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發展事業進行時 強化共識 整合資源

2020-12-20 公益時報網
兒童早期發展事業進行時 強化共識 整合資源

2019-10-30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隋福毅

■ 本報記者 隋福毅

「你,還記得3歲以前的事情嗎?」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0-3歲被稱為「嬰兒期」。在這段時期,我們學會了走路、說話,形成了對世界的初印象。不過由於3歲以前,大腦中記憶系統的穩定性與習慣性尚未成熟,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記憶趨於本能。因此成年以後,我們很難提取這段記憶。

那麼,0-3歲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是否因為我們記憶的「缺失」而變得「無足輕重」?

其實,不然。

0-3歲是大腦快速發育但尚未定性的時期。在該階段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及大腦發育特點,給予孩子科學的、豐富的、恰當的信息刺激和訓練,可以培養和開發孩子的身心潛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近年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意識到幹預0-3歲兒童發展的必要性。許多歐洲國家在脆弱社區的兒童早期發展方面投入了許多資金。在拉丁美洲,巴西、牙買加、秘魯等國家推行了相關政策,並將項目推廣與觀察研究並行。

2019年5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明確強調0-3歲嬰幼兒發展事關千家萬戶,事關整個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欠佳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19年統計,我國目前約有5000萬名0-3歲嬰幼兒,近80%的嬰幼兒是由祖輩參與看護和照料,社會普遍反映家庭嬰幼兒照料負擔較重。與此同時,社會照護服務機構又存在不足。大量兒童無法獲得應有的早期教育機會,面臨著較高的發育滯後或遲緩的風險。

其中,兒童早期發展問題在中國農村地區更為重要。因為,中國農村的人口出生率明顯高於城市。若要關注中國0-3歲兒童早期發展問題,中國農村的發展現狀是主要課題之一。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計劃(REAP)是一個從事項目影響評估的組織,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西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發起,它的目標是為中國教育、健康和營養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自2012年起,REAP開始針對貧困農村兒童早期發展領域存在的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的促進貧困農村兒童早期發展的研究項目。

經過多年研究,史丹福大學教授、REAP發起人Scott Rezelle表示,按戶口劃分,目前中國75%的兒童是農村兒童,並且70%的兒童生活在脆弱地區。脆弱地區主要包括中部的平原大村、西部山區、移民安置小區以及城市移民社區。

最近,REAP團隊在秦嶺山區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同時測試了100個城市的6-30月齡的兒童和400個6-30月齡的農村兒童。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兒童在認知、語言、社會情感及運動等四項兒童早期發展能力上都存在滯後現象。在上述四種脆弱地區中,甚至有85%的嬰幼兒至少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未得到充分開發。

談及原因,Scott Rezelle告訴《公益時報》記者:「基因決定著兒童的發展潛能,營養供給及優良的養育行為可以促進兒童自身發展潛能。近年來,中國農村的物質發展水平飛速提高,營養問題已經不是制約兒童發展的主要因素。較差的養育技能是制約兒童早期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國農村並非不重視教育。相反,家長們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並且對孩子抱有極高期待。但是,由於0-3歲兒童不能給予家長及時反饋,很多父母認為早教行為對孩子作用十分有限,對孩子早期發展的關注度較低。」Scott Rezelle補充道。

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湖畔魔豆基金會」)於2017年9月發起成立,致力於幫助困境兒童及困境母親,陪伴農村家庭踐行科學養育,實現農村兒童平等發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湖畔魔豆基金會在陝西省寧陝縣分兩批完成全縣覆蓋20個養育中心、4個養育服務點。2019年9月29日,湖畔魔豆基金會與陝西省清澗縣開啟了第二個項目點。

湖畔魔豆基金會副秘書長舒敏談道:「我們不僅關注困境兒童,更關注困境家庭。經過多年觀察,我們發現農村嬰幼兒照護人以女性為主,其抑鬱傾向狀況明顯。」

抑鬱風險是兒童監護人常見的心理障礙,影響著監護人的養育行為,最終可能轉化為兒童成長的負面因素。

2015年12月,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一項研究項目。該研究以我國西部貧困農村地區1798名6-24月齡兒童監護人為研究對象,分析監護人抑鬱風險現狀及對養育行為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貧困農村地區監護人整體抑鬱風險比例為22.9%,而且監護人抑鬱風險會使其積極養育行為顯著減少,使其消極養育行為顯著增加。

家庭為主,託育補充

近年來,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逐漸得到我國政府認識。《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等綱要和規劃明確了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堅持兒童成長早期幹預的基本方針,並特別指出需要對農村兒童給予個別重視。

國家衛生健康委幹部培訓中心黨委書記蔡建華提道,目前我們國家在兒童早期發展事業上正在穩步推進,在「幼有所育」方面逐漸凝聚共識。在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商業性的早教機構在中國蓬勃發展,滿足了一部分中高收入家庭的需求,把相關概念引入了中國,重點關注了各種形式的智力開發、親子互動,但也存在著收費較高,服務內容向「教」過度傾斜、偏倚的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育』字,社會各方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大家在教育、保育、養育、託育等含義上各抒己見。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理解,一定不能離開兒童早期發展。根據國際經驗以及兒童保護的理念,應更著重於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環境,讓孩子能夠主動探索、主動學習。國際社會把這種方式稱為『早期學習』而不是早教。」蔡建華如是說。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提出了四個原則:家庭為主、託育補充;政策引導,普惠有限;安全健康,科學規範;屬地管理,分類指導。

