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扮遊客,在散客導遊帶領下遊鼓浪嶼——
環鼓半日遊:不到10米就見一地攤
1.88平方公裡的島嶼,日最高遊客量突破12萬人次,年遊客量突破1136萬人次——鼓浪嶼的變遷和發展,究竟是外來人口的「淘金夢」,還是本土居民的「驚心噩夢」?左手居民右手遊客,站在十字路口的鼓浪嶼又將何去何從?近日,晨報記者明察暗訪,跟著導遊們感受被忽悠的半日遊,陪著攤販們體驗「日進鬥金」擺攤賣貨,深入外來人口的家庭內部,為讀者們掀開鼓浪嶼商業利益鏈的冰山一角。
22日,記者以遊客身份上島,在散客導遊帶領下來了一次鼓浪嶼半日遊,2個多小時裡,記者在兩個導遊帶領下穿梭於一條又一條的商業街,目之所及全是商家和佔道經營的小販。
想要看虎巷,導遊不肯帶
下午1:40,記者從鋼琴碼頭登上鼓浪嶼。一身遊客打扮果然吸引了許多散客導遊的注意力。
「鼓浪嶼上的路很不好走,請個導遊吧,不會迷路,還有人講解。」一位穿黑色衣服約35歲的婦女上來詢問。
20元一趟,這名導遊開的價格還算合理。不過,當得知記者想去曾經的「紅色堡壘」虎巷看看時,她的臉一下子就拉了下來,說:「虎巷有什麼好看的,那裡太偏僻了,也買不到什麼東西。」見記者執意要去,她乾脆走到旁邊和別的遊客搭訕了。
記者找了幾位導遊,請她們帶記者去虎巷,卻接連遭拒。53歲的導遊老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虎巷離鋼琴碼頭太遠,去一趟大約要一個半小時,大家都不願意那麼折騰。」
最終,記者只好妥協,不去虎巷,但要老胡帶記者走一條遊客不多的路線。老胡帶著記者沿「鹿礁路→中華路→泉州路→鼓新路」逛了一圈。因為事先已經約定好,不去任何商店,結果不到40分鐘,她就說「很累,走不動了」,帶記者又轉回鋼琴碼頭。
遍地燒烤攤,滿地是垃圾
14:40,記者在另一位散客導遊小張的帶領下開始了又一次的鼓浪嶼之遊。
在小張建議下,這次走的是「龍頭路→福建路→晃巖路→中華路→港後路→永春路→虎巷→海壇路」所謂的經典旅遊路線遊。記者發現,在這條「經典路線」上,目之所及都是各色商店,走不到10米就有一個佔道經營的攤點。
在福建路一個小廣場,三家鐵板魷魚燒烤攤緊挨在一起,夥計們賣力地吆喝著,撲鼻而來的油煙味與魷魚的腥味混雜在一起,讓記者感覺走進了燒烤一條街。在港後路記者看到,一家燒烤攤架起了兩把陽傘,許多遊客圍在那裡,地上滿是油漬、木製烤針和面巾紙。
帶記者品茶,順便賺積分
快要走完全程時,小張提出要帶記者去茶葉店裡休息品茶,即使不消費也不要緊,可以順便幫她「積分」。
在小張引導下,記者來到市場路一家茶葉店。店員先後給記者泡了三種茶,並熱情地介紹每種茶的特色,然後就勸記者購買,稱「店裡正好在做活動,買三盒450元,可以送1盒」。記者堅持不想購買,店員馬上變了臉,場面很尷尬。
從茶葉店出來,小張告訴記者,只要她把遊客帶進店裡,不管遊客是否購買東西,她都能獲得每人10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