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腦心同治大會近日在許昌落幕。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趙超博士在致辭中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堅決支持腦心同治組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和未來舉措。
「守正創新」要中西醫優勢互補
守正創新,就是守中醫藥傳統的理論和經典體系,創新就是要去和西醫進行充分的融合,優勢互補。上世紀90年代,面對心腦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嚴峻形式,趙步長教授、伍海勤教授及趙濤創造性的提出腦心同治醫學理論,正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創新。
今年6月,浙江省中醫腦病(腦心同治)重點實驗室正式啟動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基於腦心同治理念的益氣活血類方治療腦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機與診治方案的創新研究」,是腦心同治守正創新的有力證明,獲得國家科技部的立項支持。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成立十年來,除學術交流外,還積極開展健康科普、慢病防治、公益扶貧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29個省級學會,163個地市級學會,在海外也建立了腦心同治分會,我們希望整合、組織廣大中西醫工作者深入到腦心同治研究實踐中。
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說腦心同治是一種創新,既符合臨床,又是中醫的模式,也是治療的一種新策略。為加大腦心同治理論研究,三大腦心同治研究平臺——浙江中醫藥大學腦心同治研究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天中步長腦心同治研究中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腦心同治研究中心相繼成立。腦心同治理論也被列入中醫藥高等院校教材,這是各界對腦心同治理論的認可。
「守正創新」要發揮中藥四大價值
守正創新,還要加強產業發展。中醫藥標準化的建設,要瞄準大市場,配製大品種,要充分挖掘中醫藥的「四大價值」。
第一,要挖掘臨床價值。中醫藥製劑源於傳統,現代應用則必須超越傳統。以丹紅注射液、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等為代表的現代中藥,臨床療效好,藥效物質機理明確,經中西醫雙重標準錘鍊,綻放奪目價值光輝。
第二,要挖掘科技價值。中醫藥也要做好現代研究,例如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發了大量論文,包括國際SCI期刊,外國人也參與研究,這對中醫藥科技展現走出國門也發揮很好作用。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報告》中,丹紅注射液、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均名列前茅,這就是中成藥科技力的有效體現。
第三,要挖掘產業價值。從中藥材的種植、加工到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再到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豐富的業態、產品和服務,形成了一個足夠長,而且輻射人群廣泛的產業鏈,帶動了中醫藥三大產業發展。
第四,要挖掘文化價值。中醫藥是傳統文化的有形表現,有著豐富的理論體系和人文體系,傳承下來的每個經典中藥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例如腦心通膠囊,由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經典方「補陽還五湯」而來,背後是名醫王清任醫者仁心的故事。
「守正創新」 要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腦心同治
腦心同治專委會要遵循國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政策,依託銀川腦心同治網際網路醫院,將中醫藥腦心同治高級人才群、基層醫護人才群、慢性病人群、慢性病疾病譜群、典型病例群、聯合用藥群等大數據互聯互通,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醫藥防治慢性病醫療服務,把中醫藥研究好、推廣好、使用好。將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和河南泌陽縣人民醫院攜手共建的「網際網路+腦心同治健康管理中心泌陽基地」模式總結複製,加強基層服務能力,推進慢性病分級診療,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生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推廣中醫藥防治慢性病臨床診療方案。
未來,我們還將藉助銀川腦心同治網際網路醫院的濤大夫APP探索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醫療方面的應用,向醫療大數據云平臺、數位化醫院、社區居家養老等方向繼續探索。
【來源:新華財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