其中,蔡建華特別提到第一條原則「家庭為主、託育補充」。

蔡建華說:「《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兒童監護撫養是父母的法定責任和義務,家庭對嬰幼兒照護負主體責任。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重點是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而目前我們或許應該注意到的是過於強調託育,主次顛倒的情況逐漸出現。」

「我們必須承認當下中國對於託育的需求客觀存在,但是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該問題。託育應該在哪些地方做、怎麼做、誰來做都需要明確,要有一個合理的限度,而且不要把需求面迅速打開。託育機構更多是為孩子創造一個主動探索和早期發展的環境,而不是一個全盤接管的場所。無論如何,家庭不可缺位。」蔡建華強調。

整合資源是必經之路

活力社區是一家關注處境不利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一家公益組織。活力親子園是活力社區的主要項目之一。該項目服務0-6歲兒童,通過向這些兒童及家庭提供符合年齡發展特點的親子課程和活動,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地進行活動,活力社區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資源,其中便包括孩子家長。在活力親子園項目中,孩子家長不僅是活動的參與者,更是一股支持項目發展的強大力量。

活力社區負責人侯蔚霞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我們把自己正在做的所有工作都當做是賦能的機會。我們通過單一活動培養其他活動的帶領人,讓家長從活動的實際體驗者逐漸變成活動帶領者、志願者、實習生,從活動受益者成為活動建設者。」

「目前,我們項目中有許多『媽媽』老師,她們在活動中一步步成長,現在已經是我們進行家長賦能的主力軍。所有家長都有一個基本動力: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因此,『媽媽』老師的同理心更強,可以清晰了解家長們的需求。在推動家長實現自身成長並獲得知識和力量的過程中,因為有著共同的身份和訴求,『媽媽老師』更容易拉動這根『鏈條』。」侯蔚霞補充道。

多年來,活力社區一直專注於活動周邊社群的營設,建設平臺,凝聚資源。同樣,湖畔魔豆基金會也將資源整合作為重要方向。

據湖畔魔豆基金會副秘書長舒敏介紹,湖畔魔豆基金會目前的工作錨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在活動地與相關中心形成比較好的合作關係;二是打造養育未來行動研究中心做專業研究和運營探索,並整合國家、社區、企業、公眾的資源。

「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如何實現規模化是未來的必考題。但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該事業的公共價值、支持資源以及高效賦能的問題。兒童早期發展事業是一個從0開始的活動,絕對不是一家機構能完成的事情。整合資源、聯合共同目標的人、打通整個行業的供應鏈是我們必須探索的路徑。」舒敏總結道。

