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節送不送禮的大討論中,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關於要不要送禮,分成三派。
一派家長認為,肯定要送
一年難得一次是老師的節日,一定得送,而且這禮要送得實用貴重。像奢侈大牌護膚品化妝品、名貴的手錶,購物卡甚至是紅包等等。送得越貴重,心裡越踏實。
第二派家長認為,可不送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老師缺什麼東西啊?與其想著給老師送五花八門的禮物,最後還不知道是不是進了垃圾桶,還不如平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遵守課堂紀律,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完成作業,考出好成績呢!對老師來說桃李芬芳,學生乖巧上進愛讀書,不就是一件最美好的禮物嗎?
第三派家長在送與不送糾結中
送吧,貴重的怕老師不敢收,白瞎了禮物;
便宜的拿不出手,自己覺得沒面子,也怕老師看不上;
不送吧,別的家長都送,自己不送,老師會不會給自家孩子穿小鞋?
於是,在送與不送的糾結中,我選擇了可不送。一來不懂分析各科老師的喜好送合心的禮物,老師也不缺什麼;二來也認為尊敬師長貴在平時點滴。尊重老師,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比啥禮物都強啊!
想想自己當學生那會,沒送什麼禮物,最多是賀卡手工折花等等,然後就是上課當天,班長喊起立,全班鼓足中氣大喊:「老師節日快樂!謝謝老師!您辛苦了!」師生情不減反增。
但是在中午接孩子時,聽孩子說的話,我有了新看法。
在校門口孩子一看到我,立馬飛撲了過來。
跟老師告別後,我帶著孩子往家走。邊走邊聊天。
聊著聊著我發現孩子悶悶不樂了。
老母親的心咯噔一下,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了?是不是今天沒送禮物的關係?
我深呼吸一口氣,用緩慢的語調引導孩子說說咋不開心了。
孩子低著頭說:「媽媽,今天是教師節,很多小朋友們給老師送花。我喜歡老師,我也要送花」
一時之間,心頭五味雜陳。
從孩子的話中,我讀到了孩子從眾心理和表達愛的需求。
在這個節日氛圍濃厚的日子裡,看到別的小朋友在送,他明白了教師節的意思,也萌生了要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喜愛老師,向老師表達愛的想法。
這是孩子成長的一步,也是孩子尊敬師長,愛上學校生活的開始。
作為家長肯定得支持啊!下午要上學前,孩子拿著他的零用錢去買了兩朵花去學校了。
通過這件事,明白了一件事。
在要不要給老師送禮上,家長們都在考量,可是卻不約而同地忽略了孩子的意見。
孩子很純真,他有從眾的心理,也有表達愛的需求。
在孩子眼裡,禮物沒有高低貴賤,它只是一種心意,一種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之情的媒介。
孩子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要不要送,要送什麼。而不是家長一頭熱地扎堆討論到底要不要送,送什麼,平白無故地把自己的焦慮上升了一個等級。
最後,祝願老師們節日快樂!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