耽擱一個多月後,於3月14日迅速復工。如今,近5000名工人及機械設備繁忙作業,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正向7月份全面竣工試生產發起衝刺。
這是宜昌強力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的縮影。今年以來,宜昌把國家和省重點項目、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季節性施工項目、用工需求相對較少項目放在優先位置給予保障,著力發揮投資「定海神針」「駕轅之馬」作用,努力以項目建設之進,衝抵疫情影響之損。
重大項目每月「集中開工+集中簽約」活動重啟後,3月26日、4月24日,宜昌連續在枝江、宜都舉行集中開工活動,總投資近300億元的40個產業項目拉開建設序幕。按計劃,宜昌將緊盯新籤約、新開工、新投產,推動項目籤約洽談一批、落地建設一批、竣工建成一批、投產達效一批,確保6月底前全市投資與項目建設恢復正常。
截至目前,全市開復工投資過5000萬元項目1069個,計劃開復工項目開復工率達到100%。其中,宜都、枝江開復工項目超過180個。
抓緊推進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的同時,宜昌搶抓「普惠型+特惠型」政策機遇,下功夫做好爭取文章。
疫情期間,全市發改系統已爭取2020年中央和省預算內無償補助資金6.8億元。市發改委搶抓國家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支持疫情地區發行企業債券機遇,申報249家企業納入全國全省名單,其中73家企業已獲專項貸款43.6億元,新申報企業債3支、總規模41億元,獲批2支、總規模30億元。
市發改委還把疫情期間國家和省密集出臺的90項穩產穩企穩業政策製成「一表清」,逐一明確責任部門及政策諮詢人,全力當好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宜昌高新區三川德青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加緊生產機械設備
優環境
創造性落實「放管服」改革舉措
日前,針對企業受疫情影響導致資金短缺、交通不便、物流不暢、市場受限等諸多難題,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充分發揮平臺功能,把「雙千」服務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1380餘家工業企業、1870餘家服務業企業、520餘家農業企業,均被納入「雙千」服務平臺。目前,市「雙千」辦逐一落實包保責任制,建立幫扶責任清單,已解決企業難題近400個。
如何化解企業復工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宜昌早在3月8日就整合21家銀行、1家擔保公司和9個部門,依託「宜昌網上金融服務大廳」組建應對疫情金融服務應急中心。
一個多月來,已促成銀行對1267家企業新增授信400餘億元,向1186家企業放款210餘億元,全市累計續貸近50億元、展期近70億元,辦理延期還本付息近200億元。湖北澳利龍食品、遠安國泰米業等一批公司從中受益。
針對受疫情影響,遇到暫時困難,但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以及具有帶動作用的產業龍頭企業,宜昌市借鑑疫情期間方艙醫院運作理念,搭建「企業方艙」,實施「一企一策」重點幫扶。
對已入艙的48家企業,相關職能部門逐一明確主辦銀行,通過優先落實政策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政銀共同為入艙企業「把脈體檢」「對症下藥」「保駕護航」,最終實現「康復出艙」,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今年,宜昌「六多合一」「1233+88」「證照分離」「告知承諾制」「不見面審批、無接觸服務」等「放管服」改革舉措,將緊扣時間節點,聚焦痛點、瞄準堵點,創造性抓落實,為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更加有利條件,堅決打贏疫後重振民生保衛戰和經濟發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