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了去年的「斷臂維納斯」,今年的高考數學全國I卷一上來便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無疑是第3題的胡夫金字塔……
看來,搞一道帶有文化歷史背景的數學題有利於提高數學卷的整體文化氛圍,有極大可能成為每年高考全國I卷選擇題的「保留節目」。
不知道考完試的童鞋,有沒有夢到它呢?
不怕題目難,就怕題目新,題目難可能大家都不會,題目新呢,數學渣渣的童鞋表示連題目都看不懂。
正題如下: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套了一個花裡胡哨的外殼,但第3小題本質上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立體幾何問題,只要花點心思認真讀懂了題目,同時清楚地明白正四稜錐的概念,那麼剩下的便只有一個問題了:計算!
是的,你沒看錯,這道題的運算量還是蠻大的,從答案的選項就可以看出,要知道,很多童鞋一看到根式就有點頭暈,尤其是這種看起來長得比較像又有點小複雜的根式呢。
全國I卷適用於全國9省區,特別是有廣東、河南、安徽這樣的高考大省,高考難度素有「地獄模式」、「噩夢模式」之稱,為了做好區分度,拉大考生分數之間的差距,體現人才選拔的層次性,全國I卷必須上點難度,搞點創意啊。
當然了,我相信,全國I卷的很多題目,也許不是當年各試卷裡最難的,但是,全國I卷勝在:扎紮實實地考查學生中等數學的學習程度,扎紮實實地穩定好每年的試卷結構和計算量,難易適中(中檔題還是居多),既要讓平時認真學習、天資聰穎的學生脫穎而出,又要讓貪玩隨性、得過且過的學生累覺不愛。
總體上,考生分數段依然要符合上面領導所要求的:正態分布!
正態分布的數學表達式看起來特複雜,實際呢,意思就是下面這張圖的意思。
如果哪一年的考生分數段偏離了正態曲線過多,那麼下一年的命題難度大概率就要調整了。這就是民間預測當年高考難度這門玄學的內在邏輯。
2020
從命題知識點範圍上來看,全國I卷目前還是非常穩定的(不過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省份逐步加入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的新全國卷的隊伍中):
點
2020年全國Ⅰ卷總體上延續了2019年的特點,既考查全面,也有創新元素,但從總體難度上來說,應該是比2019年的難度稍有降低,畢竟2020年是非常之年,受到了創紀錄的疫情影響,考生的分數估計也不會太樂觀,因為可能有很多同學在數月的網課期間上課「摸魚」,效果可想而知。
今年全國1卷解答題的順序也發生了變化,理科卷17題考了數列,概率的題目從去年的21回歸到之前的19題(而這也意味著題型相較前兩年更加傳統,做起來更容易一些),同時回歸了之前以解析幾何和導數為壓軸題的安排,兩道題考查的題型相對比較常見,只是做過的童鞋都知道,計算量賊大,不過,壓軸題嘛,總歸要難大家一下。
2020
點評:第7題讓很多同學糾結的地方就是這圖像什麼鬼,不是很標準的那種,所以只能去抓隱藏的關鍵點,然後還要列不等式討論再得出答案。
點評:第10題這個題目不太好做,關鍵是很多同學連圖都畫不出來,但是學霸們可能會嫣然一笑,哇,這個模型好熟悉,這不是地理課上的緯度計算嘛。
對比一下,這道數學題的背後正是地理學中的模型,學科交叉啊,真香!
點評:數形結合,數形結合,數形結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轉化,轉化,轉化!
點評:這道題比較考查想像力,唉,怎麼去構造一個函數把題目做出來啊?
點評:16題,再來一道立體幾何,不對,是立體幾何+平面幾何(解三角形),童鞋,你的腦洞還夠用嗎?
最後,分享兩道壓軸題的大菜,體驗一下超大計算量的恐怖
(個人覺得,解析幾何和導數的大菜比概率壓軸題的菜還是好做點的,畢竟前者方法明擺著,剩下就是算,算,算!而後者,有的苦命的娃連題目都讀不懂啊)
呵呵,寫到這裡,很多同學的手也寫廢了,腦袋也算僵了。加油,堅持就是勝利。
Ps:以上兩題均能完整作答且正確的同學,如果不偏科的話,恭喜你,C9名校肯定是穩了。
寫在最後:全國I卷作為全國數百萬考生參加高等院校招生考試的試金石,歷經多年的磨練,其命題風格已經相當成熟,命題難度保持平穩,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卷子。
隨著全國高考改革的有序推進,理科數學卷很快將成為歷史,所以,考一套,少一套,且考且珍惜吧。
同學,新出爐的高考題,香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