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從外地來淄博打工的18歲女孩婷婷(化名),被兩個朋友送到淄博市青少年意外懷孕救助中心時,臉色蠟黃,全身虛脫,已處於休克狀態。據婷婷的朋友講,婷婷懷孕已經1個多月了,在未到正規醫院檢查的情況下,服用從小診所購買的墮胎藥——米非司酮片,服用後大出血,經過醫生緊急搶救才脫離危險。
據了解,目前未成年少女在「人流」人群中比例越來越大,究其根源,是青少年性健康知識缺乏和性保護意識淡薄造成。有的少女在懷孕後,不是到正規醫院檢查,而是自己買墮胎藥打胎,把藥物流產當感冒來治,身心備受傷害。
少女「人流」佔兩成
據淄博市青少年意外懷孕救助中心的王翠梅主任介紹,救助中心成立1年多來,已經為意外懷孕的青少年實施流產手術400餘例,其中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佔到2成,最小的只有15歲。
王主任說,由於青少年性健康知識和性保護意識匱乏,認為墮胎像治感冒一樣簡單,在意外懷孕後不是到有計劃生育手術資格的正規醫院檢查,而是到沒有資格甚至無證的小診所或保健品店買墮胎藥,在沒有醫囑、沒有檢查的情況下擅自服用,從而引起感染、不全流產等症狀,嚴重的出現大出血,若搶救不及時極易造成死亡。
小診所偷賣流產藥
記者在用於藥物流產的藥品——米非司酮片的說明書上看到,該藥必須在「具有急診、刮宮手術和輸液、輸血條件下使用」,並規定「不得在藥房自行出售」。但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記者對張店城城區的部分門診、藥店以及保健品店進行了暗訪。
記者來到位於張店河濱小區的一處小診所。當記者提出要購買米非司酮片時,診所醫生說:「(懷孕)超過49天了嗎?超過了就沒用了,只能去做手術。」「你這裡能做手術嗎?」記者問。「不敢做,得去大醫院。」「如果服用後出現大出血怎麼辦?」「可以來我這裡,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記者又暗訪了位於該小區的另外2家診所,得到的答覆如出一轍。
記者隨後來到位於淄博飯店北邊一條小胡同的一家保健品店。「你這裡有流產的藥嗎?」保健品店的老闆偷偷從櫃檯下面拿出2盒藥,一盒是米非司酮片,另一盒是米索前列醇片。「2種藥一起用,80元。」他將藥物的用法說了一遍。「要是大出血了怎麼辦?」記者問。「一般不會。」保健店老闆一臉自信。而記者在這條胡同內的其他保健品店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答覆。
與小診所、保健品店偷偷出售米非司酮片不同的是,大部分藥店不出售此類藥物。
在今年5月24日舉行的山東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山東省禁止非醫學需要鑑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的規定(修訂草案)》提請審議,草案中明確規定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終止妊娠藥品,組織介紹妊娠婦女進行選擇性的人工終止妊娠等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修訂草案中規定,違規銷售或者使用終止妊娠藥品的,將處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許可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修訂草案中還規定,對組織介紹妊娠婦女進行選擇性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出具或者偽造虛假證明的行為要進行處罰。(實習生薛忠瑜)