相關焦點

  • 研究|財科院專家:巴西兒童早期發展調研啟示
    兒童早期發展則對潛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這個時期進行幹預將會影響人的一生,也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時期。巴西「快樂兒童」項目(Happy Child)是世界上最大的兒童早期發展家訪項目之一,由巴西政府公民部人類發展促進秘書處創立,於2016年10月正式啟動,旨在通過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達到提高一代人發展水平的目標。
  • 華西二院眉山婦女兒童醫院 接受省級「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示範基地...
    評審會上,首先由該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周群英從醫院基本情況、工作主要做法、基地建設情況等方面作了系統全面的匯報。隨後,專家組通過實地考察、聽取匯報、專家問詢、資料核查等形式、從組織管理、場地設施、人員配置、設備設施、門診服務、培訓與業務指導和科研能力七個方面,對該院的兒童早期發展基地建設工作進行驗收。
  • 整合兒童發展資源國際網際網路平臺- 爸爸媽媽我登陸中國
    MommyDaddyMe(中文名:爸爸媽媽我,以下簡稱MDM),是一個專為孩子和家長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成立於2016年,平臺採用行業領先的網際網路科技,融入社交元素,整合全球教育和孩童發展資源,構造服務家庭並伴之成長的全新平臺。
  • 金山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若干...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政府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金山區人民政府關於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若干意見     為進一步整合本區的文化資源,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充分體現金山的生機和活力,提高金山的綜合競爭力,特制定本意見。
  • 上海:醫院攜手社區等探索創新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模式
    上海浦濱兒童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社區兒童保健醫生和託育機構工作者直接提供兒童早期發展服務。記者28日獲悉,上海正在探索打造醫教整合、保教結合、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模式。
  •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助力PCbaby「感統」活動
    兒童早期發展,本是當代家庭父母高度關注的事項。然而,感覺統合訓練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卻遲遲沒有獲得相應的重視。家長們更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孩子的語言、藝術等能力。究其原因,在於對「感覺統合」這一概念的不了解。
  • 替文山兒童開心!文山州「兒童保護與發展資源中心」成立啦
    昨天上午(12月19日),「文山州兒童保護與發展資源中心」在文山學院揭牌成立,標誌著我州兒童保護資源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副州長玉榮出席儀式並揭牌。他希望「兒童保護與發展自由中心」要主動作為、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做好服務、抓好研究、克難攻堅、力爭在一年後形成「文山經驗」「文山模式」「文山樣板」,的兒童保護與發展資源中心,為全省的兒童保護工作推進起到積極作用。
  • 山西:充分利用各級平臺,強化資源整合調配
    疫情期間,山西省教育廳整合力量,拓展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統籌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停課不停學」工作。山西注重發揮國家、省、市各級已有平臺和資源的作用,強化資源整合與調配。整合國家、本省、有關地方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為全省廣大學生提供多樣、優質、滿足各個學科階段的優質網絡資源服務。「抗擊疫情日,也是學生成長時。」山西教育系統把握疫情契機,開展在線專題教育。
  • 澳大利亞學前多元文化課程 | 整合多元化資源,引導兒童身份認同
    以文化的多樣性為前提的,整合了多元化的各種資源,且去適應所有的學生的學習上的一些不同的需求,其中,多元文化課程的內容和教學設計以國家的政策文本為其根本上的依據,這也是對於學前寶寶進行多元化教育的有益探索。
  • 資源整合拓圈發展,利她事業將迎來高峰|美學|蓋婭|家宴|生活館|...
    用實際行動賦能未來,實現全國事業女性破圈成長,以上海為時尚腹地,帶領更多人體驗到真實名流生活,傳遞利她事業發展的信心。卡枚連創造愛、傳遞愛、連接愛,美慧德業系列產品區別於以往單一的產品內容模式,全新升級系列包括了對不同需求的會員女性產品打造,區別於其他走馬觀花式的打卡、線上虛擬社群交流,走進實際生活,在課程、沙龍和展會等其他活動中實現全面成長,找到自我價值,創造核心競爭力。
  •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內容是什麼?
    婦幼健康工作努力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全力保障母嬰安全基礎上,加強政策和服務資源整合,積極推進婦幼健康全程服務,加強兒童早期發展,創新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深度參與婦幼健康全球治理,推動婦幼健康事業進入新時代。70年來,中國在保障婦幼健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中國婦女兒童的生存權、健康權和發展權得到了充分保障,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育兒寶典|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父母
    樹立正確理念 兒童早期發展是指從孕期到出生後三年,對兒童衛生、營養、教育、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科學的綜合幹預,發揮兒童潛能,使兒童的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性健康發展。它對兒童一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樹立正確理念,掌握科學方法,創造適宜環境,做促進兒童早期發展的好家長。
  • 整合優勢教育資源 成都青蘇職中助力學前教育多元化發展
    中國網12月24日訊(魏傑)近日,由成都市城投教育集團主辦,四川省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和成都兒童發展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的「成都兒童發展教育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幼兒園未來課程多元發展分享會」在青蘇職中舉行。
  • 什麼是「兒童早期發展」?
    0~3歲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段時期是人類大腦發育的最快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在兒童生命早期大腦迅速成長的階段給予適當、有效的刺激,將使人類大腦神經元突觸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如再配以適當方法,孩子的智力潛能將得到極大的發揮。
  • 陳江和基金會攜手北京師範大學 開展「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創新...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創新試點測評項目捐贈儀式合影  為更好地了解「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創新試點項目中0-3歲嬰幼兒發展狀況和項目幹預成效
  • 兒童道德共識量表編制研究
    早期,Piaget 和 Kohlberg 從認知領域研究兒童道德發展;Rest 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了情感因素,Lind 和 Wakenhut 作了進一步改進,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研究應觀照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Robert Hogan 從認知和情感兩個維度研究道德行為。[4]區別於早期研究成果的一因素說和二因素說,後期的研究學界出現了三因素說。
  • 第二屆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高峰論壇召開 《愛閱早期兒童閱讀書目...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周兢教授就《愛閱早期兒童閱讀書目》1000研製過程進行了介紹。邀請華東師大ESEC兒童語言研究中心團隊,對進入終審的圖畫書進行語言文本分析,認知發展水平和社會性發展水平檢核,在以兒童語言、認知和社會性發展三方面構建的分級基礎上,綜合兒童等全面發展的各項指標,形成0至2歲、2至4歲和4至6歲早期兒童圖畫書1000目錄。
  • 加快推動早期教育發展 構建新型養老保障體系
    劉林委員:建立國家級早期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是事關個人成長成才、國家人口素質提升的基礎工程和關鍵工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建議,把早期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十四五」規劃中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建立國家級早期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加快推動早期教育發展。
  • 蓬萊婦保:上線兒童早期發展綜合管理平臺
    蓬萊婦保:上線兒童早期發展綜合管理平臺 2020-11-18 15:52:57 來源
  •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青少年事業發展規劃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整合社會資源,形成青少年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完善運行機制,推動青少年事業可持續發展  四、深化理論研究,加大青少年事業發展智力支持  五、注重監測評估,確保青少年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